这一讲我们接着分析邓石如的印作。

 图一“家在龙山凤水”一印,给人的感觉如同邓石如的书法———笔意舒展,古拙流美。临摹时,首先是书写好印文。印上方“家”、“龙”、“凤”三字笔画多,线条任其密;下方“在”、“山”、“水”三字笔画较少,线条任其疏。有些笔画看起来很随意,却又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意境。如“山”字底部的一截边栏、“龙”字右上和边栏衔接的笔画残留着的痕迹,均给印面形式增添了一分韵味。其次是边栏残破方面。原印很不经意,临摹时也要不经意一些,不能太刻意。再次是刀法。此印用刀锋芒内敛,息心静气,不露声色。临摹时,用刀宜涩,不可像前面所说几印那样洁净明快。

图一“家在龙山凤水”一印,给人的感觉如同邓石如的书法———笔意舒展,古拙流美

 图二“家在环峰漕水”一印与前印一样,同属无边印。将两印并观,自然呈现出不同韵味。此印笔画不似前一印古朴苍郁,末端有意识地加粗,这在邓石如所创作的其他作品中绝无仅有。临摹时,要注意笔画末端临到位。

 图二“家在环峰漕水”一印与前印一样,同属无边印。将两印并观,自然呈现出不同韵味

 图三“有好都能累此生”一印章法做两行安排,打破一般汉印布局多见三行的模式,字形体势相应变成隶势,以横扁为主。篆刻中很多约定俗成的法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将既定的创作法则看成死的规矩,必然给创作带来束缚。此印有些字做了适当变形,如“能”、“累”二字,将字法避让之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印文字自然安详,留红大方,刀法上更见清正本色,笔画含蓄古雅,篆书笔意极浓。

 图三“有好都能累此生”一印章法做两行安排,打破一般汉印布局多见三行的模式,字形体势相应变成隶势,以横扁为主。

 图四“鹤邻尚莱石兄弟图书”一印是邓石如艺术成熟期的风格。将此印与其再传弟子吴让之的作品相对照,可见其中确有几分默契之情,很可能二人都从某处得法,将某种偶然性变为必然规律,流溢而成一家。此印气息娴静,所以在刀法上不能太张扬,在字法上也应一任自然。如“弟”字较小,“图”、“书”二字较大,形成对比。全印中“石”字笔画少,正好此字的“口”部留出大块红面,形成“印眼”,使全印章法满而不涨。

图四“鹤邻尚莱石兄弟图书”一印是邓石如艺术成熟期的风格

 图五“畅城一日长”一印在体势上来说是汉印模式,但作者在字形和刀法上加以变化而自出新意。此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一些弧形笔画,如“一”和“长”二字横画多具波折,动感顿生;“畅”、“城”二字中也存在一、二笔弧形笔画。这些笔画相互呼应,使整个印面的气息流动起来。临摹这方印,最大的启发是对形式感构建的认知。此印从气息上来说接近汉印,但从形式上来衡量却很新,是自家模式,可以说是“入古出新”的典范之作。将临摹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来理解很有必要,因为创作是对临摹的升华,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图五“畅城一日长”一印在体势上来说是汉印模式,但作者在字形和刀法上加以变化而自出新意

 图六“白门倦游阁外史章”一印在邓石如篆刻作品中属于“另类”,所以笔者有意识地将其与图五印并列来谈。此印乃邓石如晚年所作,在刀法、字法和章法方面洗尽铅华,一派“中山老樵”的风度。在刀法上,他一改早年单纯的冲刀习惯,而做出略带锯齿的切刀痕。此印在结字方面大小不拘、随心所欲,如“白”、“外”两字字形上尽量扁,“史”字上小下大,“倦”字和“白”字有极强的大小对比。此印在章法疏密关系上一任自然,别有韵味。临摹时,宜对“冲中有切”这一复合刀法和笔画自然衔接的手法多加体会。这些在自然中见技巧的处理方法是最高明的,也是临摹中要细加体会的重点。(2)

图六“白门倦游阁外史章”一印在邓石如篆刻作品中属于“另类”,所以笔者有意识地将其与图五印并列来谈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