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宛平(今属北京)人。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官至内阁大学士。喜收藏,精鉴赏,对著名碑帖考证、题跋甚多。擅长行书、草书和小楷,亦能隶书,人多评其书“谨守法度”。著有《两汉金石记》、《苏斋题跋》、《石洲诗话》等。

行书七言联 115.1×35厘米  翁方纲作品

 翁方纲学识广博,书法上对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工夫,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亦有以其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者。不管怎么个排法,这位覃溪先生总是排在第一位,可见当时他在书法上的名气与地位之高。

隶书册 江西省博物馆藏  翁方纲作品

 我们这里要欣赏南京博物院藏品《徐天池水墨写生卷歌卷》(下两图均为作品局部)为翁方纲“谨守法度”之外的一件比较“放纵”的作品。此作为纸本,纵27厘米,横468.4厘米,为翁氏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所作行草书卷。

 翁方纲书法虽然在当时影响很大、名声显赫,但是很多人对其书法存有异议。由于主要生活于乾嘉时期,翁氏书法除了学古外,主要受到当时盛行的“馆阁体”书风的影响。他的书法大量吸收了赵、董笔意,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而自己的东西却很少。曾有一则书坛趣事,从中可见世人对他的评价。

致慕堂手札 冯永轩私人藏 刊于《艺坛》2004年第5期历代入粤名人墨迹

事情大概是说,翁方纲女婿是刘墉的学生。一日,翁婿拿刘墉的字给翁方纲看。翁方纲说:“你去问问哪一笔是古人的?”翁婿把岳丈的话说给刘氏。刘墉说:“你回去问问你岳丈,他的字哪一笔是他自己的?”包世臣《艺舟双楫》称:“宛平(因翁方纲是宛平人,故称)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

翁方纲《行书手札》 安徽省图书馆藏

马宗霍也在《霋岳楼笔谈》中称:“覃溪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由此可见,翁氏书法“谨守法度”可能守得有些过头儿。从翁氏的大量题跋和遗留下来的独立作品看,他的书法基本上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静雅匀整,连贯柔和,不激不厉,循规蹈矩。然而这件作品却打破常规,很有特色。

翁方纲《临兰亭帖手卷》 辛丑(1781年)作

见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5春季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专场

尺 寸: 26.5×74cm 

估 价: RMB 12,000-20,000(元) 

成交价: 66,000(元) 

钤印:方纲、覃溪、三任广东学政、方纲临(二次)、覃溪、转益多师、远师虞秘监(1、5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翁方纲》35、54印,783-784页) 

题识:右洛阳宫绢本,亦见于金坛王虚舟题跋。壬辰五月临二本,此其一也,有柯敬仲题廿五字未临入。覃溪。 

此本乃从三米兰亭钩摹者,以知止阁对之,即见其失矣。予借摹此卷之后九年,始得亲见赵子固落水定武真本,于是得以品评天下兰亭。而此初摹存副之卷,乃不足言矣。辛丑秋七月八日书。鉴藏印:宝珊心赏、南海伍氏元芬藏 

此作整体上气势很大,磅礴恣肆,一气浑成。细观之,结字开合变化较大,每行以三字居多,亦有两字或四字掺杂其间,字亦有大小参差变化,点画沉着痛快,掺入汉隶、魏碑笔意,时有黄山谷式的“长枪大戟”穿插其中,用墨干湿、浓淡结合,一任挥洒自如。从墨法上看行笔速度变化也很大。可以说此卷在多个层面上形成强烈对比,极有节奏感,很有视觉冲击力。此作可谓运笔沉酣、用墨浓厚、笔画遒劲、筋丰骨健、神采飞扬,不失为翁方纲传世作品中的精品。

  一贯循规蹈矩的翁方纲为何有如此“放纵”之作?笔者臆断,当缘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翁氏书写这件作品时,心情很振奋,情绪很高昂———或是受了徐天池的感动,或是刚刚临写完黄庭坚董其昌的行草书,受了感染,或是有什么令他“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好事,找到了“偶然欲书”的感觉;二是“愤怒出诗人”———可能是刚刚受了别人指斥“谨守法度”而不服不忿,一定要写个“另类”的证实一下自己的实力,告诉大家“非是我翁氏不能也,是我平时不愿为也”;三是翁氏入古袭承传统的扎实功力促使他在“放”的时候不胆怯,不谨小慎微,所谓“艺高人胆大”、“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然,这件作品“放”是“放”开了,“馆阁味”也淡了,但还是个人风格不够突出,又落入了黄山谷和董其昌的窠臼。若把书写者名字盖上,恐怕难以猜出作者是翁方纲。至于细节上的不足处也是存在的,如一些长撇等尖刻犀利,有的点画还不够精到,用墨过干,造成作品有浮躁之气。“顾此失彼”是难免的事,“庶几中庸”不易做到。即便是像翁方纲这样的大名家,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