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17-12-09 19:3575720
边寿民(1684—1752)清代著名花鸟画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江苏淮安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

边寿民(1684—1752)清代著名花鸟画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年又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江苏淮安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1张

边寿民芦雁图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精神境界。尤其是宋代以来,在讲究形态 美的同时,更多的是表现作品的内涵,鸿雁入画,由来己久,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画 家留下了许多表现鸿雁飞、鸣、食、宿的作品,尤多规摹工整之作。自五代起,黄筌有《霜林 鸣雁》,徐熙作《雪雁》;宋代崔白画过《烟汀晓雁》《雪芦双雁》;元代王渊,明代林良、 吕纪均有雁作传世。清代产生了一位以芦雁自名、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扬州八怪”之 一边寿民,其结庐野滩30年,透过i荒璃窗观察芦雁生态,创作了大量雁画作品。与芦雁有关的 画作,堪称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代表。传世芦雁作品形式众多,有《芦雁图》册、《芦雁图》 轴及《芦雁图》手卷等=他虽被列为扬州画派画家,但他的作品却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其绘 画艺术,则更少有人评论:其实他的画不仅有很高的表现能力,且独具创造性。他的作品体现 了创新精神,偏离了所谓的正宗,打破古法、成法的束缚,运用兼工带写的手法,以芦荻、鸿 雁为主要题材,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以幽淡冷逸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正如秦祖咏《桐阴 论画》所言:“(边寿民)泼墨芦雁尤极著名。所见不下十余幅,笔意苍浑,飞、鸣、游泳之 趣,一一融会毫端,极朴古奇逸之致。芦滩沙口,生动古劲,有大家风度:”近代何海霞先生曾收藏边寿民八帧芦雁花卉册,画有芦雁、荷花、瓶菊、牡丹、石榴、芦蟹等。徐悲鸿先生获观后写道:“凡在馆阁体 盛行时代,其作品能不随波 逐流者,必有可观。并有可 观。并非立异,便能超群; 志趣不凡,终将绝俗。苇间 居士在四王恽吴之后,独留 心江边沙渚高秋景物,刻意 写之,其胸襟固已旷达,此册尤为精品;海霞老兄得 之,可贺也……” 评价之高,堪称边寿民异代知已。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2张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3张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4张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5张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6张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7张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8张

边寿民的芦雁在40岁 (雍正元年17乃年)以前, 已名满南北,得“边芦雁” 之美称。程晋芳《淮阴芦屋 记》记载了他在苇间作画情 景:“四方求者络绎至,则 盘礴坐亭内,煮茶焚香,督 童子磨人丸墨,注砚池中, 杂研丹黄靛垩,舐笔伸纸, 随意所作。雁拍拍循除鸣, 掠檐回翔,影与画乱,获风 萧瑟,若驶笔声也。颐公目 与心契,画与神契,以故人争宝之。” 他的泼墨芦 雁,造型准确,形态生动, 笔法苍润,墨中带赭,色调 清冷。笔墨挺健有力,而又 宛转潇洒,泼墨中微带淡 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 风骨=笔意苍浑奇逸,形象 生动,别有风致。.他用“芦 雁”与数枝芦荻相衬相映, 芦苇或满滩丛立、或倾侧风动、或横亚沙滩、或萧索倒欹、或雪压阴沉……画面笔简意 周,意境萧疏,幽淡冷逸=他笔下的芦雁表达了他一切想表 达的情怀,群雁栖饮、凌飞高举、深芦息羽、清流游泳、晴 滩静集、日渚归飞、蓼汀鼓翼、沙屿鸣秋、苇间修翎、孤雁 哀鸣、双雁齐飞等等,无论何种雁态,都有他特定的解释, 形成了边寿民的化身,也是他精神述求的象征。

他的画不仅有比兴象征,亦重“象外之象,韵外之致”,亦多表现自我人格。他以雁自喻“自度前身是鸿雁, 悲秋又爱绘秋声”,借以自慰自遣,并将自身社会遭际、人生咏叹、辛酸苦辣、悲感忧怀,一齐赋予候雁,写人诗画。“孤飞随意向天涯,却傍江湖觅浅沙:恐有渔舟邻近岸,几回不敢宿芦花”。“菰米足疗饥,江寒泊最宜。天涯少俦 侣,两两莫轻离”。“瑟瑟黄芦响,嘹嘹白雁鸣,老夫住苇 屋,对景写秋声”:其画中诗中的雁,不仅人格化,而且社 会化:这些诗词写得平实灵动,淳朴自然,苍润处透出清 雅,浑厚中显出骨力,超逸中生出理趣=虽然很少用典,却 极富韵味,且言简意赅,既诠释画面,又生发画意。他将 写实与象征、具象与寓意相结合,展现出绘画艺术与语言艺 术两者妙合生趣、浑然成章所生发出特有的魅力。郑板桥有 诗赞云:“画雁分明见雁鸣,缣湘颯飒获芦声,笔头何限秋 风冷,尽是关山离別情。”芦雁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情感,物 我合一,使图画、诗歌与空间达到了统一、完美、和谐的意 境。恰如清人王夫之说:情景各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与 诗者,妙合无堪=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生情,情生 景。画家本人用与诗相通的心灵、意境,乃至用作诗的技 巧,画出画;更用诗将此心灵、意境,咏叹了出来,;再加 上与绘画相通的书法,把它写在画面空白的地方,使三者互 相映发,得到艺术上更大的丰富。由此可见,边寿民按自身 价值重新对物像再造及渲染,在物像中体现自身的美学理想 及面对社会政治的自身情态。

清代画家边寿民的“芦雁” 清代画家 边寿民 芦雁图 第9张

边寿民清涟游泳图

边寿民所在时代的绘画,艺术表现不再是“士德”与 “气节”,而是“性灵”:艺术家强调作画要抒发自家的真 实性情,树立个人的面貌,以敢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去突破了文人画在创作和作品评价上的雅俗标准,把文人画 由从前逃避现实、脱离生活,转向关心现实、注重生活, 使中国画推陈出新。艺术不仅仅是束之高阁,对社会超越的 雅事,即士人雅玩;而是一种对现实的感受和性灵的表现, 即“民间疾苦”,只有关怀“民间疾苦”才体现一个人的价 值:这是从石涛朱耷到扬州八怪的艺术宗旨,也是边寿民 的追求艺术思想。这种抒写性灵的艺术新境界是对传统文人 画的价值观的改变,也是传统文人画重“士节”的违背, “士志于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人格艺术质变为以 自我价值为重的人性的艺术:边寿民对“纵笔恣肆,写我 真性灵”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尽管他仍具有传统儒家价值 观念,但他的美学观、和艺术思维及创作的意识形态已经明 显地具有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在那个时代的扬州画家,绘画 变成了真正画面上自足不假外求的创作活动,而笔墨结构生 生不息的新变,则成为这个创作活动的终极目标。对于这一点,同时代的“扬州八怪”也同样具备这样的特征,艺术 的“丑、奇、怪、乱”成为他们的绘画形式;他们的艺术表 现具有个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张扬个性,t巨绝桎梏; 他们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艺术观点,如郑燮“领异标新二月 花”,金农“众能不如独诣”,李方膺“画家门户终须立” 等等。他们力主抒发个人的真实感情,建立自己的风格, 在画风上可谓面貌各具,个性鲜明,画法并不一致,立意也 相迥异;造诣上亦各擅所长,高低有别:而边寿民的绘画是 带着对社会、人生的体验,重在画以自身生活感受与情操凝 结而成的美感理想,其画旨在符合自身价值的形象,从而体 现其“怪”的风格特征。他的画有独特的笔路与墨法,简而 洗练,重在表现自身价值与理想,故除“幽淡冷逸”之外. 更有“淡泊简劲”之美,不是对现实的蓽写而是重在表现意 境,也是“性灵”的抒发。边寿民以大写意手法再现芦雁奇 逸形象,深化作品精神内涵,使这一题材具有人格象征意义他的芦雁在继承和创造笔墨结构新的程式化过程中发展 出一套具有典型性的花鸟画禽鸟程式新系统,这独特的笔墨 形式语言代表了雁画的创新,即是边寿民对于中国禽鸟画发 展的推进及意义。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qing-dai-hua-jia-bian-shou-min-de-lu-ya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