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西狭颂》《阁颂》被称为“汉三颂”,是汉隶成熟时期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其中,《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位于甘肃成县天井山,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刻,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我们自本期开始刊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评论家薛元明先生撰写的系列讲座———临摹《西狭颂》。本次讲座将对《西狭颂》的笔法、结体、形变、临摹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讲解,以使读者学习并写好《西狭颂》。———编者

一、概述

《西狭颂》是“汉三颂”之一,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因颂文正中顶部竖刻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故又名《惠安西表》。正文之前的《黾池五瑞图》中有“黄龙”二字刻于题字之上,因而又俗称《黄龙碑》。《西狭颂》全文刻在一块表面平整、崖体凹进的石壁上,纵220厘米,横340厘米,是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它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六月,晚《石门颂》23年,早《郙阁颂》1年,三者大体都在东汉桓灵之际,正是汉隶趋于成熟的鼎盛时期。

《西狭颂》位于今甘肃省成县西13公里处的天井山麓鱼窍峡中南侧崖壁之上。岑建功《舆地纪胜补阙》载:“翕字君羡,开平道路,作摩崖颂。汉建宁四年造,今碑在鱼窍峡。”《西狭颂》碑面朝东南,崖面坐阴,上有凸起的山石遮挡,可以减少阳光的直射,也避免了雨水的直接冲刷。碑刻位于半崖,距地面较高,不易攀爬,常人很难接近。崖体为花岗岩,石质坚硬细密,且下有潭水相润,故崖面日晒不着、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加之地处偏僻,道路难行,人迹罕至。在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千年漫长岁月中未能为世人所知晓,也因此基本未受到自然风蚀和人为破坏的影响,碑文完好无缺。通观全篇文字,清晰可辨,为汉碑中的上乘之作。

《西狭颂》摩崖共分为四部分:

1.正文

纵横各145厘米,正文20行,凡385字,其中满行20字,第16行15字,第19行16字,第20行14字,有摩崖颂碑完成的日期。每字约9至10厘米见方。颂文内容主要记述武都太守李翕的出身、家世,屡任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描绘了西狭山路险阻,李翕下令有关官吏奋力开路,并亲率民众凿崖清障,修通了西狭古道,为民造福之德政。颂文亦是对李翕功绩的赞颂。但李翕于史书无传。

2.篆额“惠安西表”四字

每字径长约13厘米,宽约9厘米。笔画遒劲有力,结构疏朗方正,展现出磅礴大气、圆浑古穆的风格。

3.文后题名

题名12行,凡142字,与正文书法风格相同,字形略小而扁。其中第10行记“从史位下辨仇靖字汉德书文”,可知《西狭颂》的撰文、书丹皆仇靖所为。据资料载,仇靖字汉德,东汉武都郡下辨道(甘肃成县)人,灵帝建宁、熹平年间在武都郡属吏牞官职从史位,东汉晚期杰出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历代石刻中,《西狭颂》是有作者署名最早的一例,开书家落款之先河。

4.《黾池五瑞图》

刻有“黄龙”“白鹿”“木连理”“嘉禾”“甘露降”及“承露人”图像六幅和对应的题榜6处15字。在《五瑞图》与正文间,刻有两行题记共26字:“君昔在黾池,治崤嵌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鹿之瑞,故图画其像。”另外,在“木连理”图下尚有4行小字题名34字(其中漫泐7字):“五官掾上禄上官正字君选。□□□□上禄杨嗣字文明。□□□掾下辨李京字长都。记。”其中,“记”字明显较大而风格有差异,显然系后人添刻。《五瑞图》是对碑文的补充,使得李翕德政的形象进一步丰满高大。官者惠政于民,必然会有天地感应,有黄龙跃出,白鹿显象,嘉禾兹生,甘露降临,木连理出现,象征着政通人和、五谷丰登。图文布势相应,形象勾勒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刀法运转娴熟,气行神至,画尽意生,是非常罕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佳篇奇构。

《西狭颂》一直到北宋末年才被发现。文学家曾巩《南丰集》中的《元丰题跋》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相关文字评述。自赵明诚《金石录》始,至明清之际,近40种金石著作均有记载,尤其在清代,《西狭颂》受到极大的垂青,赞誉有加。杨守敬《平碑记》中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犹可宝重。”方朔《枕石堂金石书画题跋》评:“字大纵横不下三寸,宽博高古。”梁启超《碑帖跋》评:“雄迈而静穆,汉隶正则也。”《西狭颂》的结构方正饱满,简洁古质,内松外紧,内蕴张力,是医治气格羸弱、局促、狭小者的良药。临习《西狭颂》需取大字更见功效,以此来开拓。广而言之,汉隶在书法史中的地位就如同文学史中的唐诗宋词一样不可动摇,类似《西狭颂》等汉隶中的经典由此也成为当代书家重要的取法范本之一。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