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托物寓意,与古典诗歌中的比兴,同是我国传统文学艺术中的精髓。居“岁寒三友”之首的松,因它有着清刚坚贞的品格而为人敬仰,故历代诗人画家常借其寄情遣怀。松之作为画题诗材,即由此而来。

 松脱离山水画中的丛树,成为独立的画品,大概始于唐代。诗人杜甫有句:“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元稹也有句:“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可见毕宏、韦偃、张璪均为一代画松高手。继而宋之苏东坡,元之倪云林、吴仲圭,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黄道周等,亦都喜画松。因此,画松名家代有辈出,且流派纷呈,为后人开创了画松法门。

俞子才山水画

 在当代画坛中,以画松著称者,有如上海中国画院已故画师俞子才先生(1915—1992),他笔下的松,神态兀傲,苍劲洒脱,疏畅有清致。1986年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刊《中国画技法入门》丛书中的《怎样画松》即由他编绘。又如现任苏州国画院副院长的马伯乐先生,以画善山水、人物驰誉当代画坛。近两年来,马先生创作颇丰,如他创作的《古典山水画鉴赏大系·马伯乐》、《吴门百贤图》、《百松图集》相继在北京、上海、苏州出版发行。这些作品基本上可以反映他数十年来从事艺术创作所获得的成果。他在《百松图集》(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6月版)的自序中写道:“有人说画松是画家的基本功,也是不无道理的。我画松正是由此出发,希望通过画松提高水平,借此举一反三。我常以画松作为练手,几十年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从图集中所绘众多的松树品种、各异的形态、不同的画法,便能看出他创作态度的严谨,对写生资料积累的丰厚和对于笔墨、技法的熟习精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其中既有对传统画法的诠释和解析,又有对写生的感悟和探索。从写生到传统,又从传统到写生,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正是我研习画松的过程。”自然他的这一“过程”也同样贯彻在他的山水、人物画中。

俞子才山水画

马伯乐于传统技法深有研习。

他认为:“画松,一是借鉴,向传统学习;二是写生,向生活学习。”还指出“单凭这两点还不够,师造化也好,传统也好,都要化为自己的血肉才好。”旨在能自出手眼,自抒胸臆。他还认为:画松要有宽博的气度、老健的笔力,泼墨挥毫,纵意抒发,才能充分表现松树雄伟的气魄与古奇的神姿。画松枝干固极重要,虬枝铁干,皮老鳞皴出其古奇,而松针最见线条功力,一笔一笔地聚成圆形或扇形,交叉互错,密而笔不乱,疏而意自足,针叶郁茂才见其神姿。古人所谓“解衣磅礴”,画松当需有此风度,画家的心理素质才得以充分流露。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