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6-15 20:1139390
邓石如“少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日以其赢给 粥”(清李兆洛《石如邓君墓志铭》);成名后,“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包世臣语)。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凭借碑学立场,将“国朝”(指清朝)书法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认为其师邓石...

        邓石如“少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日以其赢给 粥”(清李兆洛《石如邓君墓志铭》);成名后,“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包世臣语)。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凭借碑学立场,将“国朝”(指清朝)书法分为:

“神”、“妙”、“能”、“逸”、“佳”五品,认为其师邓石如篆、隶独膺“神品”,楷书可跻身“妙品”。包世臣还以诗称誉其师:“无端天遣怀宁(指邓石如)老,上蔡(指李斯)中郎(指蔡邕)合继声;一任刘(墉)姚(鼐)夸绝诣,偏师争与撼长城。”在包世臣看来,“怀宁布衣邓石如顽伯,篆、隶、分、真、狂草,五体兼工,一点一画,若奋若搏,盖自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间气所钟,百年来,书学能自树立者,莫或与参,非一时一州所得专美也。”(《艺舟双楫》)包氏虽多溢美之词,但是有清一代,邓石如确实于碑学功绩甚大,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言:“自从他开始正式地写北碑之后,好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人们就有一条大路可走了。”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邓石如 《艺舟双楫》 李斯 蔡邕 《郑道昭》 第1张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邓石如 《艺舟双楫》 李斯 蔡邕 《郑道昭》 第2张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邓石如 《艺舟双楫》 李斯 蔡邕 《郑道昭》 第3张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邓石如 《艺舟双楫》 李斯 蔡邕 《郑道昭》 第4张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邓石如 《艺舟双楫》 李斯 蔡邕 《郑道昭》 第5张

邓石如 楷书

作为一介布衣的邓石如,能够“上掩千古,下开百祀”(康有为语),全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求索。他寄居江宁大收藏家梅 家时,纵观博览,悉心研习,攻篆五年,学隶三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见邓氏《山人手稿》)。离开梅家后,他又遍访碑碣,潜心追摹。正因其“酸甜苦辣,无不备尝”(邓氏自述),才“益工各体书,无不得神诣”(清人吴育语)。邓石如曾为尚书曹文敏创作《四体千字文》横卷,文敏称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大书家刘墉、鉴赏家陆锡熊见其书法,“踵门求识面,皆曰‘千数年无此作矣’”包世臣语)。

书史上,邓石如首先使用长锋羊毫,使“唯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语)的书写特点得到尽情发挥。他“恰到好处地运用转指绞锋,创造出了丰厚苍茫、具有力度的线条之美,为后来碑派书家的用笔方法探索了一条道路”(李刚田先生语)。邓石如的篆、隶书突破陈习,纵横捭阖,自铸新体,自诩“今余篆、隶书颇见称于世”。后人对邓石如更为推重。吴玉如先生认为他的书法“一洗前人刻滞之弊”,并谓“篆隶悟顽伯之笔,而后可称中夏之书家也”。邓石如的楷书同样“绝去时俗,同符古初”(李兆洛语)。正如朝鲜学者金秋史所言:“(邓石如)不独篆、隶,其楷、草又甚奇崛,与金冬心、郑板桥相上下。”

包世臣认为,能够融会百家所长,安排点画浑然无迹、自然妥帖方称“妙品”——邓石如楷书正可担当此誉。他以书卷气息消解碑版的粗鄙刻厉面目,笔韵刀趣自然融合;用笔方圆并举,饶有篆隶笔意;通篇计白当黑,疏密有致,从而产生了古朴、雅逸、率真的艺术效果。邓氏六世孙、著名学者邓以蛰道:“至于(邓石如)真书,一望而知已跳出唐人的轨辙,直迫六朝。以《郑道昭》、《梁〈侍中阙〉碑》、《瘗鹤铭》的意味最足……字外都具有一种秀逸之气。”邓以蛰还说:“在山人书法中,倘亦分出壮美、优美的话,真书是最优美的,因为他(指邓石如)父亲的行草书是受赵子昂的影响。山人的行草书并无违于父之道,不过更加深奥峭逸,所以钱鲁斯认为是‘杨少师(凝式)的神境’。这种行书以赵书的底子渗入真书中,显得格外秀美。山人的楷书虽一笔不入唐人,却时有宋、元人的意趣。”而包世臣更认为其师楷书沉雄严整,直逼唐人,和褚遂良不分伯仲,徐浩、裴休诸辈不能企及。

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邓石如 《艺舟双楫》 李斯 蔡邕 《郑道昭》 第6张

邓石如 楷书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警语立轴(见图)就是邓石如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古人重视语义内容,品藻墨迹是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在视觉效果与文学含义之间不断转换。正如刘墨先生所言:“不同风格的书体适用于不同体裁的风格,而文学性体裁的风格又支撑着书法作品风格的形式。”此件楷书不是一般酬酢之作,而是以箴言强调立志高远、心无沉滓、行事磊落、为人坦荡……这正是邓石如自剖心迹之语,正如其好友师荔扉之誉:“难得襟怀同雪净,也知富贵等浮云。”

邓石如自评书法“乾化嘉神”。“化”即“从心所欲不逾矩”之意,表示运斧成斤、游刃有余。而“神”表示已脱略绳墨、了无滞碍。从邓氏这句自评可知,他在乾隆年间创作的作品秀丽工整,嘉庆时创作的作品已出神入化。笔者蠡测,这件楷书警语立轴应属“乾化”作品。清代洛阳一带出土的北魏墓志大多表现出平和、方正、浑朴、典雅气息,邓氏多有承袭,用笔以“不失篆分遗意为上”(包世臣语),点画坚实浑厚,下笔斩钉截铁,方折峻挺,中截圆满遒丽,而收笔多用出锋,气畅意足;结体则茂密紧结,重心稳定;章法疏密相间(字距疏行距密),势态疏朗,显得端庄典雅,毫无狂怪软媚之弊。邓氏论书有“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之语。在创作中,他通过黑白对比表现疏密欹正,既见之于结体,也施及行气章法,使实处不塞,虚处不浮,浑融茂盛,生气勃然。

纵观此件楷书,通篇布局齐整平匀,有人工攒剪之美,而字之姿态多变又含参差之致;平正中有险绝之姿,匀齐中具跌宕之态,端庄中杂流动之势,规矩中蕴自然之意,挺拔中显婀娜之力……通篇上下照应,左右呼应,点画妥帖,章法安好,显得古朴静穆。

欣赏邓石如楷书,可见其虽取法北魏碑版,却并非一味模仿,而是由形而入,深悟理法,通晓意趣,旨在创新,作品充满淳厚的感情,有着雄浑博大的气势,从而成为一代宗师思想、学养、志趣、气质的艺术写照。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ei-bi-ruan-ze-qi-guai-sheng-ya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