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某书法专业报以10个版面推出“年度巨献”———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作品选刊。89幅大作一展89位书坛名家的风采,令人目不暇接,获益匪浅。然而,在领略名家风范之余,不免心存遗憾。一个紧跟时代、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而奉上的“专题巨献”,仅有两件作品写的是自撰诗歌,其余均一如当今书法大潮之普通风尚———抄写唐诗宋词、明清诗文及古今名句、名联等。

 其实,笔者不尽同意当今书法论坛关于对“抄手”的批判,也不太同意那“除了唐诗宋词,还会写什么”的震撼性的呐喊。笔者以为,书法创作的内容取材于经典诗文,也无可厚非。书法发展史上,自书家将书法作为特定的艺术创作以来,便有抄写前人经典的传世之作。当今书法大家也不乏以古人经典诗文为题材的典范之作。书家兴之所至,往往以激越的心态、奔放的笔调书写豪放之作,以恬淡的心态、蕴藉的笔法书写婉约诗词,以娴雅的心态、平和的笔意书写山水田园诗词佳构。创作这些书法作品,书家不仅自己在书写过程中能得到入情入境、心手双畅、物我两忘的无穷乐趣,而且能为欣赏者提供一片宽阔而深邃的审美空间。89幅大作中,确有不少作品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但是,毋庸讳言,其中也不乏应酬之作。书家抄写之前,可能心思与文字并未沟通,只是信手抄来,形式与内容难免格格不入,以致大众熟稔的古诗也会漏字,常见的七言联也会换字。殊不知,一字之差,便已有悖联律、有伤联意,令欣赏者感到缺失和遗憾。

 笔者不敢在名家面前赘言抄写的议题,而只想说:参加专题展,总得围绕这个专题,突出这个中心。而这10个专版,每版都有赫然醒目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标题,然而,就作品书写内容而言,只有三四件作品贴近主题,五六件作品可算与主题沾亲带故,其余则与主题疏远,甚或有一两件与主题不太和谐。请问:这“专题巨献”专在何处?“专题”不专,何以“巨献”?实话实说,89幅名家大作,如果不冠以“专题巨献”,而名之为名家雅集笔会,读者很可能欣欣然赞叹名家之风范。可是,在专题标榜之下,就难免令欣赏者怏怏然若有所失了。试想,如果一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文艺演出,演唱内容仍然是《枉凝眉》、《涛声依旧》等,你会作何感想?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30年,更是这些书法家成长及至走向成名的30年。一位受益于大好改革开放机遇的艺术家,不会没有心灵的震撼,更不能没有心声的流露。据《中国书画报》报道:江苏省书画界用书画讲述“春天的故事”。笔者感觉到这个报道的标题就有一种亲切感,不像“专题巨献”那么震耳炫目。江苏书画界“围绕主题性、艺术性与社会性,充分调动创作热情,开展了以现实为题材的创作活动,用艺术品记录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反映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讴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这样的专题展,怎不令人精神为之振奋呢?再看2008年《书法报》“八一专题”版所展示的海军部队26位书法家的作品,篇首就以“携云驾海,束帛濯缨”这极具阳刚之气的对联展示出海军战士的豪迈气概,接着就有十多幅自撰的彰显军威的诗联,其笔墨酣畅淋漓,颇具艺术魅力。另外十多幅取材名诗名联,亦围绕“讴歌时代,赞美军队”这一主题,展现出璀璨、奋进、和谐的军旅文化风采。“言为心声,书为心画。”用翰墨畅放心声,应是书家得心应手的快事。某地域某系统的书法专题展览尚能如此,作为全国名家荟萃的大展,更应当率先垂范。

张海书法

或许有人认为,赏书法作品却计较文字内容,观念过于陈腐。

的确,现在有许多人认为书法是一种纯粹的抽象艺术,只要求形的塑造,无须究其书写内容。好在他们把书写内容的底线降低到“只要是文字就行”。不然,一味究其形,则会让人不知形为何物。也难怪,大小书展,少有考究其作品内容的,唯有视觉冲击力或者说造型的艺术魅力受到青睐,因为“书写内容不是书法本身”。但是,书法作品一经展示,你能责令欣赏书法的人不看书写的文字内容吗?书法名家中不乏书法名师。当他引领学生欣赏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及其他书法经典时,能撇开其创作背景及深刻内涵而孤立地泛谈其形式美吗?

张海书法

 张海主席《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发表后,引起书法界的积极响应。许多名家在讨论这个重大课题时,无不谈及书写的文字内容,无不认为文字内容应该具有文化品位、能给人的心性以陶冶与净化。在这方面,启功、沈鹏等老一辈书法家都做出了榜样。确实,作为书法名家,应当率先垂范。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