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6-13 20:4155430
元代鲜于枢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擅长诗词,通晓音律,精于书法,还是一位古董、字画鉴藏家,著有《困学斋诗集》、《困学斋杂录》。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局部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局部其书法与赵孟頫齐名,他们共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但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在书法上,鲜于枢功力扎实,兼擅楷、行、草书。他喜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笔力遒健,笔墨淋...

 元代鲜于枢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擅长诗词,通晓音律,精于书法,还是一位古董、字画鉴藏家,著有《困学斋诗集》、《困学斋杂录》。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1张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局部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2张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局部

其书法与赵孟頫齐名,他们共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但其影响略逊于赵孟頫。在书法上,鲜于枢功力扎实,兼擅楷、行、草书。他喜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笔力遒健,笔墨淋漓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鲜于枢在世时,他的书法就被推崇。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3张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局部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4张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局部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5张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局部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6张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高清大图

其时名家赵孟頫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尔。”鲜于枢书法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卷》、《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鲜于枢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中锋回腕,悬腕作字。关于悬腕回锋之法,他自己做过这样的说明:“把笔离纸三寸,取其指实掌平虚腕法圆转,写出的字则飘逸飞纵,体态自能绝出。

观其草书,确有悬腕回锋之妙,从中可以观见他不为法囿、勇于独创的一面。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图为作品局部),为纸本,楷书,作品通幅纵26.7厘米,横642.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卷节录老子《道德经》,从“天长地久”写起,末书“老子道德经卷上”,共211行,因缺下半部分,所以未见署款。每段接纸有“三教弟子”印。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7张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8张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9张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10张

微云在霄秋山远 —鲜于枢楷书《老子道德经卷》 鲜于枢 《老子道德经卷》《困学斋诗集》 《困学斋杂录》 钟繇 王羲之 赵孟頫 第11张

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

此卷有吴荣光题名,卷后有翁方纲跋一段和颜世清跋五段,又有“松下清斋”题签。此卷曾经翁方纲、陆恭、叶恭绰等人鉴藏,有数方印记。鲜于枢这件存世楷书长篇,当是他中年时期的佳作,书风成熟劲健,是其小楷书中的精品。此卷字体结构严谨,体态修长,字形按字之笔画多少与固有形态略有变化,但总体上大小均匀,笔画粗细变化不大。

鲜于枢此作笔画端丽遒劲,笔法精美,清爽劲利,风格娴雅,深得虞世南、褚遂良精髓。古人创作是与今人有区别的,他们讲究“默坐静思,气不盈息”,没有今人那份匆忙,故而其作品与今人仓皇下笔所作有天壤之别。面对鲜于枢这件文雅润泽的小楷,我们似乎能体会到古人心灵深处空明、澄澈的一面。

因鲜于枢功力深厚,故书写起来轻松自在,运笔自如,不激不厉,俨然成竹在胸。细观其行笔,从容娴雅,在作品气格上,确有“微云在霄,秋山自远”之美。7v:R$Fw+rd他似乎不经意于每一笔画的精美,而着力于每个字的整体气势与形象的创造。苏轼曾说过:“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此幅称得上“宽绰有余”,而且越往后写得越好,运笔着墨均达到了无不如意的程度。总体看,此幅体势规整,气势恢弘,体现了鲜于枢楷书的典型风格。唐代书法,名家众多。楷书在唐代,法度也臻于完备,后世不少书家学习书法都从唐人入手。鲜于枢的楷书就取法唐代虞世南、褚遂良,得唐人遗风笔意,并由此上溯钟繇王羲之

他大力提倡师法晋唐诸名家,是元代书坛托古改制的倡导者。鲜于枢能在书法上取得如此成就,是与他善于吸取前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鲜于枢先后寓居扬州、杭州,曾任浙东都省史掾,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簿。中年以后,他于西湖虎林筑一室,取名“困学斋”,闭门谢客,不问世间俗事,调琴作书,鉴赏古玩,以研读终生。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wei-yun-zai-xiao-qiu-shan-yuan-xian-yu-shu-kai-shu-lao-zi-dao-de-jing-jua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