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崔传富写一点文字的时候,很容易就想到了《郑文公上碑》和《汉王舍人碑》。前者是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镌刻在天柱山上的大作,被誉为中华书法之瑰宝,享誉海内外;后者是东汉的一件隶书碑刻,国家一级文物,后来成为山东平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两件书法瑰宝都属于山东平度文物中的精华,而崔传富又是地地道道的平度人,假若祭起这两面大旗,以“人杰地灵”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篇,为崔传富的书法艺术寻出源头,然后再介绍他的书法艺术成就,岂不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关系?

崔传富书法

 崔传富之所以取得突出的艺术成就,首先是他拥有从事书法艺术的天分。这一点,崔传富自己是承认的。在他的博客中,我读过他的博文《父亲赐福》。里面写道:“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读书时用过的《康熙字典》和几本旧书上面,留下了几行工整的钢笔字,漂亮极了。我以后喜欢舞文弄墨,可能也来自父亲的遗传。”

崔传富书法

这里的“遗传”就是指天分,是教养,是才气,是人类繁衍的生物密码赋予人们的先天素质。如果说天分是一个艺术人才的潜质,那么缘分就是人才成功的条件。崔传富在另一篇叫作《温墨》的文章里写了这样一个细节———每次“温墨”,就想起小时候农村过年写春联的情景。临近过年,村小的教室里摆开了场子。生不起炉子,就点起一堆柴火,不一会儿就暖和了。

崔传富书法

墨汁倒进铁皮盒子里,放在火上温着,冒着热气,散发出一阵阵墨香……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在珍贵而又短暂的寒假里,不去跟小朋友们在雪地里疯玩,而是跑回学校,看老师为村民们写对联。这说明,崔传富在他童稚的年龄段里,就已经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崔传富书法

 1981年,崔传富考取了平度师范。师范开设书法课。自从他被老师指定担任书法课代表以后,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1984年,他在平度师范毕业后,被破格留在母校担任书法教师。此时的崔传富开始了他与书法艺术的长相厮守。他自觉地设立目标,经年累月,不懈追求。

崔传富书法

 崔传富常在作品上自署“胶水船夫”。这是他的自我写照。确切地说,他是一个从不倦怠的船夫。多年来,他深入研究书法理论和书法技巧,系统梳理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源流演变,并选择有代表性的碑帖加以临习,在传统书学理论和书法创作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他逐渐上追到两周金文,以至于殷商甲骨。其小楷初习唐人《灵飞经》,后改弦易辙,钟情于钟、王醇和儒雅的魏晋气度。

崔传富书法

 1998年,崔传富调入平度市文化系统担任领导工作,后来又到市政协任职,他的书法创作也由专业转为业余,由沉潜苦练转为体悟思考、凝练升华。他以天柱山北朝石刻为媒,广交学界朋友,与全国书法名家切磋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眼界开阔了,书法理论和艺术创作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书界同仁的赞誉。中国书协理事、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顾亚龙称赞说:“崔传富学书注重传统,书风清雅,颇有文人气息。”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于明诠称赞道:“传富的行书作品取法‘二王’,点画精到,精神飞扬,更为可人。”于教授又称他为“学者型书法家”。

崔传富书法

自1986年在青岛市首届青年文学艺术大奖赛获奖以来,崔传富的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种书法大展,屡屡获奖。特别是近年,其书法创作成就更是引人注目。

与书法创作相得益彰的是,他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也“更上层楼”,发表关于碑刻的理论研究文章多篇,以其独到的观点博得了专家、学者的肯定和好评。(文左二图均为崔传富的书法作品)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