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韵悠扬的【音乐之声】
———严澂行草七言律诗轴
               在历代书家名录中,严澂也许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提起他的古琴造诣,可谓声誉卓著。他编印的《松弦馆琴谱》影响深远,一度被奉为琴界正宗。他创立虞山琴派,被尊为一代宗师。作为文人之雅玩,琴、棋、书、画多有相通之处
。严澂的书法,同其琴艺一样,也具有不俗的表现。

 严澂(1547—1625),字道彻,号天池,常熟人,著名古琴家。据史料记载,严澂工书法,精百家言,深得老庄精髓;以父荫补中书舍人、工部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出任邵武(今属福建省)知府,有政绩,甚得民心。严澂晚年辞官归里,徜徉于山水间,以琴、书自娱,于骑射、击剑、投壶、蹴鞠亦无不精。可见,他不仅是一个善于雅玩、才气纵横的贵族公子哥,而且也是一个品性高洁、治学有道的专家。他生活于太平富贵的明代下半叶,家境殷实,福寿双全,可谓世间难得的完美型艺术家。

我认为,书家的生存环境、人生际遇与其审美取向密切相关。大凡人生得意者,书法多优雅闲适、温润畅达;反之,则多奇崛晦涩。前者如文徵明董其昌,后者如明代徐渭、八大以及清代“扬州八怪”。严澂书法风格属于前者。
 我们这里欣赏到的是南京博物院所藏严澂的一件行草七言律诗轴。

此轴为纸本,纵120.2厘米,横30.7厘米,系作者为好友“晚空上人”六十寿辰所作。释文为:“数卷残经伴木鱼,天云瓶水自如如。孃生袴著衣无尽,香积厨开食有余。入定攀桃千日后,明心壑竹一声初。欲知的的曹溪水,吸尽西江更问余。”总体看来,此轴笔墨清新,结体俊秀,行草相间,是典型的本色书写。其书写风格颇近董香光,属流美清雅一路,盖取法于“二王”。

从年龄上看,严氏长董八岁,又同出江南豪门,同朝为官,有无直接交流不得而知,但书风的相互影响是可以肯定的。若将两人的书法加以对比,所不同的是:董书笔法精熟,又善用淡墨,以画法入书,故满纸氤氲,意趣酣畅;严氏喜用浓墨,多有苏子瞻笔意,以沉着痛快见长,且富有雅驯律细、清淡幽远的古琴风韵。严澂虽不以书法名世,但笔法精妙之处并不亚于文、董。他的创作讲究笔笔用中锋、字字有出处、点画到位、使转分明,可以看出他具有较深的笔墨修养。据说吴中一带至今仍留存不少其所书碑刻,可想其楷书功力亦是不凡。由此亦可推想,此作非一般名士墨迹可比。

严澂生活的明代下半叶,是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政局相对稳定,民间手工业发达,社会流行贵族式的奢靡之风,审美观念走向平庸、颓废。在书法方面表现为:上承复古之风,下开甜俗之韵,一派“温柔乡”景象。至于帖学盛行、热衷于翻刻阁帖、陈陈相因,更是导致整个明代书法成就不高的直接原因。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严澂的审美理想自然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他的古琴演奏倡导“清”、“微”、“淡”、“远”四字律,与当时的社会风尚相一致。他的书法亦具有同样的审美倾向。“清”即清朗明快,含有俊迈之意。纵观此轴书法,笔力刚健,行笔绝无拖泥带水之弊,字里行间流荡着一股清新郁勃之气。

“微”是古琴演奏中惯用的一种细律表现手法,唐人白居易描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正体现了“微”的对比妙用。严澂作为一代古琴大师,当深谙对比之妙。反映到书法创作上,我们看到,他的用笔粗细对比十分强烈:粗处方笔入纸,重若磐岩不浑浊;细处圆润飞动,轻若游丝不油滑。

此幅从首行中部“鱼”字开始,逐步进入书写状态;至第二行起,渐入佳境,粗细相间,起伏跌宕。观其书,犹如闻其抚琴一曲,快然自得。“淡”指散淡,具有幽雅舒缓的审美情调。表现在书法上,即不故作惊人之笔,不大开大合,字距、行距宽松疏朗,态度安详。“远”是志趣高远,不争一城一池,不哗众取宠,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修为。

严澂生于豪门,性情英爽,不作苟且事,务求性之真,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贵族气质。他以老庄思想参悟人生、把握艺术,得有无相生之妙旨。

明末清初史学家许重熙这样评价严澂:“早达圣贤之蕴,晚参干竺之藏;可儒可禅,亦玄亦史。”可见,晚年的严澂已至达人之境 。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