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格胜,男,壮族,1950年9月生,致公党成员,广西武宣人。1970年5月参加工作,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班国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广西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等职。广西首届铜鼓奖获得者,2004年获“黄宾虹奖”,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名师,主讲的“国画山水写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黄格胜  138cmc×34.5cm 2015年

和很多标榜自己淡泊名利、只为艺术或者只为“玩”的画家不同,黄格胜从来不掩饰自己对艺术所负有的高层次目标追求。我以为,从创作《漓江百里图卷》开始,黄格胜由不自觉地表现家乡的山水到立志独创出自己的山水艺术体系,是有着其鲜明的发展脉络的。黄格胜虽然把漓江流域以及广西北部的山水风情作为自己山水艺术的主要研究对象,但和诸多画家表现南方山水秀丽柔美的画风相比,黄格胜的山水大气沉雄,苍郁劲秀,明显延续了北宋山水博大雄强的一面。对此,我以前也颇有困惑:黄格胜为什么没有选择像先贤董源米芾、龚贤或者像齐白石、阳太阳、白雪石、关山月等南方山水画家把温润秀美作为追求的主题,而取南北方风格兼收并蓄、走沉雄老辣一路,自找难题呢?现在可以明白地看出,是因为黄格胜负有强烈的使命感,而且是一种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的使命感。

黄格胜 元宝山上向阳坡 138cmc×69cm 2015年

我们先来看黄格胜的山水画基本风格:其一,所绘山体高大峻峭,大多虽为漓江或南方的山形,但均呈北岳雄伟之状,雄浑华滋、正气凛然。其二,构图取焦点透视法,坦荡开阔、稳重大方。其三,无论线、皴、写、点均苍劲粗粝,如屈铁,如金锉刀、锥画沙、屋漏痕,绝无娇娜柔软之态。其四,所绘之山峰均无路可攀,而民居必建于山之下,没有文人画中的所谓可登可卧可居可游,而是只可仰视、欣赏、尊崇,和北宋山水一脉相承。从中可以看出,黄格胜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带着讴歌家乡和祖国河山的强烈使命感来研究、探索、构建自己的山水画体系的。

黄格胜 松风拂面清气在胸 138cmc×69cm 2015年

但凡取英雄主义的山水气象,其作者必有对家乡、祖国的一腔赤诚热爱。黄格胜的热爱呈现在其作品的每一处笔触、每一个符号、每一处角落,观者自可深切感受。我们仅从作品样式的分析上就可领略到画家的英雄主义情结。比如山水画之中必不可少的房屋等建筑,无论是古代文人画或者当代大多数画家,都喜欢故意把房子画得歪扭或者倾斜,或者破旧残败,追求所谓的文人味道,多用的是散点透视法。而黄格胜采用的,是一丝不苟的焦点透视法,无论是山寨吊脚楼还是农家青砖屋、古寺庙、古镇或者新建筑,在黄格胜的作品中都如磐石之坚,堂堂正正、端庄稳重,呈现出一种永恒感。这既需要极强的造型基础,又需要极高的艺术天分,因为这种画法很容易僵化、死板、滞怠,不灵动,不容易有生气,但在黄格胜的笔下,以焦点透视法画出的房屋建筑不但是作品中最生动的部分,还往往是作品的点睛之笔。甚至可以说,本来在中国画中人见人怕的焦点透视法,成了黄格胜雄浑博大的山水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构图核心,也成就了黄格胜山水画的英雄主义图式。很难想象,如果是一幅将位于画面中心的建筑画得东倒西歪的作品,你还能将其和英雄主义联系起来。

黄格胜 古榕伴侗楼 69cm×138cm 2012年

黄格胜的英雄主义情结还体现在其喜欢“大作品”上。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巨作《壮锦》,就是黄格胜英雄主义使命感的最佳诠释,这幅描绘广西大苗山苗寨景观的作品,由28张8尺整宣组合而成,高2.4米宽37米,用焦点透视法。描绘的木楼之多,用一位观者的话来说,就是等于看着黄格胜独自一人建造了一个寨子!这绝对是一个史诗般的浩大的工程,画家在其中的付出的劳动和艰辛可以想象。黄格胜酷爱画长卷,除了《漓江百里图卷》,他还画了不下百幅之巨的各类长卷作品。我猜想黄格胜也许有当导演的欲望,他太喜欢长卷上类似文学和戏剧作品中的起承转合,有故事,有序幕,有正剧,有高潮,有结局,有大段大段的独白,也有简明扼要的旁白。长卷难画,长卷就好像一部长篇巨著或多幕戏剧,有太多的情节要构思,有太多的细节要照顾,有太多的元素要平衡,因而就更有挑战性。因而古往今来画长卷的画家并不多,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明代文征明的《桃源问津图》都给我们留下了那个远去了的时代的真实图像。而黄格胜乐此不疲于长卷创作,正是画家有着坚定的意志和明确的目标、追求博大气象的山水画体系的真实写照。

黄格胜 天然风光自然美 55cm×100cm 2014年

黄格胜的山水画体系的另一个核心,是黄格胜的作品中蕴藏着的平民精神。可能有的读者会对此提出异议:你不是刚说黄格胜的山水画风格是英雄主义的吗?怎么又来了一个平民精神?而我认为,这正是黄格胜山水画体系的精华之处。以我个人的解读,黄格胜的山水画表面形式是有着英雄主义般的印记和张力,但画家的骨子里流动着的,是平民百姓的血液。因此在黄格胜气势磅礴的山水作品中又处处洋溢着家园的温情。对于自己的平民意识,黄格胜曾有过生动的描述:“我每年都要抽时间到农村、山区去写生数次,时间短则数日,长则逾月,离开城市,来到乡下,我就有飞鸟投林、野兽归山的快感,不管条件如何恶劣,我都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归宿感和舒适感,这说明我骨子里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我和农民抽一种烟,喝一种酒,聊得来,谈得拢,他们的喜怒哀乐我都能感同身受……”英雄使命,是黄格胜这一代人无可回避的宿命。因为只有这样,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长啸于世、铁笔墨海的人生,才会演绎得如此有声有色。而今天,这种为理想奋斗甚至献身的精神,早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而平民意识,则是黄格胜的生命底蕴,是支撑他敢于走在一条孤独探险道路上的主心骨,所以他才能站立在坚实的大地上,不怕别人说三道四,煽风点火。黄格胜一生融平民百姓、江湖好汉、文人墨客、政界要员、大雅大俗于一身,已经到达了一个打通了雅俗界限的高度。因此我认为,英雄使命和平民精神,是构成黄格胜山水画体系的重要两翼。

黄格胜 纸的缺点即是特点 34.5cm×69cm 2013年

黄格胜表面宏大叙事的作品下面,是画家对故乡,对父老乡亲的一腔深情。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描绘有大量的那些无时无刻不令他牵肠挂肚的老镇村寨。所以观者会在黄格胜那些莽莽苍苍、气势雄伟的大山水中,发现黄格胜娓娓述说的乡情故事,“家园”、“故乡”、“村寨”等字眼反复出现在他很多作品中。童年桂北山乡的生活给予他太多的记忆,所以他的绘画故事里这些记忆会十分顽强地凸现出来。他的山水作品里承载了画家很深的爱恋和痴情,这种情感是一种与生俱来深藏于灵魂里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当其通过画家的笔墨和符号显现的时候,就绝非那些只会描绘物理山水风景的作品所能比拟。画家痛感这些凝聚着民族文化精华的记忆正在随着时代的骤变随风而逝,因之将这些记忆寄托在承载着画家山水之梦的笔墨符号之中,从而使一幅雄浑的山水画里有诗歌、有童年故事、同时也拥有了深刻的人文内涵。

黄格胜 水明凝有月 烟淡似无山 55cm×100cm 2014年

在山水艺术语言方面,黄格胜对作品的置陈布势、轻重缓急、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和层次感控制极好,严谨而又轻松,老辣但又灵动,显示了画家多年练就的深厚的笔墨功力。勾勒、皴擦、点染,重墨淡彩、横泼竖抹,无论在构图或线的运行和水、墨、色的控制上,黄格胜都已达随心所欲、炉火纯青之境。那些苍拙古朴的杂树、浑厚而又轻灵的石头、古老的吊脚木楼、遍布流泉的群山,负薪的村民和晚归的渔舟,都是画家长期研究自然风景而独创出来的图式和符号,有着非常典型的“黄格胜风格”。我之所以说这些符号是独特的,是画家所独有的,是因为在历代中国山水画的长河中,至少我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和黄格胜过于相似的水墨山水符号。黄格胜的符号虽源自传统,但更多的成分却来自广西的自然生态,尤其是来自画家的故乡桂林漓江流域的山山水水,这和画家常年坚持对景写生有关。这些通过笔墨呈现的山、石、树、草、花、屋、溪、河、泉、瀑、竹排、木船等等,都带着难以替代的南方风景印记,那些黄格胜自创的桂林的山石的皴法,更是只能出自漓江,出自漓江两岸的喀斯特地貌。而且,“黄格胜风格”已经成为“漓江画派”最具代表性的山水艺术符号,并且影响了一大批画家,这也是黄格胜山水画体系得以成立的原因。

有着追求英雄理想的使命感,又有着平民百姓的平常心态,两个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干的两极在黄格胜的山水画体系中完美和谐,两翼齐飞,并行不悖,这就是黄格胜,一个来自广西壮乡的壮族之子,一个正在书写着中国美术史上独特篇章的艺术家

更多精彩的书画内容,更多的书画人物介绍 请关注:书画艺术网 也可以搜索“书画艺术网”有意外的收获的哦!

书画艺术网 您身边的字画专家! 欢迎互动,欢迎投稿,欢迎加入书画人物!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