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巧渡金沙江》探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25-08-12 21:51380
摘 要:巧渡金沙江是长征史上极具特色的一役,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革命历史题材。中国国家博 物馆历史上曾多次组织有关这一题材的创作,目前收藏有 三幅《巧渡金沙江》作品,分别是张漾兮1951年创作的油画 《巧渡金沙江》、宗其香1959年创作的国画《巧渡金沙江》 以及袁吉中1961年创作的版画《巧渡金沙江》。这三件作品 诞生于不同的创...

摘 要:巧渡金沙江是长征史上极具特色的一役,具有重要 战略意义,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革命历史题材。中国国家博 物馆历史上曾多次组织有关这一题材的创作,目前收藏有 三幅《巧渡金沙江》作品,分别是张漾兮1951年创作的油画 《巧渡金沙江》、宗其香1959年创作的国画《巧渡金沙江》 以及袁吉中1961年创作的版画《巧渡金沙江》。这三件作品 诞生于不同的创作背景之中,依托不同的创作材质和创作手 法,充分发挥了各个创作领域的艺术特色,成为革命历史题 材美术创作较为经典的作品。创作者切入视角不同,强调的 战争侧重不同,带给解读者的观感体悟不同,相同的创作题 材不仅没有限制创作者艺术独创性的发挥,反而形成了主题 表达的多样性,充分反映出艺术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表达更 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巧渡金沙江;张漾兮;宗其香;袁吉中;多样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铭记历史,既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能 推动我们寻求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进程。与 此同时,距离1935年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已经90年了。习近 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 出:“长征途中,我们党高举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大旗,推动 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 角,汇聚起团结抗日、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今天,在中 国国家博物馆“风展红旗如画”展览上再次解读油画《巧渡 金沙江》,依然能感受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历史激荡。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更明确了我们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意义。

image.png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巧渡金沙江》探析 书画赏析

张漾兮 油画 巧渡金沙江 布面 188cm×300cm 1951年

一、迂回中纵横——由赣入滇的道路选择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主力 从江西省瑞金等地出发,开始实施战略转移。1935年1月, 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央关 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1],制定了红军未 来一个时期的任务和战略方针;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 委,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自1935 年1月起,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广大地 区大范围地迂回纵横。4月29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 《中革军委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 示》[2],决定绕过昆明,兵分三路直扑金沙江。从5月3日至 5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3万余人全部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 十万敌军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 利。

这是红军长征中一次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精彩军事行 动,赢得了前进中的主动权,充分显示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下文以宗其香国画为中心,简要探讨这些作品的创作背 景及艺术特征。

二、激荡中坚定——张漾兮《巧渡金沙江》 

(一)筹备“七一”展览,以表现党史题材为核心的美 术创作。 1950年12月下旬,文物局王冶秋向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 周扬提出建议,拟筹办“中国共产党三十周年纪念展览”, 拟在1951年7月1日开放。 在中宣部和文化部的指示下,自1951年3月起,以筹备 展览为缘起,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组织了第一次革命历史 题材美术创作(《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关于1954年的工作 总结报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档案)。3月底,经周扬和 文化部艺术局商议,由蔡若虹、江丰、王朝闻组成革命历史 画创作领导小组,组织北京、华东、华南等地较为知名的美 术工作者为展览进行创作,其中华东分院负责27件,而绘画《强渡金沙江》的创作分配给张漾兮负责。至1951年6月,此 次征集工作大致完成,仅三个多月时间最终完成作品112件, 张漾兮油画《巧渡金沙江》由此诞生。 

image.png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巧渡金沙江》探析 书画赏析

宗其香 国画 巧渡金沙江 纸本 134cm×282cm 1959年

(二)吹响前进口号,强调动态特征。 张漾兮油画作品《巧渡金沙江》描绘了红军乘坐船只 渡过金沙江的情景。作品运用写实主义手法,以简练明快 的艺术表现方式刻画出渡江的紧张态势,同时带有浪漫主 义色彩。 画面构成上,前景描绘红军战士们和船工一起奋力划 桨,而木船随着棕黄色奔涌的江水起伏,尾高头低呈倾斜 状,真实地反映出金沙江水位上升、风势猛烈的情况。船头 有两名战士为了保持稳定双腿呈弓步,一名撑着长杆,另一 名准备抛出绳索,与之相呼应的是前景右侧率先抵达岸边的 战士和船工,他们站立在近岸湍急的水流中,伸出双手迎接 即将到来的战士们;船的中部是合力摇桨的战士们,人物向 前倾斜或向后微仰的身姿显示出投入的热忱,而从其稍显严 肃的神情则体现了划动的力度;船尾的红旗是全画的焦点,如同号角般指引大家前进。作品运用金字塔形构图,左右两 侧人物的角度则构成向心的交叉,这个略向右倾的三角形突 破了常规稳定性,但动势之中又隐现着由人物精神带来的非 凡稳定感。 画作用色符合真实的自然环境、季节特征以及情绪氛 围。前景棕黄的色调贴合金沙江水深浪急、山势陡峭的艰 险环境,而中景和远景大量使用青绿色彩,使得色调偏于明 朗,也关联着此次渡江的胜利。

image.png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巧渡金沙江》探析 书画赏析

人物刻画神态生动,动势鲜 明,仿佛能听见画中人物前进的口号和急促的呼吸。作为现 实主义题材作品,这幅画凸显了人与自然搏斗的精神力量, 体现了险境之中的共同扶持和通力协作,彰显了向着目标团 结奋进的坚定信念。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ggjbwgcqdjsjtx.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