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陈半丁的《听琴图》 

当今,对中国书画艺术而言,继承传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如何在传统中创新意、求发展,最终树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与创作风格。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画家对传统文化做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自身还必须具有丰厚的学养以及扎实的笔墨功力,在这两个基础之上还需要有超人的智慧与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的魄力。此外,社会因素、人文环境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即使是在具备了这些条件创立出自己独立的艺术风格之后,还必须经过历史的长期检验。正所谓:“三思难下笔;一技几成家”。齐白石先生说,绘画是“寂寞之道”,其中的滋味,不是那些“个人风格”可以一天三变的画坛“黑马”们所能够领会的。 

和当今画坛情形不同,对于我们的前辈来说,集诗、书、画、印、山水、人物、花卉以及鉴赏等诸多艺事于一身并不是什么稀罕事。陈半丁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他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 

品读陈半丁的《听琴图》(见右图),不觉之中想起钱钟书先生的那句话:“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在陈半丁为我们营造的这种氛围中与几位志同道合的“素心人”沦茶品冥,心平气静地探讨学问,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在陈半丁传世的作品当中有许多题材都很普通,可从中表现出的气韵却是高古而脱俗的。他的山水画主要是学石涛,这幅作品显现出来的就是浓郁的石涛风范。近代学石涛的人很多,但各有千秋,水平参差,有的差距还很大。这不仅是因为石涛的艺术造诣精深,同时也是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与功力不同所造成的。张大千学石涛几可乱真,但也失之俊秀。陈半丁是一位鉴赏石涛作品的专家,因此,他的山水画古朴苍劲,与石涛的风格更为接近。 

看这幅作品,崖石间,树阴下,两位中年文士相对而坐。一位膝横长琴,好像是刚刚弹奏了一曲之后,在向听者问讯技艺中的瑕疵,而另外一位寂然不动,似乎还沉浸在美妙的乐曲之中,正在潜心回味…… 

作品细节之处的描绘相当细腻妥帖,人物的衣纹笔势酣畅,表情生动自然。树木山石的勾勒笔力沉雄,稳健苍劲。无论是颜色晕染还是焦墨点苔,都力求完美、严整。不断变化的墨色,使画面显得既丰富又充满灵气,尤其是作品的布局,虽然是杂树丛生,但丝毫不见零乱,使画面整体效果和谐严谨,弥漫着高古祥和的韵味。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字静山,号半丁,后以号行,浙江绍兴人。曾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民国20年(1931年),聘为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教授,解放后任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是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