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的书画融合实践与理论 书与画的关系,是中国古典艺术领域的重要命题。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宋代以前已经出现。 历经由宋至清诸多文人艺术家的尝试与创新,书与画的结合臻于浑然一体,人们对书、画之间的 紧密联系也达成了一定共识。迨至清代,... 书画史论 2025-10-14 12:24 0 60
笔墨恣肆 意境通达·石涛《古木垂荫图》 石涛(1642-1707),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朱 亨嘉之子,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字石涛,又号苦 瓜和尚,清初“四僧”之一。其工书法,能诗文, 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晚年定居扬州。山水师法 宋元诸家,书... 书画天地 2025-09-30 14:06 0 109
论石涛诗画中的黄山形象 摘要:黄山是石涛艺术生涯中的一个关键点,对石涛的绘画风格与绘画理念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选取石涛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黄山 画作进行分析,首先,从石涛的个人角度出发,从他的生平交游中分析他创作黄山画的原因,并对他的... 画里画外 2025-09-05 12:54 0 339
《黄砚旅度岭图卷》鉴赏 黄砚旅,全名黄又,字燕思,砚旅是他的号。清初歙 县人,长期居住在扬州,是石涛的好友与艺术赞助者,一个 有强烈遗民情结的诗人。他好游,“足迹几遍海内”,在各 地不遗余力地收罗先朝遗迹遗事。石涛此卷,正是黄砚... 书画赏析 2025-03-12 16:10 0 722
品鉴石涛《山水集册》 石涛的这本册页,我在青年时期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见到 过印刷品,当时就非常喜欢,还临摹过其中的几张。后来发 现,张大千的许多画都来源于这本册页。细看一遍发现,册 页上张大千、张善孖的印章都有,张大千的印章尤其... 书画广角 2025-03-11 13:31 0 645
读《游张公洞之图》 摘 要:石涛是清代画坛一位独具创新的绘画大家和理论 家,他在绘画中展现的独特风格和《画语录》中提出的众多 美学范畴,对清代以来的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石涛山水画 大多倾注了对自然山川的沉醉和惟“我”独尊的美... 书画赏析 2024-12-26 10:50 0 998
石涛书法的求变意识 摘 要: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且影响深 远。其书法题款颇多,与画作相得益彰,其隶书及兼隶意的 楷书、行书尤为世人称道。客观地说,石涛书法最终没有达 到“思想”的高度,但有求变意识。本文从理念... 书画史论 2024-12-09 09:05 0 789
石涛国画赏析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 书画赏析 2017-11-04 21:28 0 6044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的“了法章第二”中,对“一画之法”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他首先指出:“规矩者,方圆之极则也。天地者,规矩之运行也。”这就是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的社会行为及创造都要符合一定的法度... 书画创作 2017-10-17 17:48 0 6615
风格多样的石涛绘画 最近,笔者有幸认识了海上藏家———古雅堂主人。在其收藏的石涛作品中,主人特别给我欣赏了一本《六帧册页》。 册页中,石涛汲取了古人皴法的精华,或大斧劈皴,或小斧劈皴,或卷云皴,或折带皴,或荷叶皴,或米点... 书画收藏 2017-10-04 15:02 0 2268
潘天寿钟爱八大和石涛 1928年,潘天寿被林风眠聘请到杭州艺专任教。翌年春,上海举办了一个唐宋元明古画展和八大、石涛主题画展。这时,潘天寿还兼着上海美专、新华艺专的课,所以参观画展很方便。他不止一次看了画展,特别是八大、石涛的作品,... 书画艺术 2017-08-20 20:40 0 2670
以变取胜的石涛 明末清初,尽管当时社会更替,时局动荡,但是画坛高手林立,名家辈出,画派纷呈。其中“黄山画派”无疑是佼佼者,在那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人物为石涛、梅清、渐江。著名画家贺天健曾赞誉:“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 书画艺术 2017-08-17 16:18 0 2412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一般指的是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1843年),至廿世纪初期(1927年)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 书画广角 2017-07-31 22:37 0 3268
古今中外话批评 熟悉美术史的人都知道,谢赫“六法”历来被引为中国画的评判标准。“五四”以来,这个标准有所动摇,尽管表面上画家们还是承认这个标准。事实上,中国绘画史中除了“六法”之外,还有另外一套评价体系,即“神品”、“逸品”、... 书画广角 2017-07-30 16:53 0 2207
对石涛“尊受说”的理解 “尊受”是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我们理解石涛的“一画之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尊受”这个概念的含义较为深奥、复杂,当前学术界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现就我个人的理解,对《苦瓜和尚画语录》中... 书画广角 2017-07-27 11:11 0 4854
石涛《细雨虬松图》 细雨霏霏远烟湿 墨痕落纸虬松秃我们欣赏一幅中国画作品,最重要的不是看它表现的什么,而是要感悟作品所蕴涵的理念、情绪以及人文价值,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并能和画家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就需要有一个审美理解的... 书画广角 2017-07-24 17:56 0 7413
倾听松风瀑泉声 清初画坛,崇古、摹古之风盛行。“清初四僧”(渐江、石谿、朱耷、石涛)不为古法所拘囿,勇于革新,师法造化,张扬个性,开创了一代新风。其中,石涛更是锐意创新。他在创作中脱尽窠臼,“我自用我法”。其山水、花鸟、人物画... 书画广角 2017-07-24 14:16 0 2167
浅析石涛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讲到了绘画要变法出新的问题。他反对泥古不化,倡导“至人无法”、“借古以开今”。他指出:“古者,识之具也;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这是说,古人为我们创造的法则详细而具体,是我们学习的宝贵... 书画广角 2017-07-24 00:05 0 6520
理论家 美术史家是否要会画画 画家画不好画,总要骂理论家,更骂美术史家。不是骂他们的理论不好,而是骂他们不会画画。但大画家,优秀的画家绝不会骂理论家和美术史家,相反会对之十分敬重。甚至自惭自己的雕虫小技不敢和做学问的人相提并论。 ... 书画广角 2017-07-20 21:35 0 2183
上承古人下启来者--吴昌硕绘画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苍石,号缶庐、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浙江省安吉县(今孝丰县)鄣吴村人。22岁时中秀才;56岁时,得同里丁葆元保举,曾任江苏安东... 书画赏析 2017-06-17 00:02 0 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