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人手泽刻成的专帖—《松桂堂帖》(之二)
“宝晋斋”是米芾的斋名,源自他获藏谢安《八月五日帖》、王羲之《王略帖》、王献之《十二月帖》。此三帖不见于《阁帖》系统和其他丛帖,米芾尤宝爱之,遂以名斋。这与后世乾隆皇帝之醉心“三希”,可谓古今同调。既然以先人手...
书画赏析
2017-06-10 18:03
0
3866
丁云鹏《白马驮经图》
丁云鹏(1547-1628),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安徽休宁)人。能书,法钟、王;擅绘画,人物、山水、花卉、佛像等无不精工。精研释道人物,得法吴道子;白描师李龙眠,眉睫之间,意态毕具;设色学钱选,以精工见...
书画赏析
2017-06-10 17:56
0
3742
张商英,王安石-作品赏析
张商英(1042-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卒谥文忠,蜀州新津(今四川崇庆)人。其书取法颜真卿,又兼采众家;尤好作草,疾笔快书,满纸龙蛇飞动。遗留下来的墨迹有《女夫帖》、《沐川寨记碑》。张商英《女夫帖》,...
书画赏析
2017-06-10 17:02
0
4379
以先人手泽刻成的专帖—《松桂堂帖》(之一)
北宋内府所藏刻帖多毁于“靖康之难”。南渡以来,高宗力图恢复旧观,重事搜罗,又诏命米芾子友仁总揽鉴别之役。友仁得此机遇,鼓吹先人,不遗余力。由此,米芾书多入内府,进而得到高宗的提倡,遂得大行其道、笼罩一代。&nb...
书画赏析
2017-06-10 16:43
0
2940
曾布,钱勰-书法欣赏
曾布(1035-1107),字子宣,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曾巩之弟,与曾巩、曾肇、曾纡、曾纮、曾协、曾敦被称为“南丰七曾”。书学沈辽笔法,得其真楷精髓。致质夫学士尺牍 曾布 书&nbs...
书画赏析
2017-06-10 16:02
0
3745
影响深远的米芾专帖—《英光堂帖》
南宋一代,米芾专帖特别多。究其原因,似乎可以归于宋人对书法的审美取向。前人论书,认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宋四家”中,蔡忠惠端谨平实,个性不够明显;黄山谷个性虽然强烈,但时代气息掩盖一切,新潮有余...
书画赏析
2017-06-10 15:56
0
5124
研究米字的经典史料—《绍兴米帖》
自《阁帖》问世以来,刻帖风气大开,摹刻、翻刻前人与时人书迹经久不衰。以编辑而论,有公刻、私刻、家刻之分;以内容而论,有单帖、集帖之别。集帖之中,又有丛帖、汇帖、套帖、专帖等名目。《绍兴米帖》就是一部有名的早期专...
书画赏析
2017-06-10 15:40
0
3155
沈遘,沈辽-作品赏析
沈遘(1025-1067),字文通,号西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人和谨,通达博识,才干超群。工诗文,与弟沈辽、从叔沈括俱有文名,被称为“三沈”,著有《西溪集》十卷、《文献通考》;传世墨迹有《尺牍》等。&nb...
书画赏析
2017-06-10 15:35
0
3290
司马光,文彦博作品赏析
司马光《天圣帖》,楷书,纸本,纵30.3厘米,横4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 司马光《天圣帖》司马光《天圣帖》,楷书,纸本,纵30.3厘米,横4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圣帖》凡十七行,每行字数不...
书画赏析
2017-06-10 15:28
0
2122
《阁帖》余脉—《潭帖》、《鼎帖》
《阁帖》的衍生物,知名者尚有《潭帖》和《鼎帖》。 《阁帖》刻成后,天下学人亟欲一睹风采,而帖版深藏禁廷,拓本非勋戚重臣不能获赐。直到庆历五年(1045),刘沆为长沙太守,以《阁帖》为底本,主持摹刻新帖...
书画赏析
2017-06-10 15:24
0
5409
“宋石之鸿宝”—《汝帖》
《汝帖》十二卷,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帖》齐名,是《阁帖》系统的重要刻帖之一。宋大观三年(1109),汝州知州王宷选辑历代法书,汇刻十二石,世称“汝帖”。帖中目录标题为王宷自书,帖尾有王宷跋语。&nb...
书画赏析
2017-06-10 15:11
0
3534
欧阳修《致端明侍读留台执事尺牍》
《致端明侍读留台執事尺牍》欧阳修书。纵25.9公分,横53.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赏析: &nbs...
书画赏析
2017-06-10 14:51
0
3966
私家丛帖的鼻祖—《绛帖》
《阁帖》一系的刻帖,还有一部重要的作品———《绛帖》。《绛帖》之刻,距《阁帖》不过数十年。那时的《阁帖》还没有损失到断烂不可拓的地步,似乎没有必要像数十年后的《大观帖》那样大张旗鼓地重摹、重刻。那么,《绛帖》的...
书画赏析
2017-06-10 14:48
0
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