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天健是近代上海中国画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从9岁开始学画山水,先师承清初吴历、石涛、石谿、梅清、渐江等法,后取法宋元诸家之长,终得“宋人格律,元人笔意”。他还注重画史、画论方面的研究和艺术修养的提高,常游名山大川,并将传统笔墨与在自然中发现的笔法融为一体进行创作。其作品呈现着法度谨严、布局变化多端、笔墨清迈俊逸、意境幽远的特征。

贺天健的《关山图》

贺天健的《关山图》(见右图),纸本设色,纵179。5厘米,横69。5厘米,作于1936年。此画表现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象。画中树林漫山遍野,雾气漫漫与茫茫水面相呼应,“一派浩莽之气”。“一条小路高深入远处,关外天半插数峰”,又使画面生出“绵密幽邃的情致,使人在这种氛围里发生旅途杳渺之感”(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画面近处有一院落,几间屋舍错落有致,屋内有二人似在闲谈。门口一女子正探头张望,看院外一孩儿童在玩耍。不远处一人骑驴前行,一人随后。这些铺设、点缀,既显示出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照,又增加了生活气息,还不使山石、草木过多而致气机壅塞。

近景、中景的树,以淡青、朱砂或曙红染少许,其它处的丛林虽未设色,但有层林尽染、秋高气爽之韵。为使画面协调,并突出秋意,门口的女子和路边的护栏亦施以红色,并与落款处押角章的朱砂色相呼应。全画赋色整合,从远景、中景到近景,石青与赭石混用自然,颜色由淡渐浓。倘若只以浅绛、水墨出之,画面则显单调。

近树用朱砂、石绿点色,虽重却因纯度及位置得当,而使颜色突出秋意,既产生对比,又过渡自然,可以说是艳而不俗。同时,由于近景用色绚烂,也消解了远景“领标峰”用浓墨、焦墨所带来的沉闷。山石则主要运用了披麻皴和雨点皴。可看出作者借鉴了董源、巨然的画法,但比董、巨松动的用笔更见浑劲坚结。此画题识:“平生最有荆关意,终觉倪黄一派平。不是纵横矜俗眼,老夫笔底若天成。丙子岁暮,饮酒十斗,制此奇境,十日成之。江左贺天健并题。”

由此可见,该画的构图在局部上借鉴了宋画《雪麓早行图》。作为大幅画作,山、水、瀑布、人、动物、树木,桥梁,屋宇、楼阁俱全,可谓繁复。但由于章法结构毫不松弛,是以“S”形的山路为主线贯穿全画,让它宛如一条飘带飘动于层峦叠嶂之中,使得境界愈觉邃远而空灵。作品虽然以繁取胜,但繁中有简,以简驭繁,繁而不乱,以奇取胜。自董其昌倡南宗画以来,奇、险遂为邪道,而平淡天真成为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此类元季倪云林、黄公望可称为典范。在董其昌眼里黄公望仍不免有些“纵横习气”。贺天健反其道而行之,虽然曾于南宗上着力,但更倾心北派山水,他不避奇、险,不任才使气,而追求自然天成之境,最终“熔南北画风于一炉”,自创新境。此作无论用笔、赋色,还是在意境上,均有所突破。

贺天健 (1891—1977),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 别署健父、阿难、让乡里人、干干、江东纬萧者,纫香居士、江苏无锡人。斋名“开天楼”。1912年入民国大学学画。曾任无锡、南京艺专和上海美专教师,主编《画学月刊》、《国画月刊》。从1950年起,历任中国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以及丹麦康纳画会会员。著作有《学画山水过程自述》、《黄山和黄山派》,出版《贺天健画集》。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