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篆刻艺术的生命再现
经过十多年的纂刻学习与实践,我对创作有了自己的体会,我把篆刻分为谋篇分布(动刀以前的工作,诸如文字布局安排等)、用笔、用刀等几部分,但是给我感觉,要刻出有风格的印章难的就是——线条。    ...
书画广角
2017-08-05 21:16
0
1796
毛笔收藏:首看材质与刻款
毛笔,是我国古代的传统书写工具,更是古代文人博功名、夺魁首、取状元之利器,前人重笔,所以它一直居于文房四宝之首。毛笔制作工艺历经了千年的改进,日臻完善和精美,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朝弃之如遗,如今却逐渐成为...
书画广角
2017-08-05 21:12
0
2093
程十发《少女与鹿》辨伪
我看过程十发先生作画,至今留有深刻的印象,他有两点不同于常人之处:一是行笔极快,犹如暴风骤雨掠过,气势逼人;二是用笔活脱,从他笔端流露出的线条,一会儿粗,一会儿细,一会儿干,一会儿湿,对比强烈。然而不管是粗笔还...
书画广角
2017-08-05 21:09
0
2882
如何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中)
二、欣赏者要想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必须进行长期的欣赏实践。如果说前面的第一点对欣赏者树立正确的欣赏观念、提高审美眼光和艺术认知能力是一种务虚性的先决条件的话,那么,在实践方面,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正确...
书画广角
2017-08-05 21:06
0
2377
如何提高审美眼光与艺术认知能力(上)
一般说来,不同的人欣赏绘画作品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完全对立。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欣赏者在欣赏标准、综合学养等方面存在差异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甚至关键性的原因,就是他们审美眼光...
书画广角
2017-08-05 21:03
0
1981
隋唐五代篇(之十二)
柳公权(其一)错杂欧颜成楷法,凛然风骨铸唐魂。千秋笔墨凭谁继,新面别开瞩后昆。【阐说】 唐代书法,初唐挺秀,盛唐沉雄,到了中晚唐,渐趋调和而遒健。柳公权生当其时,便将唐代的书风与唐人的法度来了一个贯通...
书画广角
2017-08-05 21:00
0
2322
书画装裱好与坏的区分
裱画中的精工与劣工 裱画是中国书画作品的绿叶,可谓牡丹虽美,但也要绿叶扶持。裱画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美观,如同牡丹花边的绿叶,生长茂盛而绿油油,花也娇艳。如果叶子黄了,花再美也是难看。 书画作品的裱工...
书画广角
2017-08-05 20:51
0
1781
隋唐五代篇(之十一)
颜真卿(其七)渴笔枯肠无泪泣,顿胸焦墨有雷声。情惟痛处何须计,祭罢苍生祭太平。【阐说】 “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周易》)大唐风度,造就了鲁公笔底的雄风;而安史之乱,不仅给这种雄风注入了时代的悲怆,...
书画广角
2017-08-05 20:42
0
2115
书法有没有“内容”?
颜真卿《祭侄文稿》 画诉诸视觉,诗以语言驰骋想象。两者结合,互相生发又互为补益。画与诗的载体如此相异,而绘画与书法,则同是诉诸视觉,所以一当说起“书画同源”便很容易被接受,书法与绘画的融通,已被长期历...
书画广角
2017-08-05 20:31
0
2168
无笔墨处之妙境--“留白”
中国写意画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留白”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国写意画中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艺术家所追求的至高审美境界——“无笔墨处之妙境”。齐白石先生说:“留白即是画。”这也就是说,画面不要被景物...
书画广角
2017-08-05 20:22
0
2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