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北齐《李清报德造像碑》考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10-11 09:18920
北齐《李清报德造像碑》(如图)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境内。碑最早著录见于清初曹秋岳《古 林金石表》,称其名为《石门口寺碑》,清代学者张穆《李清报德造像碑跋》、孙星衍《寰宇访碑 录》有此碑目,然无地名。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叶昌炽《语石》有分析,《山右石刻丛编》有 著录,沙孟海《中国书法图录一》略有叙述。《李清报德造像碑》作为巨制,常常被晚清碑学著 作提及,...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北齐《李清报德造像碑》(如图)位于山西省平定县境内。碑最早著录见于清初曹秋岳《古 林金石表》,称其名为《石门口寺碑》,清代学者张穆《李清报德造像碑跋》、孙星衍《寰宇访碑 录》有此碑目,然无地名。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叶昌炽《语石》有分析,《山右石刻丛编》有 著录,沙孟海《中国书法图录一》略有叙述。《李清报德造像碑》作为巨制,常常被晚清碑学著 作提及,然后人读之有简略模糊之感,今在此只是欲作增益。

一、《李清报德造像碑》碑文 

 2004 年,笔者考察《李清报德造像碑》,高 163cm,阔 112cm,中部已风化剥落。后见到霍 氏缺首行裁剪本,今结合清代学者张穆《李清报德造像碑跋》,三者互校,整理碑文如下: 

 大齐天保六年,岁次乙亥七月己卯朔一日庚辰,乡郡乡县李清言:盖闻益天之明者,莫若于 日月;益人之善者,莫若于修福。是以一餐之惠,扶轮之报,为前兖雍七兵尚书、阳冀定五州刺 史、义同文静公赵郡李宪,司空文简公李希宗二公父子以礼待青(清),得奉朝请。而青(清) 德乏故,贤无刎颈之报。

北齐《李清报德造像碑》考 《李清报德造像碑》 第1张

去家五百里,就阱陉关榆交戍,万里长途,百州路侧,造报德像碑,磨 岩刊石,万世不朽。东越海崖,西过秦垄,车马殷上,无日不有云尔。夫乾坤以简易可久,圣贤 以作述为大,丽天标悬像之用,镇地表成务之功,显晦唯丈人之迹,语嘿盖君子之道,二经混其无为,五纬彰其区别。仰观俯则,远物近身,备诸禽迹,可略言矣。至于六十四卦,藏用显仁。 言先王者,主于圣王;言后者,通诸群后;言大人者,大有圣德之人;言君子者,博关有德。三 百五篇,无邪以蔽,皆欲纳民轨物,其于克己复礼,方之释典。曾何仿佛?岱宗小宇宙,尾闾狭 秋水,较之未举,马豪察之,殊少麟角。爱河湛湛,掬指于舟中;朽宅炎炎,烂额于车下。

方知 誓愿克成,降鉴世界,慈忍既就,视现王宫,放光明于大千,燎华灯于深夜。阳九作沴(lì),濡 足于尧年;阴六为灾,授手于汤日。覆载比两仪,亭毒犹一子。扰扰四生,职职三界,何止拱之 如北极,仰之如东君者乎?若乃千里一曲之河,派昆仑而属牛斗,方舟避风之水,道岷峨而直井 络。连城之宝,必挺于楚山;照车之珍,宜产于随国。马形淑问,克昌于千古;龙德淳风,必祀 于百世。怀月动梦,嗽天成祉,类任姒之兴周,等阴马之隆汉。光远弥耀,条布增芳,非积祐之 余荣,其熟能兴于此?今皇后赵国柏仁县永宁乡阴淮里人也。分裂山河之盛,怀握瑾瑜之美,史 无阙文,我略辞费。

祖仪同文静公,金相玉质,取贵当年,考司空文简公,桂茂兰薰,名扬身后。 唯此公二,先圣所遵。复皇钦德叶,各产子十人,五男五女,再世如一。男怀卫玠王承之操,咸 体润珪璋;女履恭姜伯姬之节,皆心贞琬琰。至如马族丈夫,五常取目;璩氏妇人,三贤擅美。 何算张钩,子孙繁盛。黄羊白环,胤嗣丕显。论家语德,我实兼之。有姓名者,承华远叶,分流 濬源。附骥尾而绝尘,托龙髯而高翥。乘车食肉,不假长铗之谣;升堂入室,无劳囊锥之请。葭 莩之亲,乃枝遥十世;丘山之顾,则润过九里。朝履清阶,乡居右职,增荣改价,二公之造焉。 加以宿殖善因,洞悟空假。投躯正觉,倾心大乘,体瞬息息之不留,识泡□之必尽。营资粮于旷 路,树功业于福田。

初未脱于生死,终不离于苦空。波轮回,星流电灭。昔孔丘既殁,子贡六年 不返;向苗已逝,始春三载不归户。改辞曹门,通德召奭。甘棠勿剪,韩起嘉树无忘。窃以石椁 蜄炭,无益于速朽,珠襦玉匣,有加于戮尸。鉴覆车于往途,思改辙于今轨。负土城坟之力,用 于鹫山;传兰廌(zhì)菊之财,施于鹿野。斯则之先觉作范,后昆有义存焉。可不尚欤!民无德 而称焉。乌莬轮亏,寒暑回复,沧海为原,水将湛于金刚,火垂 于华想。式刊鼎鼐, 永作桥梁。其词曰:

管窥行健,蠡测泉流;真踪遐阔,壁此披求。惟彼调御,鉴我阎浮;扬舲沸海,举烛重幽。 注水不竭,传火逾留;明悬离坎,德迈回游。滔滔瓮口,严严岑石;合浦径寸,蓝田盈尺;汁光 失序,苍精承厝;我有微(徽)音,正位宫掖;亲试经典,躬劳纺绩。高涯斯润,长澜增激;箕 裘不坠,冠盖成林。家藏桓玉,世挺南金;男贤慕简,女洁还阴。

十六比德,二义齐音;俱停万 顷,竟竦千寻。指掌拾芥,跨古腾今;爰有宗人,老成夙惠。托生正识,投诚真谛;食椹泮林, 庇阴聚桂。薄言报德,营斯壮丽;功□□造,推心弘济。陈信贞石,传芳来裳;空闻海竭,孰俟 河清;隙驹易住,目鸟难停。春冰始泮,水绿山清;秋风潇潇,叶下霜明。民非城是,渊实丘平; 嗟嗟后世,识此生荣。 

 燕州释仙书。

二、北朝佛教与造像碑 

 此碑文既言“万里长途,百州路侧,造报德像碑,磨岩刊石,万世不朽”,则已经涉及北朝 佛教与造像关系。清人王兰泉《北朝造像总论》中云:“综观造像诸记,其祈祷之词,上及国家, 下及父子,以至来生,愿望甚赊,其余鄙俚不经,为吾儒所必斥。”造像为亲友佑福最为常见, 为皇帝大王祈国平安也屡屡有之。虽然“其余鄙俚不经,为吾儒所必斥”,但其中必有更深刻的 原因。造像的大盛是在原来佛教传统的基础上,又大大仰仗于北朝国家在建造石窟以后推行的崇 佛政策。

然而从整个北朝来看,北魏时代和北魏分裂后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北魏的造像以释迦和 弥勒为代表,而东西魏以后特别是东魏、北齐盛行的造像是观音。这一变化不单单表现为尊像数 量的多寡差异,也和国家与佛教的关系不同紧密相联。北齐王朝与观音像的关系由于篇幅的限制 不能进行充分的探讨,但我们对北魏时期的释迦像、弥勒像的盛行情况已有较明确的了解。

北魏 佛教教团在云冈、龙门帝室发愿之窟敬造大释迦像、大弥勒像,企图以奉赞“释迦——弥勒”的 教义构筑支撑北魏帝国的佛教。这一方针还贯穿到民众教化中。由教团派遣的教化僧参与邑义在家信徒团体的结成并指导造像供奉等,其指导形式是建造“为皇帝”“为国家”的释迦像乃至弥 勒像。

造像之时教化僧对民众说教的要点是:1.造像的功德;2.佛的灵妙而不可思议的力量;3. 佛与皇帝的关系等。因此,在上至皇帝下至无位无官的庶民、妇女造像供奉的祈愿里,在反映像 主个别情况的同时,都包含皇帝崇拜和镇护国家的愿目。这意味着北魏人通过佛像感知绝对存在 的佛的时候,把维护佛法的皇帝视为理想中的统治者加以崇拜,并希求其延祚无穷。在此可以说, 北魏佛教不是自上而下强迫贯彻的思想,而是符合来自民间的对权利者颂扬的需要而存在的,这 体现了北魏佛教作为支撑统治机构的意识形态而发挥其作用的真实情况。 北朝造像铭文的形式、结构内容比较相同,包括 1.纪年、月、日;2.身份;3.出资;4.造像主; 5.发愿的动机、经过;6.奉为;7.尊像;8.愿目等。

即是说:北朝造像铭文的形式、结构内容在某 种意义上,代表国家教团的教化结果。但是,具体到个体的人在对待教化的形式上有轻重的差异。 华人德在分析《郑长猷造像记》中云:“开凿洞窟建造佛像都由功德主出资,这些功德主只需刻 上姓名和祈愿文字,即已达到目的,对书刻的优劣并不关心。这种心理就像后世给寺庙捐资,在 功德簿上签名和写上出钱数目一样,即已表示了心愿,对功德簿上所写字的优劣则并不关心。而 寺院僧侣也只关注洞窟的宏伟、造像的庄严以及装饰的绮丽,对题记的文字内容只是看作对功德 主的应付。

初期古阳洞石龛佛像的雕造,因都是王公贵戚、官吏将帅、高层僧尼、邑义团体为功 德主,所以还将造像记刻成碑的形式,或刻在显著地位,书刻也较认真。但是像《郑长猷造像记》 因刻在洞顶高处,字迹拙陋,字句重复,漏字漏刻,不加检核,可以看出根本无人关心。有些石 龛佛像是预先雕造好的,有功德主捐资,往往就在某一佛龛佛像周围空隙处刻些题记,有些题记 行款杂乱,字迹草率,完全可以看出僧侣对施主的一种应付心态,这并不是‘不写而凿’形成的, 而是僧侣和施主互相不关心形成的。”所以,北朝佛教与造像互动的重要性在于人的思想的教化, 像教是比较重要的形式之一,造像题记多数是北朝佛教与造像的附着。

因此,人们所见的题记书 写水平往往不高。 李清所造报德像碑自然属于造像碑。所谓造像碑,就是上面雕刻有宗教形象的石碑,多以佛 教崇拜为主要内容。多数情况下,它的形制与中国传统文字碑相仿,由底座、碑身和碑首组成, 亦有不设碑首者。内容多为两部分:佛像龛和发愿文。龛式以两面对称、四面对称、同面对称的 布局为主,不少造像碑装饰华丽、纹样优美,以碑首盘螭、碑座饰莲的形式最为常见。造像碑作 为一种常见形式,一千多年来,已经毁坏不少,万幸的是还有相对完好的一些造像碑存在,我们 如果有兴趣,可以到山西博物院、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等地去参观。

叶昌炽《语石·造像》中云: “摩崖刻者,凿石为龛,题字皆在龛之上下左右,或于座下磨片石,晶莹界方,罫刻其中,唐造 像之精者皆如此。若特建大像,而别立碑以记之。如魏之《朱永隆》、齐之《韩永义》及《李清 报德像》皆是矣。”虽然,李清所造报德像碑今已经不复存在,但它曾经确有其事是应该肯定的, 至于失于何时,今天已难以见到确载。

即是说完整的《李清报德造像碑》,包括造像碑与造像碑 铭二部分。造像碑铭文见前文,而书写水平也较高。张穆以为是“北碑正派”;康有为《广艺舟 双楫·碑品》中列《报德像》为“能品”;今人刘涛《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第十三章“北 朝后期书法”论及“北齐楷书”以为:《李清报德造像碑》属于“字势俊秀而方整者”。这些书家 着眼之处可能不同,但对《李清报德造像碑》的书写水平是表示肯定的。《李清报德造像碑》从 形制、文本的内容、书写水平均有别于习见的造像与题记。 

 三、李清报德与造像碑 

 碑文之中所言及的后即北齐文宣李后。 北齐尊高欢为高祖神武皇帝,尊高欢长子高澄为文襄皇帝。北齐实有七帝,其中,高祖二子 文宣帝高洋为一任,年号天保,550 年至 559 年在位十年。二任废帝高殷,系文宣帝长子,在位 极短。高祖六子孝昭帝高演为三任,年号皇建,560 年至 561 在位二年。高祖九子武成帝高湛, 年号太宁、河清,在位五年。文宣皇后李氏讳祖娥,赵郡李希宗女。生二子,长子即二任废帝高 殷,次子太原王绍德。《北齐·列传第二·后妃》载文宣李后:“容德甚美,初为太其原公夫人。

及帝将建中宫,高隆之、高德正言汉妇人不可为天下母,宜更择美配。杨愔固请依汉、魏故事, 不改元妃。而德正犹固请废后而立段昭仪,欲以结勋贵之援。帝竟不从而立后焉。帝好捶挞嫔御, 乃至有杀戮者,唯后独家礼敬。”可见李后容貌出群,深得文宣帝宠幸。北齐高氏,起于草窃, 本不知伦理,宫闱之乱,此前斯后未有如北齐者,李后也未能幸免。

《北齐·列传第二·后妃》: “天保十年,(李后)改为可贺敦皇后。孝昭即位,降居昭信宫,号昭信皇后。武成践阼,逼后 淫乱云:‘若不许我,当杀尔儿。’后惧,从之。后有娠,太原王绍德至阁,不得见。愠曰:‘儿 岂不知邪?姊姊腹大,故不见儿。’后闻之大惭,由是生女不举。帝横刀诟曰:‘尔杀我女,我何 不杀尔儿?’对后前筑杀绍德。后大哭,帝愈怒,裸后乱挝挞之,号天不已。盛以绢囊,流血淋 漉,投诸渠水,良久乃苏,犊车载送妙胜尼寺。后性爱佛法,因此为尼。

齐亡,入关,隋时得还 赵郡。”李后为尼时,改名常悲。 《李清报德造像碑》无疑刊成于李氏祖娥皇后未降之前,更在未受辱为尼之前。正是文宣李 后得宠之际,李后也是出于名门家族,李后祖父的记载见于《魏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李 顺》,其大体脉络可用下图表示:

北齐《李清报德造像碑》考 《李清报德造像碑》 第2张

《魏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李顺》其中云:“式子宪,字仲轨。清粹,善风仪,好学, 有器度。太和初,袭爵,又降为伯。拜秘书中散,雅为高祖所赏。稍迁散骑侍郎,接对萧衍使萧 探、范云。以母老乞归养,拜赵郡太守,赵修与其州里。修归葬父母也,牧守以下畏之累迹,惟 宪不为之屈,时人高之。转授骁骑将军、尚书左丞、长兼吏部郎中。迁长兼司徒左长史、定州大 中正。

寻迁河南尹,参议新令于尚书上省。永平三年,出为左将军、兖州刺史。四年,坐事除名。 后以党附高肇,为御史所劾。事具《高聪传》。正光二年二月,肃宗讲于国子堂,召宪预听,又 以子骞为国子生。四年,拜光禄大夫,复本爵濮阳伯。五年,除持节、安四将军、行雍州刺史。 寻除七兵尚书,加抚军将军。……永熙中,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诸军事、骠骑大 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定州刺史,谥曰文静。……希远第二弟希宗,字景玄。出后宪兄。

性 宽和,仪貌雅丽,涉猎书传,有文才。起家太尉参军事,转直后,领侍御史,迁通直散骑常侍。 寻为东南道行台邸珍右丞,与诸军讨贼于彭沛,克之,转齐献武王大行台郎中。迁散骑常侍、中 军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献武王擢为中外府长史,为齐王纳其第二女。希宗以人望兼美,深见 礼遇。出行上党太守。寻而遘疾,兴和二年四月卒于郡,年四十。赠使持节、都督定冀沧瀛殷五 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司空公、殷州刺史、谥曰文简。” 

 此碑所记与《魏书》基本吻合,云“前兖雍兵尚书、阳冀定五州刺史、义同文静公赵郡李宪, 司空文简公李希宗”之尊贵,亦可谓当国当权者。又记:“二公父子以礼待青(清),得奉朝请。 而青(清)德乏故贤,无刎颈之报,去家五百里,就阱陉关榆交戍。”李清也仅以此碑为人知, 想来也是常人。“青(清)德乏故贤”,也非纯是谦词,但又能“得奉朝请”,当仗李后及其祖父。 

赵翼《廿二史札记·北齐以厮役为县令》云:“后魏光宅中原,颇以吏治为意。如明元帝神瑞元年,诏使者巡行诸州,阅守令资财,非自家所赍,悉簿为赃。二年,又诏刺史守令惰逋今年租调 者,罚出家财以充,不得征发于民。太武帝行幸中山,免守宰贪污者数十人。神 (ji ā)元年,以天下守宰多非法,精选忠良悉代之。

太延三年,又诏天下吏民得告守令之不法者。 是皆能整饬官吏,不至猥滥。及其末造,国乱政淆,权移于下,遂至宰县者多厮役,士流皆耻为 之。入北齐,其风更甚。”碑文虽未言及具体原由,但“二公父子以礼待青(清),得奉朝请”事 意相同。所以有李清为李祖父“万里长途,百州路侧,造报德像碑,磨岩刊石,万世不朽”之举。 

 报德与报仇的心理是人类非常深刻的心理。《李清报德造像碑》为国家当权者造可称作典型, 更可作古今人际关系互动深层心理与行为方式观。 张穆《李清报德造像碑跋》云:“首行年月日,乡郡李清言是奏书朝廷之式,而铭曰:爰有 宗人,老成夙惠则制铭者别是一人。”

《李清报德造像碑》及铭是借北齐盛行的造像方式,进而记 述李后祖与父之德和事,歌功颂德是对李后宗族的报的主要方式。为达此目的,李清选择井陉与 榆关交界处,是当时邺城与陪都并州经过太行八陉的井陉口的重要路口。此处有优质的石灰岩山 地,有利于刊刻与传播,可见李清用心良苦。 

 四、《李清报德造像碑》形制与书法 

 孙过庭《书谱》云:“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 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按此标准,《李清报德造像碑铭》与比较习见的北碑如 《龙门廿品》最明显的差异是强调书写时用笔的变化,力求起笔、行笔、驻笔都有相应的动作技 巧。运用“透过刀法看笔法”的方法分析几种笔画,此碑用笔的丰富性、变化性是不难体会的。 

由于有追求笔法的设想,于是在有顺序的笔画中产生了明显的连贯笔势,比如最典型的是三点水 与四点底的连缀。另外,书写者在书写时,已经有十分自觉的形态变化的意识与处理技巧。概言 之,书写者释仙有很高的书写造诣,这个因素也是求书者决定用其书写的重要原因。

刘涛将《李 清报德造像碑》归属于字势俊秀而方整者,以为“其笔画形态瘦劲;撇、捺与戈笔多纵引;撇笔 不挑,减曲翻为劲挺;钩笔不壮,易显而隐;横画收笔敛按,作俯式状。体态欹侧而不紧斜,结 字疏朗,似有以疏彰密之致。此类楷书笔势宕逸,特多遒媚,于前述北齐第一、二类楷书之间自 立一种风范。

康有为说北齐楷书‘瘦硬中有清腴气’,隋朝‘《龙藏寺》秀韵芳情,馨香溢时,然 所得自齐碑出’。开隋碑先路的北齐楷书,以此类楷式最为接近。”刘涛先生的概括堪称的论。不 过,一种书法风格的形成往往很具体,比如此书,虽然书写者的水平高,但由于书写数量大,要 保持书写的统一性、完整性,在书写过程中必须有所小心。

同时,更由于受到书写要限定在界格 棋坪之中,所以中宫往往较收缩,可谓放中有收。尽管如此,“以疏彰密”既可以说是书写的手 法,也可以理解为风格的概括。就风格言,“爽朗”是北朝末的风格之一,其中的原因与东魏、 北齐对文化的复古态度有关。在佛教领域,北齐后期形成的魔陀罗样式造像的邺城模式最具代表。 

而书法上也循复古之路,崇尚八分书。在真书领域,更崇尚以锺繇为代表的书法风格,讲究平画 宽结。可以说,《李清报德造像碑》是以斜画紧结、方严俊整为主要特征的北魏书风经过 20 年左 右书风转换之后,形成的以平画宽结为主要特征的代表作。而平画宽结的书风到隋唐之后,又不 时再现。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BeiQiLiQingBaoDeZaoXiangBeiKao.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