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1963年生于锦州,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 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 名誉主席,辽宁省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碣石印社社长,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理事。作品多次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中获 奖,曾在中国美术馆及日本举办个人展,有多部作品集出版发行,获第四届全国中 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陆俨少先生为王丹书画印作品题跋:王丹作印磊磊落落,不主故常。看似不经意,然而情意周至,维深思熟虑,顾亦动中矩矱,曲折聚散无不如志。虽曰老手 亦无心易也。篆刻金石之外,偶涉丹青,山水人物花鸟,鱼虫鳞介潜翔之属,意到笔随,得其神理,此其所以神也。今将远行,为书数行以贻之。辛未年尽
书画篆刻艺术的意义 在抒情散怀,所谓“言为 心声”“字为心画”,即 言此也。从有规矩入,到 无规矩出,通过这种由必 然到自由的转换,以情感 的自然流露表达对这个世 界最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达于物我交融,天人 合一之境,这就是艺术的 目的所在,方向所指。当 然,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 过程,甚至毕生的努力实 践才会有所知、有所得。 王丹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一 位不懈的跋涉者、思考 者、求索者。
一
王丹书法创作的基 色是雄厚,“雄”即雄 强,“厚”乃朴厚;惟其 雄强,方有气势,惟其朴 厚,方有韵味,观之觉骨 相精壮,神全势足,超逸 跌宕,风调高古。在此基 础上,王丹书法呈现出如 下特点:
(一)碑帖有机融合
北碑之兴,其意在 力矫帖之靡弱之弊,然矫 枉过正,又易流于猛厉霸 悍,显得粗野伧俗。因 此,有识之士不为流风所 蛊,不拘门派之见,多碑 帖兼取,互补短长,以收 格高气古之效。王丹在取 法和创作上,亦以此为抓 手和特色,以碑立骨,以 帖取韵,使所作在雄强的 基色上骨肉匀适,气血舒 宕,开张而蕴藉,奇逸而 自然。在具体的运笔结字 中,又常常碑中杂行,甚 至碑中带草,既见变化, 又具抒情性,然绝不夹 生,碑帖交融如水乳,沉 着劲健,气清而骨坚,深 具韵致。
(二)运笔方圆兼施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 楫》中道:“《龙门》为 方笔之极轨,《云峰》为 圆笔之极轨,二种争盟, 可谓极盛。”《龙门造像 记》《云峰山刻石》均为 北碑极品,传名久矣。两 种作品笔法形态不同,但 同为后世推崇,以为取 法。因此后来有方笔圆笔 之说,分门别派,相与标 榜。
天地吾庐(附边款) 虎溪窑陶瓷印 7.6cm×7cm 2021年
王丹作书,不避方 圆,兼取方圆,亦能随方 就圆。无论起收还是转折 处,都是这样,故能淳厚 有骨,又不显生硬造作。 其起收笔皆能因势而生, 势尽而收,方圆有度,得 意即止。转折处则行外拓 之法,亦不避内擫,交互 为用,放中有收,内敛处 透开阔,宽博中含凝聚, 且不论外拓内擫,均骨气 洞达,内外相通,有筋力 而不僵,见圆润而脱俗, 雍容大气,法以意立,而 意常在笔先。
王丹 行书 司空图《旷达·生者百岁》 170cm×45cm 2013年 释文:生 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王丹 行书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37cm×33cm 2013年 释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 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结体朴茂自然
北碑之结体,如康 南海所谓“要以茂密为 宗”。王丹书法的结体, 亦可作如是观,平正处已 蕴欹侧,险绝处能现稳 重,循自然之道,呈朴茂 之象,严谨而洒脱,旷放 而紧密,能常势而启变 势,规常法而行变法。 北碑由于处在汉字 形体的转型阶段,又常由 民间书手所为,故多有异 体或“别字”出现。王 丹在创作中注意到了这 一现象,为使结体熟中见 生,常常择善而用,或繁 或简,恰到好处,新理异 态,以异见奇,于字里行 间别开生面。如将“妙” 写成“玅”,“善”写成 “譱”等等,予人以新鲜之感,于寻常处见出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