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签西泠印社

笔墨结构的两度神化

中国画,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理思考。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意象审美观(涵造型观)和写意的笔墨结构观(涵造型法则)为主魂的畅神载道的艺术语言体系和辉煌的绘画成就而显居于世界艺术之林,并成为世界精神文明...
书画广角 2018-11-16 20:46 0 7127
笔墨结构的两度神化

西泠印社 高式熊先生

“彭祖寿八百”,古人向往长寿,发明了不少长生不老术,“丹药”虽然恰恰是慢性毒药,但炼丹术却催生了中国的化学技术,也算是一个有趣结果。今天中国的人均寿命随着中国经济提升,百姓生活质量改善而普遍增长,“六十小弟弟,...
书画艺术 2018-11-13 19:53 0 4717
西泠印社 高式熊先生

难忘陆维钊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潘天寿首先上书文化部,极力倡导在浙江美院中国画系设立书法专业,批准同意后又迅速组建阵容强大的书法篆刻教师团队,陆维钊即是其“钦点”的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挖”过来的书法教学主将。 ...
书画艺术 2018-11-05 13:28 0 5005
难忘陆维钊

西泠守护者之阮性山

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阮性山仅着字数行,称其擅设色花卉,尤擅梅竹,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年病聋,忘世绝俗,专心绘事。著有《近代浙江画人录》、《杭州风俗志》、《阮性山画梅册》、《木石居诗集》等。然而,阮性山登上艺坛的最...
书画艺术 2018-11-03 14:07 0 4989
西泠守护者之阮性山

一两黄金一两泥

曹勤是西泠印社古法手工印泥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近期他一直很忙,一方面因业务发展需要,西泠印泥制作场地正进行着搬迁,另外他还辗转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机构进行着古法手工印泥的普及与传...
书画广角 2018-10-08 22:21 0 3009
一两黄金一两泥

什么是假画

什么是真画?什么是假画?这些问题本来不应该成为问题。但这些不成“问题”的问题,却经常困扰着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与投资人,博物馆、画廊与艺术媒体也不时被卷入到真假画的讨论中,于是“什么是假画”的讨论既是老生常谈,...
书画收藏 2018-10-07 19:28 0 3823
什么是假画

西泠印社孙家潭的篆刻

孙家潭  别署庆堂、大风堂、真水园主人,1948年生于天津。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院篆刻院 特邀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 员、古玺印、古砚收藏家、天 津文史馆员、2002年组建成立天 津印社并首任社长...
书画广角 2017-11-15 17:34 0 5197
西泠印社孙家潭的篆刻

首任社长吴昌硕,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吴隐(字石潜,号潜泉)、叶为铭(字品三,号叶舟)、丁辅之(名仁,号鹤庐,以字行)、王福庵(原名寿祺)于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年)在杭州孤山创建西泠印社时,谁都不愿意出任社长。十年之后的1...
书画天地 2017-09-23 22:11 0 3611
首任社长吴昌硕,西泠印社

沙孟海题壶记

身为江苏人,由于曾在陶都宜兴生活过20年,我对紫砂艺术尤为喜爱,而我家藏的茗壶也有数百把。这些茗壶或造型别致,或做工精巧,或铭文劲健,而其中的一把扁壶最得我珍视,平常我都将其藏于高阁,不是至交好友很难一睹其风姿...
书画文学 2017-09-22 16:23 0 2442
沙孟海题壶记

西泠大儒马一浮

西泠印社众社员中谁的学问最大?可能很多人都会推举马一浮。马一浮幼名福田,后来更名浮,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叟,戏称蠲戏老人,1883年生于四川成都,1967年6月2日卒于浙江文史馆馆长任上,享年84岁。&nbs...
书画广角 2017-07-24 20:40 0 5089
西泠大儒马一浮

一枝发两花 奇妙各不同

 一枝发两花奇妙各不同——诸乐三“百花齐放”二印赏析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号希斋。别署南屿山人。浙江安吉鹤溪村人。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西泠印...
书画广角 2017-07-04 22:35 0 2417
 一枝发两花 奇妙各不同

钱君匋印章伪辨

某日去一朋友处,他出示一枚署款为君匋的印章。又曰:“幼而得谤名亦随之。”因我嗜好篆刻,便索下印蜕,留其日后作研习之用。越数日,偶翻在1944年由谭泽闿先生提签的《钱君匋印存》,发现其中录有此印,这时引起了我的兴...
书画赏析 2017-06-17 11:42 0 3972
钱君匋印章伪辨

西泠印社中人

众所周知,西泠印社是闻名中外的印学研究团体,首任社长是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    吴昌硕先生74岁那年仲春,刻“西泠印社中人”  (见图)朱文印。印面3.3厘米见方,印文以篆书入印...
书画赏析 2017-06-16 23:57 0 3000
西泠印社中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