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沈凤师从王澍,篆刻取法先秦、秦汉、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辑《谦斋印谱》。他的印章体式丰富,以仿汉白文印为主,以切刀为主、冲刀为辅,整体呈现出朴茂平正的艺术风格特征。他继承和发扬了“印宗秦汉”的思想,突破俗气,一洗妍媚时风,还不断地从大量古印资料中汲取精华,入印文字丰富多样,体现了他大胆的艺术探索精神。他人评其在刻印中有书法用笔,强调用中锋而不用侧锋成为其篆刻艺术特点之一。
【关键词】沈凤;篆刻;秦汉印;朴茂平正
一、沈凤生平及交游
沈凤(1685—1755年),字凡民,号补萝,又有凡翁、谦斋、补萝散人、补萝外史、桐君等别号,清代江苏江阴人,自言篆刻第一,画次之,字又次之。著有《谦斋印谱》《兰亭卷子》,均由袁枚作歌写序。在他艺术生涯前二十年,基本在游访,搜访秦、汉遗碣,以及晋、唐以来金石刻。沈凤十九岁拜王澍为师。沈凤通过王澍的传授及对大量古代经典碑帖的观摩,对古代金石篆刻已了然于胸,名声也越来越大。
图1 沈凤篆书作品
王英志在《随园性灵》一书中写道“:沈凤52岁署江宁南捕通判后又在宣城、灵璧、舒城、建德、盱眙、泾县等地任过知县,但他主要精力用在钻研艺术上。”[1]沈凤在许多地方做过官又擅长书画篆刻,交友甚广。十三岁时沈凤与王澍相识,十九岁正式拜入其门下。沈凤在《谦斋印谱》自序中曰:“于今三十年,未尝废离,每商榷篆法,往往多所裨益。”[2]沈凤与王澍经常在一起讨论篆法,王澍授以沈凤八法源流,使得沈凤篆书功底日渐深厚。
沈凤篆书虽取法于李斯和李阳冰,但从沈凤篆书(图1)可看出也受到其老师王澍的影响(图2),尤其用笔以及整体风貌的呈现。例如,结体和线条的起笔、收笔处都出现飞白,方圆、曲直处都非常相似。
二、沈凤篆刻艺术的取法
沈凤《谦斋印谱》辑录了三次,分别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雍正六年(1728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从沈凤《谦斋印谱》所收录的印章看,其篆刻艺术取法大致可分为仿先秦印、仿秦汉印、受明清时人影响印三类。以下是笔者从《谦斋印谱》中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印章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一)仿先秦印
汪士宏在《谦斋印谱》序中说:“江阴沈君凡民,有志于书,先学篆刻之法,故于史籀秦相之书,《说文》字源及汉唐碑刻印章,无不通贯。”[3]可见沈凤对字法源流相当了解,这为他仿先秦印奠定了基础。清末以前,并无“古玺”一说,朱简在《印经》中称“所见出土铜印,璞极小,而文极圆劲者,有识有不识者,先秦以上印也”。
图2 王澍篆书作品
只能断定此类印章的时代为“先秦以上”。随着清中期金石学及印学理论的发展,学者对此类“先秦印”的认识日趋明晰,便大量借鉴此类印章进行创作,此类印章在当时颇为新颖,为世人所好。沈凤所仿先秦印章具有代表性的是无界格的两字朱文印,如“谦斋”(图3),篆法苍古,用切刀法将线条变得更加劲健,字的笔画行止起伏有致,断续自然,给人以疏朗通透之感。这种形式和处理方法在战国私玺中亦有可寻之处。
沈凤取法先秦印主要从形式和线质表现上进行取法,其朱文印线条圆劲,白文印线条爽利,他对先秦印章艺术风格的表现较为准确,也体现了他大胆的艺术探索精神。(二)仿秦、汉印文人篆刻家赵孟頫倡导“复古”书风后,明末到清中期阶段,大部分篆刻家受这种思想影响。
图3 沈凤印章“谦斋”
高斌在《谦斋印谱》序中说:“旁及秦、汉印篆,尤称绝技、诚哉名下无虚。”[4]可见沈凤在秦汉印章的学习上下了不少功夫。“上下古今”(图4)和“出入大吉”(图5)字形处理偏缪篆,刀法采取单双刀兼用,在笔画交接处采用焊接的交接方法,厚重古拙。章法上都以十字界格为分界,与秦印章相比,沈凤所刻的两方印章过于规整,少倚侧变化、生涩之感。
在沈凤《谦斋印谱》中,收录最多的便是仿汉印风格的印章。他在汉印的学习中多取法汉铸印,刀法多以切刀,字法上采用缪篆入印,在章法上则丰富多变。有取法汉将军印的章法,以“当不作率尔人”(图6)为例,此印与汉将军印采用一样排列方法。该印线条变化丰富,起收笔方圆兼备,字形结构欹侧变化。
图4 沈凤印章“上下古今”
在边框的处理上采用笔画与边框相连的残破手法。也有取法汉私印大小错落的章法,例如“沈凤私印”(图7)与汉私印的排布方法一样采用大小字错落的排布,“沈”字与“印”字、“凤”字与“私”字在整体章法中形成对角呼应关系。综上所述,沈凤对汉印有充分的学习和借鉴,不但充分表现了汉印线质的古朴圆厚,而且在章法中又不囿于规,展现出了汉印面貌多样性的特点。客观上讲沈凤仿的汉印不管从刀法、篆法、章法上都比较入古,整体古拙典雅,浑厚苍劲。
1 仿鸟虫篆
鸟虫篆印在两汉兴盛后基本就处于萎靡状态。明末,汪关追摹汉鸟虫篆印,将其雅化,从这时起鸟虫篆印开始走向复兴。沈凤也对鸟虫篆印有所涉猎,如“沈凤私印”(图8)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直逼汉鸟虫篆印。此印线条蜿蜒曲折,“凤”字外部左右两边收笔向上翻折,营造出翩翩起舞的姿态。每个字形外拓,舒展大气。线条盘曲分割的小空间与大量并笔形成强烈对比,整方印给人浑厚朴茂之感。
图5 沈凤印章“出入大吉”
沈凤的鸟虫篆印主要从体式和鸟虫篆文字方面进行取法,体式主要有四字和两字排列方式,入印文字则取法多样。他所刻鸟虫篆印一改时人对鸟虫篆的理解,如董惠宁评沈凤所刻鸟虫篆:“鸟虫篆者一反当时流行的纤弱委婉,炫耀技艺,故作姿态之貌,独取浑厚朴茂一路,别具新意。”[5]在当时鸟虫篆印并不常见,而他对鸟虫篆印的实践,无疑对鸟虫篆印起到了一定的宣扬作用。
2.仿钱币、肖形印
在清初以前的印谱中很少看到仿古钱币入印的印章,而沈凤的仿钱币印章的出现一方面受明末清初“尚奇”之风的影响,另一方面得益于沈凤早年对钟鼎彝器的收集摹拓,以及观览研读大量的商周铜器、秦汉玺印等。沈凤所刻肖形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动物类肖形印”,另一类则为“图文结合的肖形印”,以“四灵印”为主。
图6 沈凤印章“当不作率尔人”
以下是从《谦斋印谱》中节选的仿钱币类、肖形印类的印章:圆形钱币在秦朝名为“秦半两”,汉承秦制,这种钱币在汉代继续发展,只是度量单位上有所变化,名为“汉五铢”。从“沈郎”(图9)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沈凤在形制上是仿西汉至新莽时期的钱币类型。或许是考虑到“沈郎”二字笔画较多的缘故。
图7沈凤印章“沈凤私印”
在篆法上,“沈郎”二字在新莽嘉量铭文字形的基础上稍作改变,为了协调整体需要,“沈”字左半部分竖点分别在上下两端,为中间营造更多空间;“郎”字左半部分边缘线呈弧形,与圆形边框相契合,随形赋势。在汉代,“四灵”分别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动物,如“凤”(图10)字仿汉四灵印的形式,并加以鸟虫篆的修饰笔画,巧妙地与四灵融为一体。从沈凤所刻的钱币肖形印类印章可看出他的独特之处。
图8 沈凤印章“沈凤私印”
结语
沈凤篆刻以秦汉印传统为宗旨。其刀法以切为主、冲刀为辅,手法娴熟,沉着稳重。在仿先秦印类中,能看到他对各种形式的探索。在仿秦汉印作品中类型多样,在印章的处理上运用“并笔”、方圆结合、增减挪让、巧妙留白、焊接等丰富的篆刻艺术手法,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功力。他创作的印章体式丰富,直师秦汉,总体呈现出朴茂平正的风格特征,为后人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他人评其篆刻中有书法用笔,强调用中锋而不用侧锋的思想,在清中期以前较为罕见。
参考文献:
[1]王英志.随园性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2.
[2]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552.
[3]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554.
[4]韩天衡.历代印学论文选[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555.
[5]董惠宁.中国历代篆刻精品100案赏析[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9.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henFengZhuanKeYiShuShiJianTanXi.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