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10-23 20:33670
摘 要:当代书法在全球化和现代社会背景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一线书家的作品常常体现出跨学科的特点,进而反映社会现实并提出问题。宁夏书法与当代书法生态的差距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创作风格多样化以及艺术风格的独特性等方面。本文试图结合当代书法语境,从字体风格、构字技巧、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分析《北周李贤墓志》的书法艺术价值,探究固原地区书法资源在当代书法作品中...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摘 要:当代书法在全球化和现代社会背景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一线书家的作品常常体现出跨学科的特点,进而反映社会现实并提出问题。宁夏书法与当代书法生态的差距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创作风格多样化以及艺术风格的独特性等方面。本文试图结合当代书法语境,从字体风格、构字技巧、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分析《北周李贤墓志》的书法艺术价值,探究固原地区书法资源在当代书法作品中的运用,以及对当代书法教育与审美的贡献。

关键词:北周李贤墓志;固原碑刻;书法艺术

一、《北周李贤墓志》历史背景与文献价值

(一)《北周李贤墓志》的背景与形制

固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西北军事重镇,如顾祖禹所述:“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河绕北,崆峒阻南。”[1] 北朝时期因游牧民族南下,固原一带先后被不同政权纳入统治范围,北周建国关陇,继承了北魏在西北的地盘,因此地靠近长安而受统治者重视,在此安排朝中要员驻扎治理,其中包括李贤、田弘等人。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北周李贤墓志 固原碑刻 书法艺术 第1张

图 1 《北周李贤墓志》局部

1983 年秋,于固原南郊,葬于北周天和四年(569 年)的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2]同年,固原博物馆顺势而建,可见此墓地位,《北周李贤墓志》即出土于此。《北周李贤墓志》1 组(2 件),为青石质 地, 志 盖 长 达 67.5厘米,厚达 11 厘米。盖顶,四边有斜面,正中刊刻阳文“大周柱国河西公墓铭”(图 1),九字分三行排列,志盖右上部有一直径 2 厘米的圆穿孔,下部有4个排列错落、直径 9 厘米的圆形印。[3] 正面磨光,细线刻画方格, 横 竖 各 31格,墓志文字刻在 格 内, 共 874字。魏碑楷书字体,字迹清晰(图 2)。

(二)《北周李贤墓志》的文献价值与历史研究意义

据墓志记载,李贤家族在西魏、北周时期,“官爵隆于四世,子孙茂于八凯。略叙一门之中,为柱国者二,大将军者三,开府者七,仪同者九,孤卿者六,方伯者十有五焉。至于常侍、侍中之任,武卫、武率之职,总管、监军之名,车骑、骠骑之号,冠盖交错,剑佩陆离,胡可称矣”。1 除皇室宇文氏外,“当时莫与比焉”,为西魏、北周时期第一家族,并与北周皇室关系密切。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北周李贤墓志 固原碑刻 书法艺术 第2张

图 2 《北周李贤墓志》

《周书(李贤传)》中:“高祖及齐王宪之在襁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宫中,太祖(宇文泰)令于贤家处之,六载乃还宫。”[4] 意为北周时期的第一个皇帝,宇文泰第四子高祖宇文邕和其弟齐王宇文宪在幼年之际,因有所避讳,不适合居住在宫中,两兄弟因此在李贤家居住六年。受宇文泰委托的李贤夫妇,一边照顾两人的生活起居,一边还关心两人的学习和个人品行并给予了诸多的辅导。

两兄弟对李贤夫妇六年的关照不胜感激,对于原州的感情不输于故乡代郡。这件事足见李贤家族与北周皇室关系的密切之处,加上墓志中所载史料可以进一步佐证“宇文泰赐李贤妻吴辉姓宇文氏”一事。截至目前,《北周李贤墓志》是唯一可以佐证李贤显图 1 《北周李贤墓志》局部 赫身世的书法史料。

二、《北周李贤墓志》的艺术风格和书风嬗变

(一)《北周李贤墓志》的艺术风格

北周墓志的书风属于北朝刻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并彰显了自己的特点。北朝刻石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十六国到北魏初期(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迁都时间为 493 年),书体亦是未脱隶意的楷书,当时的墓志书法还保留着西晋遗风;第二阶段是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的北魏后期,以邙山北魏皇族数百方墓志为主体,形成妍丽成熟的魏体楷书;第三阶段中的西魏与北周在实行汉化改革中,在墓志上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固原博物馆藏《田弘墓志铭》(图 3)向隶书回潮的产物,另一种是受南方书风的影响,在刻石中出现了更明显的楷书倾向,固原博物馆藏《北周李贤墓志》和李贤妻《吴辉墓志铭》(图 4)书体便是这种倾向。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北周李贤墓志 固原碑刻 书法艺术 第3张

图 3 《田弘墓志铭》局部

《北周李贤墓志》与北朝早期刻石书法相比较,显著的区别是结构上从平正变为欹侧,下笔变为东晋楷书“一拓直下”2 之法,折刀头几乎没有了。体势上由横势变为纵势,隶书结构的影响逐渐褪去。然而《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特征不可能被东晋楷书所替代,它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既有南方楷书的成熟之美,又在北方楷书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加上当时刊刻行业的审美和用刀习惯,从而形成刚健与秀润均有、精美与质朴兼顾的风格特征。因此,北朝墓志中的优秀者应当是这种有着刚柔并济特征的作品,并且这种类型的墓志自清代开始就得到书法家与鉴藏家的青睐。

(二)《北周李贤墓志》的书风嬗变

《北周李贤墓志》文字刻工精良,由于李贤身份尊贵,墓志应出于书写名手和高级刻工之手,其结字中宫收紧,用笔中侧并用,硬朗俊逸中透出秀润之美。《北周李贤墓志》字体属于北朝最成熟的楷书阶段,这与 554 年“王褒入关”事件是有密切关系的,南梁时以王羲之书法为宗的王褒,因江陵为西魏所克,被掳到北方长安,固原属关中门户。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北周李贤墓志 固原碑刻 书法艺术 第4张

图 4 《吴辉墓志铭》

数年后北周取代西魏,王褒成为北周书坛的领袖人物,赵文渊(北周书家,唐初史官为避高祖李渊之讳,改渊为深)在王褒入关后,“改习褒书”,并追寻右军书,也是明显的例子。从写手角度看,魏碑楷书首先来源于北方的民间通行楷书和佛门抄经体,结字平扁,留有隶书横势遗韵,从延昌八年(568 年)所书的《高昌写本急就篇》(图 5)来看,依旧保持着这种形态扁横,隶意浓厚特征。受南朝楷书影响后的《北周李贤墓志》(图 6),“撇”画没有了掠笔的特征,表现出行书的笔意。从写手用笔的技巧和楷书造 型 能 力 来 分 析,《 北周李贤墓志》的成熟和新妍是突飞猛进的。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北周李贤墓志 固原碑刻 书法艺术 第5张

图 5 《高昌写本急就篇》残页

再从刻手的角度分析,《 北 周 李 贤 墓 志》刻工率意,笔画洗练秀劲, 结 字 寓 巧 于 拙, 质朴自然,刊刻文字笔意体现充分,书丹的可能性较大,而且书写者艺术素养极高,刊刻者才能充分表现“笔意”。此碑的刊刻十分精彩,很好地处理了转折的方圆与笔画的搭接,才有了生动的线条。

刊刻的方向是多变的,横画的下刀方法都是从右至左的,恰恰与书写者从左至右用笔习惯相反,于是横画的左高右低与墨迹中左低右高的特点不同,笔画的起收刀处即成了三角形,横画则接近于平行四边形。碑刻正是因为刊刻才产生了装饰之趣,装饰性的方峻刀法与书丹者自然的用笔特征相结合,因此,墓志作为魏楷审美的典型,是写与刻两方面综合的结果。

三、《北周李贤墓志》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的应用与影响

(一)当代书家对《北周李贤墓志》书写风格的取舍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余观六朝碑拓,行处皆留,留处皆行。凡横直平过之处,行处也。古人必逐步顿挫,不使率然径去,是行处皆留也。转折挑剔之处,留处也,古人必提锋暗转,不肯撇笔使墨旁出,是留处皆行也。”[5] 帖学用笔主张“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的逆入和强调“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的笔法,注重两端而往往忽略线条的中段部分,《北周李贤墓志》由于刀凿刻削,纠正了帖学用笔造成的一掠而过、中段空怯的弊病,线条变得充实浑厚、饱满挺括,由于此碑深受南朝楷书风格的影响,加上刻工精良,实为碑帖融合的典范。

固原《北周李贤墓志》书法艺术价值摭析 北周李贤墓志 固原碑刻 书法艺术 第6张

图 6《北周李贤墓志》局部

墓志本身就是篆、隶、楷书杂糅的结果,此碑又融入了南朝行书笔意,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字形的“内擫”,这也是“二王”笔法的最大价值。当代书法语境中,行书创作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东晋“二王”潇洒妍美风格为代表的行书体系,第二种是在行草书融入篆籀笔意的“颜体行书”,第三种便是清代碑学勃兴以来,大批碑派书家将魏碑与行草书结合的“碑体行书”,它一直是碑学运动崛起以来碑派书家努力探索的重大课题之一,《北周李贤墓志》的行书意趣可以借鉴一二。

(二)对当代书法教育与审美的贡献

正如帖派书家将“二王”书札中流溢的平和淡雅、闲逸俊美的风格视为圭臬,他们将这种风格视为最高的艺术形式,即“书卷气”3 的审美情趣,碑刻书法所独具的“金石气”4则是碑派书家所追求的理想审美境界,如果说当下的“书卷气”代表着优雅、飘逸、秀润的阴柔之美,而“金石气”则是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阳刚之美。碑与帖(阳与阴)本身没有绝对的界限,碑与帖是两种审美观念,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性质,按照国人喜欢折中的思想,碑帖融合即能解决碑帖之争。“一拓直下”与“提笔顶纸”两者入笔的方向均需不同于行笔方向,运动的规律也是“S”形,连续运动的轨迹是篆隶笔法的随机转换,篆隶笔法的融合产生方与圆、断与连、黑与白、松与紧的对比关系,因此,才有了视觉效果的陌生感与冲击力。显然,当下的书法生态以“帖学”为大,究其原因就是具有“书卷气”的帖派书法所体现出的阴柔之美比“金石气”所体现的阳刚之美更符合传统的道德伦理规范和价值判断。在领略《北周李贤墓志》的碑帖融合之美时,这种审美追求恰恰体现出了与时代的进步、民族的复兴步调相一致的特征。

结语

《北周李贤墓志》楷、隶、篆杂糅的书体、精妙的笔画处理以及和谐的文字结构等艺术特点,都为当代书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同时可作为书法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料,在当代书法语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也倡议相关部门加强《北周李贤墓志》及固原墓志群的宣传与应用工作,向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专家学者推广固原墓志群,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通过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制作专题纪录片、宣传片、开发相关旅游及文创产品提升公众对固原墓志群的认识和理解;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对墓志群进行数字化复原和展示,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固原墓志群所承载的丰厚内涵。

注释:

1 选自《北周李贤墓志》拓片从右至左数第 12—15 列碑文。

2 一拓直下:王羲之在行草上对前人笔法的一种提炼,他对运笔与笔锋状态的体验,强化起笔和行笔的方便。是王羲之主要的用笔特征。开创了帖学的源头。王羲之的《十七帖》为代表的一批手札都是这种用笔方法。

3 书卷气,指从古代诗文、简札墨迹以及刻帖中,所表现出笔致的轻松、流利、灵巧。

4 金石气,是中国传统书法中一种苍茫、浑厚、朴拙的表现样式。金,为刀具;石,为石碑。

参考文献:

[1] 顾祖禹 .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 [M]. 北京 : 中华书局 ,2005:2801.

[2] 韩 兆 民 . 宁 夏 固 原 北 周 李 贤 夫 妇 墓 发 掘 简 报 [J]. 文物 ,1985,(11):1-20,97-100.

[3] 宁夏固原博物馆 . 固原历代碑刻选编 [M]. 银川 :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0:15.

[4] 令狐德棻 . 周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1971:417.

[5] 包世臣 . 艺舟双楫译释 [M]. 祝嘉 , 译释 . 上海 :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1:105.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GuYuanBeiZhouLiXianMuZhiShuFaYiShuJiaZhiX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