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元水墨花鸟画的“承”与“革” 陈琳《溪凫图》为例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25-09-05 13:28510
元代水墨花鸟画的“承”与“革” ——以元代陈琳的《溪凫图》为例摘要:元代是花鸟画风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年代、地域、哲学思想、画家个人经济地位及个性人格的综合影响下,水墨花鸟画传 统样式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被确立下来。陈琳的《溪凫图》是元代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其在赵孟 绘画“复古”运动中 产生,并推动了水墨花鸟画发展的进程,为花鸟画的继承与革新提...

元代水墨花鸟画的“承”与“革” ——以元代陈琳的《溪凫图》为例

摘要:元代是花鸟画风格转变的关键时期,在年代、地域、哲学思想、画家个人经济地位及个性人格的综合影响下,水墨花鸟画传 统样式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被确立下来。陈琳的《溪凫图》是元代花鸟画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其在赵孟 绘画“复古”运动中 产生,并推动了水墨花鸟画发展的进程,为花鸟画的继承与革新提供了导向及思路。本文将从作品的构图、笔法、设色三个方面解读 其包含的时代信息与蕴含的文化张力,进而展现艺术家在创新过程中面临“承”与“革”命题时应遵循的原则及态度。 

关键词:元代;水墨花鸟画;《溪凫图》

艺术创作上的变革离不开历史传统 的继承,也离不开社会现实的影响。艺 术家之于其内心精神的艺术再现上,除 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还应该 重视前人所得的传统经验,“温故而知 新”,借古开今,推陈出新。水墨花鸟 画在宋代始兴,于元代确立,至明代繁 荣,是中国花鸟画的传统样式。元代陈 琳绘的《溪凫图》在墨花墨禽绘画演进 过程中意义非常,既继承了前人的水墨 传统,又创新了墨禽笔墨形态,体现了 赵孟 的艺术思想。 

一、陈琳其人及《溪凫图》

陈琳,字仲美,钱塘人(今浙江 杭州人)。关于陈琳的绘画技艺水平, 《图绘宝鉴》称赞其“见画临摹,咄咄 逼真”[1],足以见陈琳技法的“落笔超凡 俗”。在陈琳的交游与师承方面,他是赵 孟 的好友,甚至是嫡传弟子。他擅长山 水画与花鸟画,其有一幅《溪凫图》闻名 于世,乃赵孟 倡导的“古意”和“以书 入画”等绘画理念影响下产生的一幅重要 花鸟画代表作品。 

元水墨花鸟画的“承”与“革”  陈琳《溪凫图》为例 陈琳 溪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1张

元 陈琳 溪凫图 纸本设色 35.7cm×4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溪凫图》,纸本设色,纵35.7厘 米,横47.5厘米。图绘一只绿头凫在溪岸 边临水眺望,其画面右上角斜挂一枝芙 蓉。此图尺幅虽不大,却是元代花鸟画的 极品,其笔墨技巧的精到洗练和画境的营 造,均达到一定的高度,可评价为气韵自 得。这件作品的价值体现在对自然物象的 艺术再现时,水墨笔法运用得恰到好处上,学者高居翰形容它“在抽象的笔法与 忠实的再现之间取得平衡”[2],这是极高 的赞誉。 以画人说画视角来看《溪凫图》在 笔墨构成方面的“承”与“革”,对花 鸟画实践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画面中 不同于前代对于凫采用勾染填色的艺术表 现方式,其对物象身体结构的描绘均使用 了书法线条,展现了运笔过程中的用笔变 换,将笔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自然地融入凫 的结构表现中,成功地将一个三维的自然 景观平面似的转换到二维的纸面上,这明 显与宋代平面与立体结合的方式不同。王 伯敏先生在其编撰的《中国绘画史》一书 中对两宋花鸟画表现形式有过概括:“南 宋作品无论在布局上、形象塑造上,都开 始摆脱北宋过分严格的写实要求。虽然还 倾向于装饰趣味,但已注意到花枝穿插与 空间的关系。

表现形式上,一局画中,往 往以工笔写翎毛,而以粗笔写树石,将工 细与粗放结合起来。”[3]《溪凫图》在艺 术表现方式上的革新,同样得到高居翰认 同:“这幅画平实的作风,虽然与南宋一 流的花鸟画的轻细纤柔大异其趣,却是投 时人所好,刻意造成的效果,我们甚至可 以在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中发现,飘逸之风 已被泥土气息取代。”[4]从创作实践活动 方面来说,绘画表现方式的变化,需要画 面各元素的配合改变来达到,在花鸟画中 主要是以下三个元素:构图、笔法、设 色。可以说,陈琳《溪凫图》的构图大部分是历史传承,其在笔法、色彩方面的变 化显著且为最有价值的革新部分。 

支付0.5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支付查询订单

《溪凫图》中对于凫 头部的刻画,画者采用分叉并有快慢的笔 触,富有节奏感地“写”出符合凫头结构 的笔法。在表现凫的颈部及躯干部分,运 用了多种笔法的融合,自然而流畅地刻画出来。在颈部与躯干连接处的白色羽毛部 分,画家选择只表现外轮廓的勾勒方式衔 接两个身体结构,运用点染的方式,自然 而然地过渡到胸脯前的绒毛,紧接着勾勒 翅膀上的短羽部分,用墨色渲染出复杂的 羽毛结构和层层叠叠的羽毛质感。在勾勒 长羽时运用书写性的长线条描绘,间以墨 色浓淡表现羽毛的肌理及阴影,此为笔墨 技巧的精湛之处。

凫的足与蹼部分是最为 精彩之处,画者洗练的技巧表现得一览无 遗,主要运用了水墨线条勾勒,辅以淡赭 色分染脚蹼的关节结构处,生动地将皮肉 与骨相融合表现出来。画面在坡石、芙蓉 与水纹的笔触上极具表现力,用线条概括 性地“写意”,传达出全幅绘画的趣味 性,从而完成一幅写意花鸟画佳作。 在赵孟 的引导下,陈琳的《溪凫 图》中水墨成分占主导,这明显与宋代斑 斓五色的花鸟画不同,是符合文人画审 美的作品,取代宋代提倡的“黄家富贵” 题材的院体花鸟画。在设色方面,只是略 施薄彩,用中国画术语来说,此图属于水 墨淡彩画

全图在凫头部,染以石青、石 绿,胸脯、足、蹼及羽毛部分,施以赭墨 色、淡赭色,在凫的尾部,浓墨与背部的 连接处染以石青色过渡。除此之外,凫身 体的其他部分用淡墨染就,渲染出结构的立体感。画者在芙蓉的染色上还运用了淡 赭石,使芙蓉不会过于显眼,强调了凫的 主体地位,同时又与其相辅相成,不会显 得突兀。

文人画审美特质选择的颜色偏爱 石青、石绿、赭石,因为这几种颜色低 调、沉稳、内敛,更适合士大夫们直抒胸 臆,表达内心。 《溪凫图》体现了文人画的进一步 发展,进而成为墨花墨禽绘画的传统, 意味着宋代工整严谨的画风向松灵抒意的 文人画风转变。

同时,元代水墨花鸟画的 兴起,正体现了绘画“承”与“革”的命 题。元代花鸟画在继承历史传统的辗转延 续中,受赵孟 以书法入画的文人画思想 影响,变革创新出笔法的多变,定义了花 鸟画的写意性,为明清水墨写意花鸟画的 发展方向绘制了蓝图,此为有划时代意义 的继承与变革。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hengYuGeChenLinXiTuWeiL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