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是汉字书写艺术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汉字已不仅是用于人们的日常书写,而是逐渐转 变成展示个人艺术追求的载体,其转型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章草书法的定型与发展。这一时期的简牍墨迹,清晰地展现了 章草从定型到发展的演变轨迹:西汉晚期的尹湾汉简中,章草已开始脱离隶书波磔,以较为草化的章草姿态横空出世; 新莽时期的《王骏幕府档案简》笔意灵动、笔势连贯,草书写法也较为统一,表明章草开始形成规范化的书写模式;时至 东汉初年的《永元器物簿》,章草“解散隶体而粗书之”的艺术特征更为显著,却仍在快速书写中严谨的保持着隶书波挑 的“小动作”,形成了强烈的节奏快慢对比,这种简约而不失法度的特质,正体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平衡,为后世 《平复帖》等经典章草作品奠定了范式基础。故本文试以两汉之间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诸多简牍章草名篇为例,探析章 草定型、发展时期的多元风格变化以及章草在不同书写需求下如何完成了从快写到草化的艺术升华。
关键词:两汉之间;简牍章草;风格流变
一、定型阶段——西汉晚期的章草作品
西汉晚期,章草经历漫长的演进,新的书写形式 呼之欲出,规范化的章草灵光乍现。《神乌傅》(图1) 的闪亮登场,意味着章草不露声色地告别了草隶的 束缚,以独立的姿态游走在简牍之间,在汗牛充栋 的各体简牍书法中,用笔、字法严谨而精美的章草 成为主角,渐与东汉的隶书形成并驾齐驱之势。
图 1 《神乌傅》 西汉晚期 约 23cm×约 1cm 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藏
《神乌傅》出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 镇尹湾村西南约 2 公里的高岭上。1993 年 2 月—4 月,考古部门抢救性发掘了六座西汉晚期墓葬,出 土了漆器、简牍等珍贵文物,其中 6 号墓出土的 23 枚木牍和 133 枚竹简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研究 两汉之间章草流变的重要墨迹实物。 在尹湾汉墓中书写水平最高的章草作品便是汉 代俗赋——《神乌傅》,其标题为隶书、正文为章草,是一篇以鸟为题材的民间故事,采用了拟人的 写作手法,主要叙述了雌雄二乌在高树上筑巢,遇 到盗鸟夺巢,雌乌与盗鸟奋力拼搏,最终不敌,遂 断然求死。雄乌也欲殉情,雌乌不允,要它迅速逃 生,将来再婚,要照顾好孩子,说完便自杀。
图 2 《集簿》 西汉晚期 约 23cm×约 7cm 江苏连云港市博物馆藏
雄鸟 大悲,无可奈何,远离家园,高翔而去。《神乌傅》 通篇整体上用笔大开大合,神采飞扬,字字若行云 流水,又蕴含古朴凝重,捺、横收锋处,颇具张 力,强调蚕头雁尾,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且书法 面貌与书写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开篇描写 众鸟嬉戏的愉悦情景,此处用笔轻盈,字距匀称, 显 示 出 舒 缓 的 情 绪, 如“远”“过”“士”“意” 等,末笔墨色重、笔画粗,但不突兀,保持前半部 分通篇的协调一致;后面写到神乌与盗鸟争斗, 此时线条刚劲,字距不一,显示出紧张的氛围,如 “于”“但”“故”“人”“反”等字形特意拉长,字 形长的字刻意压扁,如“丽”“悬”“雌”“不”“然”等。后半部分富有弹性的笔画,虽细而不柔弱;横 画捺画的波势带有明显的隶书特征又加以变化。
图 3 《王骏幕府档案简》 新莽天凤三年至四年(16—17 年) 约 23cm×约 1cm 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善 用情绪化表达,笔画减省者如“意”“甚”,结构夸 张者如“尊”“汝”,造型俏皮者如“人”“与”; 一些特意加粗的笔画不但不臃肿,反而表现出厚重 的力度;一些竖画尾笔及斜下方的长笔使章法有了 疏密变化,整篇作品显得更加生动。 在尹湾汉墓中体量最大的章草作品是《集簿》 (图 2),与《神乌傅》一样其标题为隶书、正文为 章草,是郡级机关向中央机关上计的文书副本,内 容为东海郡的行政建置、吏员设置、户口、垦田和 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所以规矩、易识 读是其首要书写目的,字迹必然不会太潦草以免影 响识读。《集簿》正文有浑朴古拙的韵味,其主笔横 画左细右粗,收笔用笔锋直按下去形成圆厚的点, 再尖锋挑出。
通篇字径极小、笔画短小简捷,字形 多横扁,结构精简,单字内相同笔画写法统一,大大增加了书写的流畅性。受版牍空间约束,只有少 数的粗重波磔笔画,如“上”“人”“丈”“是”等 字末笔收笔重按,强化波挑,以险取势,整体长笔 较少。
《神乌傅》正文与《集簿》正文,两者同一时 期,同一地点,却有截然不同草书风格,可见一个 书体的风格面貌并不完全是由其在书法史上所处的 时间节点决定的,每个时期某种书体书风演变也不 是线性渐进的,由于书家喜好或内容制约会出现不 规则的,或激进,或复古的循环往复状态,故不能 以时间为标准做单纯的、固定的、机械的认识和判 断。但从书法风格流变方面看,它们与同时期其他 章草作品都足以证明,章草作为独立的书体在西汉 晚期迅速定型,如《永光元年简》(前 43 年),绝 大部分字已用草书写,成帝时的《阳朔元年简》(前 24 年)许多字在“用笔结束时,依然保留着隶书的 波挑用笔,但无论是笔法、结字都已经是章草的模 式”[1]。
《神乌傅》正文笔法亦是如此,多用中锋圆 转,“在圆弧运动中草书的笔势已经十分连贯,点的 运用与使转灵活,有强烈的节奏感”[2],正是这种笔 势与节奏所产生的韵律,形成了规范化章草全新的 审美特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ongJianMoJiKanLiangHanZhiJianZhangCaoDeLiuBia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