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从全国美展壁画展探析新时代美术创作趋向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9-03 13:29190
[摘要]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瑰宝,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成为独立设置的展览品类。此 后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中国壁画持续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本文选取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 展览壁画作品展中的经典作品,通过对图像进行叙事分析,比较壁画作品的变化,探析新时代美术创作趋 向。新时代美术创作趋向即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守正创新...

[摘要]壁画是我国绘画艺术的瑰宝,1984年在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成为独立设置的展览品类。此 后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中国壁画持续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本文选取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 展览壁画作品展中的经典作品,通过对图像进行叙事分析,比较壁画作品的变化,探析新时代美术创作趋 向。新时代美术创作趋向即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守正创新和美术表现形式的延展,强 调突显视觉创造性,同时将“三种文化”的精髓融入美术创作,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人工智能对美术创作 的改造与创新。 

[关键词]全国美展”,壁画,数字壁画,艺术科技,数字艺术,“数智交融”,综合材料绘画,新时代美术创作

壁画艺术源远流长,作品众多,是我国绘画艺术 的瑰宝。其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新石器时代早期, 并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发展。[1] 壁画依附于建筑而 存在,却又有着自己的艺术个性。贴合建筑属性的宏 大尺度和同建筑共存的永久性、材料工艺的多样性、 延伸价值丰富的公益性与时代性等特点,使其具有了 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 1984 年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以下简称“全国美展”)中, 壁画成为独立设置的展览品类。[2] 历经 40 余年的发展, 成为全国美展展览品类的中国壁画不断焕发出新的艺 术魅力。

李丹 刘梓涵 刘睿 刘丽娟 《美丽新疆》300cm×360cm 壁画

本文搜集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壁画 展相关作品,发现它们突破了传统单一的壁画表现形 式,在材料、工艺以及形式表现上非常丰富,深刻反 映了当下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面貌。这些优秀 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科技与跨学科元素融入 其中,拓展了壁画的表现形式,体现了新时代的美术 创作趋向。 

一、人民立场: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注重守正创新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 话中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 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 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壁画 展中的作品《草原生活之欢乐颂》运用油画材料和技 法,以逆光角度描绘了蒙古族人民欢聚一堂、温馨富 足的生活场景,传达了人们最朴素的感情。此外,《舞 进新时代》《祈愿》《布里亚特的幸福时光》等作品 也较好地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能在继承传统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壁画展中的作品《美丽新疆》 表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群众团结一心、载歌载 舞的幸福画面,以三联画形式分别描绘了市集、婚礼 和歌舞的场景。

翟小实《钱江潮涌》 180cm×2800cm 壁画

艺术家通过刻画载歌载舞的画面表现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幸福生活,同时运用矿物质颜料 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丰富多彩。[3] 与第十三届全国美 展壁画展的相关作品比较而言,《美丽新疆》选取的 场景与事件更具典型性,色彩更加欢乐、明快,对人 民形象的刻画更生动。这彰显了新时代的美术创作趋 向,即艺术家需要深入人民群众,选取他们喜闻乐见、 具有典型性的经典瞬间进行描绘,展现他们昂扬的精 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壁画展中的作品《群英谱》是 以写实手法塑造“七一勋章”获得者的大型主题性美 术创作,是向党内最高荣誉获得者的献礼。该作品讴 歌英雄模范,再现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有助 于引导观者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文化观,弘扬了社会主旋律。《群英谱》展示出新时 代美术创作对英雄模范的艺术性表达。

李太红《中国陶瓷》 200cm×450cm 壁画

同第十三届全 国美展壁画展的类似作品相比,它更注重造像间的构 成组织,强调突出材质、表现手法和典型形象的适配性, 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创新了形式语言。 通过作品叙事分析,笔者发现新时代美术创作发展的方向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 守正创新。很多艺术家通过深入人民的真实生活取材, 纷纷选取能够反映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叙事情节进行表 现。新时代美术创作应走进人民生活,聚焦乡村振兴、 科技发展等现实场景,让美术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和时 代温度。此外,美术作品应着重塑造具有代表性的经 典人民塑像,刻画科学家、劳动模范和普通劳动者等 不同群体的精神风貌,为人民立像,为时代发声。美 术创作者应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将“新”体现在题材、 材料、形式、跨学科融合、展陈营造等诸多方面。 

二、文化浸润:将“三种文化”融入美术创作, 坚定文化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 国美展壁画作品中,不少优秀作品传承和弘扬了“三 种文化”。这也是新时代美术创作的发展趋向。 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壁画展的许多作品 皆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第十三届全 国美展壁画展中的作品《盘古开天地》通过马赛克镶 嵌的方式描绘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展现了中 华民族不屈不挠与困难作斗争的美好品质。《锦绣丝路》《曙光——刀耕火种炎帝始》《丝路琵琶梦之三》 等作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展示。第十四届 全国美展壁画展中的作品《盛典三月三》以中华民族 寻根拜祖为主题,描绘了中华民族大团圆的场景。另 一幅作品《游鱼入梦》则向观众展示了春节期间的游 鱼灯会,描绘了鱼灯巡游的喜庆场景。

此灯会是安徽 黄山地区有着百年历史的文化习俗。一盏盏鱼灯以竹 为骨,以纸为鳞,舞动时烛光摇曳,栩栩如生。新时 代美术创作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 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守护中华民族 共有的精神家园。 继承革命文化的优秀壁画作品不胜枚举。第十三 届全国美展壁画展中的作品《红星颂》描绘了红军在 福建宁化地区开展土地革命时期的活动场景。作品选 取数十种颜色的天然大理石,运用传统镶嵌工艺刻画 了 160 多个人物。大理石材料的质朴及手工拼镶形成 的“拼缝美感”,传达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浓厚 情感。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ongQuanGuoMeiZhanBiHuaZhanTanXiXinShiDaiMeiShuChuangZuoQuXiang.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