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霖媛,广东潮州人,岭南印社社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会员。201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书法专业,获学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原院长骆芃芃先生。现任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潮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即有“岭东首邑”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文脉绵长。自唐以降,此地尤尊儒学。北宋诗人陈尧佐有诗赞曰:“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邹鲁是潮阳。”陈尧佐曾在潮州府任职近两年,返京后,目睹潮州学子金榜题名,遂发此赞叹,从而赋予了潮州“海滨邹鲁”之美誉。正是基于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潮州人崇重信义,务实勤俭。
作为潮州人的霖媛亦不例外,她身上不仅体现了这些优良品质,而且待人真诚,谦逊好学,始终秉持积极进取的心。霖媛与我是同事,又同属一个教研室,平日工作往来亦多,彼此间较为熟悉。记得两年前,她参加学校教师招聘在试讲环节所展现出来的从容与淡定,已充分彰显出一名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原来,她在读研期间不仅是学生会党员干部,还曾担任兼职辅导员一年,又获得机会为本科生讲授书法专业课程。这些丰富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她的综合素养,使她最终顺利通过层层选拔,如愿进入我校工作。霖媛还有着不凡的求学经历。
曾霖媛 李白《月下独酌》 240cm ×144cm 2021
她从小随父母迁至郑州上学,在这片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原大地上度过了七年时光。之后,她回到潮州攻读高中,后到四川美术学院攻读学士学位,再到广西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读研期间又经常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毕业后旋即回到广州工作。在二十年的求学生涯中,她一路走南闯北,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与文化底蕴,这无疑是其人生中十分珍贵且难得的历程。
也许正是这种跨越南北文化的求学经历,使她在性格上既体现出北方的豪迈,又不失南方的细腻。在人际交往中,她厚道坦诚,处事又果断周到,如每次同事聚餐,她总能细心地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这种性情与品质在她的书法篆刻作品中也得到鲜明的体现。
古人云“书如其人”,诚不虚也。霖媛是科班出身,诸体皆能,又擅篆刻。其楷书主攻登善,行书风格则介于右军与子昂之间,用笔清新秀逸。然诸体中,霖媛于篆书用功最勤,功夫最深。观其篆书作品,主要植根少温,间参斯翁而稍作调整,结体宽博,下笔果断,多用枯笔,然干而不燥,不激不厉,静逸闲雅。相较篆书,霖媛的篆刻作品则呈现出更为精致、细腻的特质,整体风格遒逸秀美、温文尔雅。她治印多以冲刀为之,早年主攻陈巨来,近年则上溯汉玉印风格。其白文印雍容典雅、端庄大方,朱文印则恬淡秀逸、工致隽美。
她曾以满白文风格为我治姓名章,用刀稳健,浑穆饱满,与吾拙书风格较为相符,实乃快心遂意哉!虽然霖媛经常参加展览,但其循传统路数,不染时风,始终与古为徒,坚守自己的审美追求与创作风格,在当今多以参加国展为目标的浮躁风气中难能可贵,然而这份坚守也是高校教师应该秉持的学术底线。我在暨南园求学时,老师们常常告诫我们,从事书法篆刻应以读书为基。
这并非意味着对技法训练的忽视,而是倡导“技道双修”这种稳健而非激进的学习路径。霖媛正走在这条康庄大道上。入职短短两年,她的进步有目共睹。这不仅得益于教学相长,更源自她审美眼光与自身涵养的提升,加之临池不辍,进步不过是水到渠成罢了。对未满而立的霖媛而言,其艺术探索之路也许还将“道阻且长”。可贵的是,霖媛专业基础扎实,又十分勤勉,若能“行而不辍”,必然“未来可期”。
我比霖媛虚长数岁,作为兄长,借此分享一些建议,与霖媛共勉。自本科阶段学习至今,历经十年磨砺,霖媛早已构筑坚实的专业基础。若从虔礼关于学书阶段的观点来看,窃以为霖媛目前的书法篆刻尚处于“平正”阶段,今后可在此基础上多追“险绝”之境,尝试打破固有平衡,寻求生动而丰富的变化,赋予作品更多古意与趣味。
在风格取舍上,篆书不必拘泥于“二李”之法,篆刻也不必仅仅恪守汉代风格,而是上溯金文与古玺精髓,进一步加强对线质的锤炼,增加作品的浑穆古朴之气。在夯实技法基础的同时,多读诗书,开阔眼界。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持续努力,霖媛的未来一定是美好而光明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ErQingGangJianHanNaZengLinShuFaZhuanKe.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