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1684),初名 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字青 主,又字真山,号青羊庵主、朱 衣道人等,山西太原人,有《霜 红龛集》传世。他是中国古代思 想文化史上的一座奇峰,梁启超 称其为“清初六大师”之一。 《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 释读版本多样,多有谬误,今录 其全文如下:“(1屏)晋公千 古一快,逢吉敬信朱晦翁,独论祧庙事、不肯傅会,可谓善争道 学者矣。
路谔辈皆一节,具足 观栗也,难(2屏)矣,抑之孝 友,无时不可,亦不敢以时而废 之。吾每见潜起兄弟之和,花 朝月夕,百壶倾倒,不醉不已, 敬而爱之。(3屏)‘坚坐看君 倾’五字,尝拟赠之。当其耳热 鸣鸣,杂以讥嘲,戏而不虐,不 知人世之所谓富贵尊崇者何事! 从旁抵掌,视三叹之瑟、九茎之枝(芝),真不值半(4屏) 蜡行脚也。使须报,早起写此于 杏花小亭前,代简。七十八翁傅 真山书。”从作品落款可知,此 作书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也就是傅山辞世的这一 年,堪称绝笔。 该作文末称“代简”,可 知应是一封给友人的回信,并非 傅山刻意创作。
《晋公千古一快》四条屏清·傅山 201cm×51.7cm×4 绫本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然而就是这样一 幅一任自然、不加经营的作品,将傅山晚年已臻炉火纯青之化境 的大草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整 幅作品若断若连,圆环缠绕,有 极强的层次感,浓淡、干枯、粗 细、疏密、虚实、轻重,节奏感 十足,涨墨之处展现出一种面与 线的对比,运用饱笔浓墨营造出 不同的视觉中心,并将第三屏作 为通篇的中心点;结构紧凑而简 练,字与字之间疏密有致,行与 行之间错综开合,用笔圆浑厚 重,笔笔中锋,笔画粗中有骨, 细者含筋,虽无王铎草书的刚 劲挺利,却犹如太极一般,看似 柔软,实则内力雄厚;其字势雄 奇,连绵飞动,汹涌澎湃,以宏 大的气势给人一种泰山压顶之 感。
郭沫若先生在作品后题跋 曰:“傅青主书豪迈不羁,脱略 蹊径,晚岁作此,真可谓志在千 里。”“志在千里”一词用的真 是妙哉! 傅山草书,多以大笔浓墨、 圆转缠绕为主。其书论中也经常 提及“圆转”一词,在书法实践 中甚至出现像《定磁碗》条幅那 样满是圆圈、极度夸张的作品。 这可能与傅山在明亡后加入道教 有关,因道教的“符篆”多是圆 转缠绕的。此外,更多的因素我 们可从傅山的生活时代及个人经 历上窥其一二。
在明朝时傅山的 家族显赫,他自己在明末也是山 西士林之领袖,尤其是在满族入 关后,坚辞“博学鸿儒科”,以 遗民自居。这种不与清廷合作的 态度为他带来了极高的社会声 誉;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在 现实中依赖仕于新朝的汉官,并 积极主动地维持着这层亲密关系。从客观上说,这种关系有情 趣相投的因素,但也可以理解为 是借助清政府中的汉官来寻求庇 护的手段。此时,书法作为士人 最能表达内心情感、寄托人格气 节的一种方式,也就变得更具价 值和意义。 晚明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盛 行并得到推崇,出现了张瑞图、 王铎、倪元璐、黄道周等一大批 有个性的书家。
他们崇尚个人风 格、张扬个性、注重自我,这一 社会思潮给内心极度矛盾的傅山 带来了艺术创作上的发泄口,渴 望以优秀传统文化来维护汉民族 的尊严、弥补自己内心的痛楚, 并努力冲破传统技法的藩篱,寻 求一种新的技法表现方式。这一 时期,傅山最早提出追根溯源、 直追篆隶。他认为篆隶是文字发 展的源头,学书应该知道篆隶才 会有古法,才不至于糊涂乱抹, 始臻上乘。林鹏先生在《丹崖书 论》中说道:“草书的线条要求 圆转流动,因而文字结体也随之 趋向圆……猛一看都成了圆圈。 其实,这才是草书艺术的极致。 大草的根据是章草,而章草的根 据是篆隶。”
由此看来,傅山思 想上的矛盾加之师法篆隶的书法 实践,都在他的草书中得以体 现,圆转缠绕的出现也就显得合 情合理了。 傅山晚年的书法,尤其是大 草,已不受任何成法制约、注重 个性的宣泄。顾炎武称之为“萧 然物外,自得天机”。今人常常 拿王铎来与傅山做一比较。从对 清廷的态度上来看,傅山是一个 彻头彻尾的遗民,誓死不与清廷合作,而王铎则以南明礼部尚书 兼东阁大学士之职降清。以傅山 的性格对降清入仕者是为不齿, 但观其一生对王铎却从未有微 词,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甚至 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 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 家”。
可见其对王铎书法艺术的 服膺应是一个重要原因。刘恒先 生认为:“从草书风格上看,傅 山是极有可能学过王铎的,至少 受到王铎书风很深的影响。”两 者不同的是,王铎的作品虽在用 笔上跳宕连绵、纵横飞舞,却一 直在法度之内,有“从心所欲而 不逾矩”之势;而傅山则只是在 熟悉了书法的初步技法规则后, 便开始了“己意”的自由创造, 大笔缠绕,浓笔墨舞,以其强烈 的人格魅力和横扫一切、一泻千 里的气势感染着人们。如果说王 铎创造了理性狂草的最高峰,那 么傅山则创造了感性狂草的最高 峰。
傅山所生活的时代,是中 国社会天崩地裂之大变革时期,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 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在明清 两朝各生活了约四十年,亲历了 朱明王朝腐败及覆灭的过程,以 及清军入主中原的变革,其自身 的政治、经济优势随着社会的变 革亦不复存在。作为遗民典型的 傅山,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这一时 代的缩影,他所进行的艺术创作 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特殊性的烙 印。傅山是中国书法的一个继承 者和创新者,既是一个书法的集 大成者,又是一个追求书法强烈 自我个性的完善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FuShanJinGongQianGuYiKuaiSiTiaoPing.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