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写竹八法通 书画本来同·董寿平《水墨竹石图》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10-01 17:481220
董寿平(1904-1997),原名 揆,字谐柏,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杜戍村人,当代著名画家、书法 家,因仰慕清初画家恽寿平之品 德,遂改名为寿平。其出身诗书世 家,高祖董霁堂为清中叶著名书法 家,祖父董之焕为清咸丰年间翰 林,以诗书著称于世。董家文物书 画收藏甚丰,这为其书画艺术成就 的取得提供了必要条件。 董寿平自幼受家庭熏陶酷...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董寿平(1904-1997),原名 揆,字谐柏,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 杜戍村人,当代著名画家、书法 家,因仰慕清初画家恽寿平之品 德,遂改名为寿平。其出身诗书世 家,高祖董霁堂为清中叶著名书法 家,祖父董之焕为清咸丰年间翰 林,以诗书著称于世。董家文物书 画收藏甚丰,这为其书画艺术成就 的取得提供了必要条件。 

董寿平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 书画,刻苦自学。自宋代苏轼、米 芾与米友仁父子以降,文人画得到 了长足的发展,文人常作“梅、 兰、竹、菊”聊以自娱,董寿平 先生亦不例外。其绘画初从花卉入 手,后精研山水,尤以梅竹及黄山 风景而著称。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 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 画本来同”。这是元代书画家赵 孟 在其《秀石疏林图》的题跋, 也是我初观董寿平先生《水墨竹 石图》时映入脑海的一首诗。

写竹八法通 书画本来同·董寿平《水墨竹石图》 董寿平 《水墨竹石图》 第1张

《水墨竹石图》董寿平 104.5cm×58cm 山西晋祠博物馆藏

此 作笔笔沉稳扎实,没有丝毫的犹豫 与马虎,即使是淡墨勾勒的竹梢, 也是挺拔劲健、英姿勃发,有一种 郁勃之气。其用墨简练,湿笔过处 有如雨后翠竹一般,枯笔落后有如 随风飘舞;构图奇中有正、正中含奇,将竹子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 致;起笔、行笔之处,俨然书写 一般,笔力的刚强与笔毫的柔性 得到了很好的展现,线条极富弹 性、生机和活力。 

在艺术创作中素有“胸 有成竹”之说。董寿平先生认 为,一幅画作在创作之始,看着 眼前的白纸,胸中便要构思好画 面,这便是“胸有成竹”。但当 第一笔落下,画家则应“胸无成 竹”,而后因势利导、顺其自 然,不被“成竹”所束缚,尽情 抒写胸中之意。启功先生生前曾 回忆说:“我常在董老画的墨竹 作品前近看远看,总觉得他画的 枝枝叶叶都是书法的点画,而整 体却是一片竹林,他善于将书法 融于绘画之中。”董寿平先生亦 曾多次讲到,其所画竹子是用中 锋“写”出来的,而不是用侧锋 “撇”出来的。所以,美术界称 董寿平的竹子为“寿平竹”也是 恰如其分的。 

董寿平先生早年毕业于南 开大学,自身具有较高的文化修 养,作画强调主观意趣的表达, 注重笔墨,多将书法技巧引入绘 画之中。这幅《水墨竹石图》用 笔酣畅淋漓,笔墨自然,运用笔 墨浓淡变化的层次来增强画面的 空间感,竹叶随笔锋自然流淌、 全因势出,与所画的竹竿一样, 完全是用书法的用笔来展现绘画 的技巧。他在绘画中将笔墨的审 美提到了极高的地位,追求秀雅 蕴藉的效果与趣味。

正如苏轼在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一诗 中所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 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画同源”之理,在 董寿平的《水墨竹石图》中得到 了完美的展现。 自古以画竹称雄于画坛者 屡见不鲜,如北宋的文同、清 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 等,但董寿平的风格隽永,独 具一格。

欣赏其笔下的竹子, 很难确切地说出他师法于哪个 画家或哪个流派,但却风格鲜 明、不悖古法。古人把画竹称 之为“写竹”,一个“写”字 道出了书法与绘画的关系。董 寿平画竹的用笔方法与传统书 法最为接近。在他看来,只有 具备了扎实的书法功底才可能 把竹子画好。董氏笔下的竹 子,“力量感”与“气息”贯 穿始终,充斥整个画面,无论 是顶天立地的长竿还是局部的 末节枝梢,都充满力量,那种 斩钉截铁般的笔力,足可彰显 出他在书法上的超然功力与深 厚造诣。 

“书画同源”,是董寿平 先生在书画实践中始终遵循的准 则。他不仅在画坛上颇具盛名, 在书法上的造诣也不容小觑。如 其书作《苏轼海棠诗轴》,用笔 老辣、干脆,笔力雄健,气势雄 强,气息贯通全篇。董寿平在书 法上的造诣,为自身绘画成就的 取得奠定了基础。自古以来文人 的绘画与书法是密不可分的。

苏 轼十分强调行书的重要性,并将 它引入即兴创作的文人画中,成 为文人画具有的一种笔墨技巧, 这种抒情性的行书技巧,成为 书画结合的重要传统;米芾则 认为:“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 空”,将绘画与书法看作是一种 笔墨游戏,以此来“写胸中逸 气”;黄宾虹先生亦有“书画同 源,贵在笔法”之说,强调了绘 画用笔与书法用笔的相同之处, 指出笔法是绘画与书法的基本手 段,离开它,绘画和书法就无法 展现。

《水墨竹石图》中的用笔 技巧,可谓“得青主觉斯之传, 笔无二管,艺有同归”矣。董寿 平在书法上的造诣促进了绘画的 长足发展,绘画上所取得的成就 亦为书法的进步提供了滋养的沃 土,从而令书画相得益彰。 薄松年先生在其所著的 《中国美术史教程》中有云: “强调文人士大夫的艺术趣 味,重视笔墨性能的发挥,以诗 文题画作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 分,使书法、文学与绘画结合为 一体……他们特别注重主观意 趣的抒发,作画聊以自娱,写 胸中意气,不言‘画’而名为 ‘写’,以表现自己的特殊追 求。”绘画与书法都以线条为基 本的表现形式,董寿平的画作本 身就带有强烈的书法意识,绘画 中的线条、墨色,处处都透露着 书法的意味。 

董寿平先生融书法、绘 画为一体,以书法的笔意来 “写”绘画之法,从而使作品显 得更有生命力。他将自己深厚的 文化修养转化为书画艺术上升的 阶梯,以书法来促进绘画,用绘 画来提高自己书法上的艺术成 就,完全追求性情的表达和对自 己内心世界的书写,为后人留下 了丰硕的艺术财富。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DongShouPingShuiMoZhuShiTu.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