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耕,中国民盟盟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南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理事,《书法报》书法视频课导师,南阳开放大学书法学客座教授。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魏碑圣地—当代魏碑书法新秀三十人作品展,《书法报》第四届全国教师书法现场大赛特等奖,首届“西泠杯”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获教师组一等奖),“多宝堂杯”全国手卷书法展(获一等奖),传承与转化—全国隶书楷书名家邀请展。
高有耕 吴昌硕《题梅花》 190cm×98cm 2024
近几年来,青年书法家高有耕以其独特的魏碑书法风格崭露头角,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碑书法以其雄浑古朴、刚劲有力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高有耕的作品,在传统之上展现出了更为丰富的艺术探索和个性表达。他深入研究魏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将其与现代书法艺术结合,赋予了这一古老书法形式新的生命力和艺术张力。
1977年,高有耕出生于河南南阳,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在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他从小学习书法,尤其对魏碑情有独钟。从2012年开始,他系统学习书法理论并实践,潜心钻研魏碑书法艺术,从《姬静墓志》入手,随后对《李璧墓志》《元略墓志》下过很大功夫,《李谋墓志》《吐谷浑墓志》以及《源延伯墓志》也都是他取法的对象。这些为其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有耕 王湾《次北固山下》 190cm×98cm 2024
“若所见博,所临多,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他不懈努力,近年来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书法展览,并屡获殊荣。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书体,是北朝碑碣、摩崖、造像、墓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其中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为高。它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结合的产物。
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汉族书法的固有格局,展现出新鲜活泼、生动自然的风格。其结构变化率真自然,笔画粗犷,质地铿锵,气势磅礴,为中国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极大的创造精神。清代中期倡导“尊碑抑帖”,碑学兴起,书风为之一变。这标志着碑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次复兴。清代赵之谦、何绍基、康有为等皆以魏碑书体彪炳书史。
高有耕 水能竹解七言联 69cm×17cm×2 2024
康有为先生在《广艺舟双楫》中提出魏碑有“十美”,可见其审美内涵之丰富与浩瀚。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魏碑不仅是一种书法风格,更是文化与历史的深厚载体。高有耕深耕魏体书法,收获颇丰。
首先,他的作品在视觉形式上呈现多层次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笔画遒劲有力,仿佛刀刻斧凿,充满力量感。这种力量感来源于他对魏碑书法笔法的深入研究与实践。众所周知,魏碑书法以方笔为主,线条粗犷有力,结构开阔自然。他在保持魏碑方正结构的同时,适当融入圆润笔触,使作品在庄重中不失灵动。
高有耕 世事人情七言联 69cm×38cm 2024
此外,他还尝试将篆书、隶书的笔意融入魏碑,在笔画的起笔、转笔、收笔过程中,皆能恰到好处,从而使作品整体呈现出气势磅礴的景象。同时,他对魏碑书法的笔画进行了创新,运用方圆结合的笔法,使作品在保持魏碑雄强茂密风格的同时,又增添了柔和与变化。
高有耕深刻理解并实践“刀与笔”的融合。他认为,魏碑书法中的刀法不仅是刻工的技术,更是书家情感与思想的延伸。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笔锋还是刀痕,皆融为一体,展现了魏碑书法独有的刚柔并济、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他对魏碑从墨迹到石刻过程中的笔法流变有着深刻的洞察。其魏碑作品既有书写时的流畅自然,又有石刻后的厚重质朴,完整呈现了魏碑书法从书写到镌刻的艺术转换过程,丰富了我们对魏碑艺术的理解。其作品《程颢〈秋日偶成〉》即是这一特点的充分体现。
高有耕 临《封君夫人长孙氏墓志铭》 138cm×67cm 2023
在结构上,高有耕的魏碑书法作品严谨而不失灵动。他巧妙运用魏碑书法的结构特点,将字形的内紧外松、大小参差、欹正相生等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结构处理方式既保持了魏碑书法的严谨性,又在视觉上增添了节奏感与空间感。通过大小参差、欹正相生的布局,作品整体呈现出新颖的视觉效果。在章法上,他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关系,使整幅作品兼具整体感与层次感。
其《杜甫〈望岳〉》等作品即是明证。他的创作突破了唐楷以来的严谨格局,展现出更加自由多样的笔法与章法。作品中既有隶书的波磔分明,又兼具楷书的端庄秀雅,这种融合充分体现了魏碑书法变化无穷的艺术魅力。以上对魏碑书法的深刻理解与娴熟运用,正是高有耕创作理念的体现。他主张“以古为师,以新为用”,认为书法创作既要根植传统,又须与时俱进。
高有耕 杜甫《望岳》 34cm×138cm 2024
因此,他在创作中注重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精神,赋予书法艺术更强的生命力与时代感。在师法传统方面,他尤为推崇北魏墓志的代表作《李璧墓志》,认为其书风雄强茂密,独树一帜。他强调,研习与实践魏碑书法,须注重笔画方圆兼备、刚劲而灵动,结构内紧外松、大小参差、欹正相生,兼具阳刚与俊逸之美。
这些特质是深入理解魏碑书法的关键。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底,更体现了对魏碑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创新实践—他大胆融会现代审美元素于传统魏碑,创造出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独特风格。作品中每一字、每一笔皆饱含意蕴,引人入胜。这种意境营造,正是高有耕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与高超技艺的明证。
高有耕 程颢《秋日偶成》 34cm×69cm 2024
在书法的精神表现层面,高有耕亦有其独到之处。他在创作中融入个体情感与精神,开辟新境。其魏碑书法并非简单模仿古碑形态,而是融入了自身思考、理解与艺术追求。作品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使观者得以感知其背后的精神世界。他不仅探索传统碑文内容,更将魏碑书法拓展至文学、哲学等领域,使书法作品超越文字记录,成为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的载体。
总之,理解高有耕对魏碑书法的意境创新,须从情感投入、传统与现代融合、个人风格塑造、文化内涵深化及审美体验丰富等多维度审视。他既承袭传统魏碑精髓,更通过创新探索形成独特艺术风格。其作品以刚柔并济的笔法、古朴典雅的结构与丰富的墨色变化,彰显魏碑书法之独特魅力;同时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为这一古老艺术注入活力。高有耕的实践有力展现了魏碑书法在当代的强大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GangRouBingJiGuPuDianYaGaoYouGengWeiBeiShuFaLuePing.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