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1688-1752),字凤冈,号犀堂、 樨堂、西堂、西唐、山林外臣、西唐山人等, 清代画家,江苏扬州人。其诗、书、画、印皆 精,擅花卉、人物佛像,尤擅园林小景。山水 师法弘仁、石涛,笔墨简练秀雅、清新古拙; 花卉多从写生中来,清疏苍润、简朴淡雅。 高翔在“扬州画派”群体中,是一位具有 全面修养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国朝书画 家笔录》中评高翔:“精八分,工缪篆,晚年 右手废,以左手书,字奇古为世所重。”其晚 年左手所书书法,个性独特,给人留下极为深 刻的印象。
《隶书七言绝句》清·高翔纸本 67.5cm×45cm 南京博物院藏
高翔与人交往极重感情,是一位非 常注重自我价值操守、有着真性情的书画艺术 家。石涛生前曾自撰碑文“谁将一石春前酒,漫洒孤山雪后坟”,感慨自己去世后的寂寞、 孤独、清冷和为人所忘却的意绪。正是源于心 灵的内在相通,高翔在石涛去世后,年年于清 明时节以春酒一壶漫洒石涛坟前,慰藉其落寞 孤寂的内心。两人亦成为隔世知音。正是如此 丰富的情怀及精神境界,使高翔的书法艺术呈 现出强烈的内容表达和审美感受。 高翔平生好读秦汉碑版石刻,其书法亦从 秦汉碑刻中来,擅长八分书及行书,作品遒劲 奇古、别具天趣。篆刻取法程邃,构图谨严、 风格独具,金农所用印章多出自其手。
南京博 物院藏《隶书七言绝句》,是高翔颇具特色的 一件隶书作品,从中可见其在隶书方面的造诣 及对八分书的精熟程度。此作全文为:“竹映 油窗日半曛,把君诗句惜离群。于今谁复狂于 我,敢向中郎写八分。黄鞠三索书,依韵寄 答,录请政老年先生,西唐高翔。”“于今谁 复狂于我,敢向中郎写八分”,可见高翔的自 信与不凡,有着对自己个性才情的高度认同。 如此狂逸纵横、个性激扬,也许只有在扬州这 样开明和具有雄厚财力的城市才成为可能,与 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中正、平和、谦逊观念形成 强烈对比。 从整体上看,高翔《隶书七言绝句》给人 以古拙率意、朴厚内敛的精神感受。
从用笔可 以看出,某些点画甚至出现草书的行笔意味, 当为其晚年左手用笔所呈现出的一种特殊面 貌,即从精熟劲穆向奇古拙逸迈进。字里行间 带有明显的行草笔意,散发着不拘成法、大巧 若拙的笔墨意蕴。在章法布局上,此作显然采 取平匀而严整的方式,字体严整、变化细微, 营造出沉静严凝、朴厚浑穆的空间审美意象。
同时,在一些点画及字体安排上,多横向取 势,气势开张而又顾盼有情。正文部分于布局 上采取密集分布,题跋部分则大幅留白,形成 空疏秀丽的空间特色,消解了因正文过于严整 劲拙而带来的过于沉实、朴厚之感。高翔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性情特点,也在其章法布局中自 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隶书七言绝句》在结体和间架结构上 以方形、扁形字体为主,笔画多向四方辐射, 使各行字之间彼此呼应。由于字体大小错落、 点画沉静内敛,形成了严整之中又富于变化的 结体特点。在笔墨法度上,此作呈现出粗壮深 厚、笔力沉稳的用笔特色;在确立用笔端庄朴 厚的主体基调下,又不时出现率意之笔,尤其行书、草书笔意出没在字里行间,为画面带来 洗练空灵的审美内蕴。
《隶书七言绝句》融入 了书家的自我个性特色和绘画元素,有引画入 书的审美情致深含其中,显得更为耐看。其在 用笔、用墨上多为湿笔浓墨,且多注重墨色枯 湿及用水的变化,使作品显得厚重而秀颖,数 百年之后仍有水墨淋漓之感,不愧为高翔八分 书的精美之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GaoXiangLiShuQiYanJueJuShangXi.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