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郭店楚简丨儒道思维之下的书法表现本性归真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10-14 13:041070
1993 年,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楚墓中发掘出战国中晚期竹简,共 804 枚,为竹质墨迹。其中 有字简 730 枚,凡 13000 余楚国文字,由此郭店楚简成为目前现存的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的 内容均为先秦时期的典籍,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大量先秦书籍被焚毁,因此后世对先秦学术的 研究不得不进行推测和猜想。郭店楚简深埋在楚国贵族墓中,加上荆门纪山独特的土...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1993 年,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楚墓中发掘出战国中晚期竹简,共 804 枚,为竹质墨迹。其中 有字简 730 枚,凡 13000 余楚国文字,由此郭店楚简成为目前现存的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的 内容均为先秦时期的典籍,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大量先秦书籍被焚毁,因此后世对先秦学术的 研究不得不进行推测和猜想。

郭店楚简丨儒道思维之下的书法表现本性归真 郭店楚简 第1张

郭店楚简深埋在楚国贵族墓中,加上荆门纪山独特的土壤、地下水 及气候条件,郭店楚简才幸存至今。正是郭店楚简的发现,为先秦儒学的学术脉络提供了真实可 靠的史料依据,同时也为先秦书法隶变的研究提供了真实墨迹和原始素材。郭店楚简的发现,为 研究我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帛书、简册制度,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和有力的佐证。 

 一、郭店楚简的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最古老的宇宙生成模式,它向我们展示了先秦时 

期儒道两家并非对立而是和平共处及最为原始、最为朴素的真实信息和儒、道思维下的本性归真。 我国早期发现的楚简,大都数量少,保存状况较差,内容也仅限于医药、卜筮、司法文书以 及遣册和祭祷文书,关注者主要是古文字学者。而郭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文字多,篇幅长,全 部为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除了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战国墨迹资料,还向我们展示了早期道 家思想的真实原貌。由于郭店楚简的完整性和唯一性,因而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 成为文学界和书法艺术界分域研究的新焦点。 

郭店楚简丨儒道思维之下的书法表现本性归真 郭店楚简 第2张

 《老子》一书的原始面貌及其形成过程,历史上没有传承下来。郭店楚简中的《老子》,利 用竹简由长到短的变化表现由早到晚的先后顺序,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时代最早、文字最原始 的道家著作和先秦佚籍。除《老子》(甲、乙、丙)(图 1)、《太一生水》(图 2)等 3 种为道家学 派的著作外,其余《穷达以时》《性自命出》《六德》等 15 种均为儒家著作。根据“近古存真” 的普遍原则,有必要以郭店本《老子》为底本,还原真实全新的《老子》版本,为我们重建早期 儒、道之间的真实关系提供珍贵的原始资料。

今本《老子》十九章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有。”众所周知,“圣”和“仁义”是儒家推崇的德行,故绝弃此三者,显然流露出道家明确的反 儒倾向以及儒道两家在价值观上的截然对立。而郭店本《老子》(甲)曰:“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为弃作,民复孝慈。”“为”与“作”,意指人的有意作为,即非自然的、 非真情的行为。所谓“孝慈”,则指亲子之间真感情的自然流露,而不容有半点造作。

于是,《老 子》所要弃绝的便是“为”与“作”等,而这些又是儒家所鄙夷视之的。在这里所要绝弃的是矫 揉造作、非真情流露的一种思想和行为。可见原始的道家思想是没有任何反儒倾向的,儒道之间 的关系,并非后来版本所认为的二者针锋相对,而是和睦共处的。后来道、儒二者之间出现的争 斗,只是道家和儒家的弟子们互相争地位的结果。 

郭店楚简丨儒道思维之下的书法表现本性归真 郭店楚简 第3张

 事实上,就在郭店本《语丛》儒家著作中,就出现了把“为”“作”与“孝慈”相关联的文 字:“为孝,此非孝也;为弟,此非弟也。”郭店楚简《忠信之道》(图 3),是儒家文献中比较独 特的篇章,但它标举“忠”“信”,重视民生,有无为而治的倾向,颇受道家的影响。这一点为进 一步理解先秦儒家思想的演变以及儒道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史证。

今本《老子》中所内含 的儒道两家思想的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在郭店本《老子》中,提供的是儒道两家同源及互补的 文献资料,儒、道并不相互排斥,且二者形成互补的文化机制,这就是儒、道之间早期的真实关 系。郭店楚简的这些儒学著作,冲破了人们脑中错误和僵化的思维模式,成为孔、孟儒学思想的 “纽带”,并厘清孔孟之间的美学思想嬗变轨迹,真实再现和还原了先秦儒、道美学的本来面目, 对于研究先秦儒道学术的演变乃至先秦思想史、学术史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同时,郭店楚简对 怀疑中国传统文化的“疑古说”给予有力的回击。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中主要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之间的关系,诠释了最古 老的宇宙生成模式:“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 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这些论述让我们 认识到“水”贯穿于整个宇宙的生成过程,成为最早本民族的生态哲学观和审美观;又如郭店楚 简《性自命出》中:“喜怒哀乐之气,性也。

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善不善,性也;所善所不善,势也。凡性为主,物取之也。”这 些论述中以“礼”“乐”为主要内容,探讨“性”“情”“美”“恶”之间的关系,并强调“移情” 说,注重的是自我生命情感的影响以及物我交融,体现了先秦民族对宇宙、对自然的辩证性的认 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和美学思想,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念,这是 郭店楚简不朽的价值。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之祖。就其哲学思想的系统、全面及其深刻性而言,他不仅影响到先秦 诸子各家各派,而且对战国中期以后直至宋明理学等重大哲学流派都有深刻影响。如庄子看到鱼 “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因为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的。

如刘勰的“情往 似赠,兴来如答”,如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如孙过庭的“复有龙蛇 云雾之流,龟鹤花英之类”……中国书法自诞生以来,被赋予太多的生命意义,即将自身的情感 转移到观者身上,而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也毫不例外地受到儒道艺术精神的重要影响。郭店 楚简追求的是一种崇高的审美理想,它阐释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伦理倾向,也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品格,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既反映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成就,打开了历史、宗 教、政治以及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美学思想和智慧宝库,也有力抨击了黑格尔的“中国古代没有哲 学”的谬论。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说:“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学术史都需要重 写……郭店楚简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念,其意蕴在于人文精神,这是它不朽 的价值。” 探源郭店楚简中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实际上就是在探源涵盖书法在内“儒、道”思维之 下最原始、最朴素的文学艺术本性归真。 

 二、郭店楚简作为书法意识形态,具有楚系文字的地域性典型特性,是古代楚国先民精神、 文化、艺术、思想、哲学本性归真的集中反映。 

 迄今所见的古代简牍分为以下几种:战国楚简(含曾侯乙墓竹简)、秦简(含战国秦及秦统 一后)、汉简、三国及晋简,其中以楚简最早。

楚系文字简帛书大致有如下特点: 

 1.楚文字书写载体多样,有铜器、石器、货币、简牍、缯帛、玺印、封泥以及漆书的木器、 刻画的陶器、烙印的木椁等;

2.楚文字源远流长。西周晚期的楚公蒙钟便以其雄浑奇古令世人瞩 目,直到战国末期,楚简墨迹尚有许多遗存;

3.楚文字特点鲜明。楚文字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在 形体结构、词义及书写风格等方面形成独有的体系;

4.所载楚文字内容丰富。简帛中有古书佚籍、 官府文书、卜筮记录、捐赠遣册等,这些古人的真实手迹对书法研究的裨益不可估量,会成为我 们重新审视书法隶变新的突破点;

5.楚国经过不断开疆拓土,地域辽阔。由于战争和文化交往等 原因,汉疆南土、楚国旧地以及受楚人统制的附属国的文字也带有楚风,今天在出土的远离楚地 的墓葬中,楚文字时有发现。 东周初期的楚国文字与中原诸侯国并无多大区别。战国中晚期,也正是郭店楚简所处的时期, 我们发现楚文字与中原古文字有渊源关系,但又不尽相同,地域书风比较明显,且存在增减笔画 偏旁现象。

何琳仪先生在《战国文字通论》一书中将楚系文字异化特点归纳为:方位互作、形符 互作、形近互作、声符互作、形言互作、置换形符、分割笔画、连接笔画、贯穿笔画、延伸笔画、 收缩笔画、平直笔画、弯曲笔画、解散形体等异化现象以及两笔连写草化现象。

同时由于毛笔的 运用,古隶的波磔挑法在楚系中已出现,表现出楚人的新变精神和创新意识。过去书家认为篆隶 不能连笔,但现在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郭店楚简中率先有了连笔,有了草意和隶意,楚简的浪 漫风格跃然纸上。郭店楚简字迹清晰,字体典雅、秀丽,堪称美轮美奂的书法精品。同时,楚系 文字“兮”等字作为韵调的大量使用,成了楚系文字的外部标志。

这些元素均在郭店楚简中得以 体现。楚系文字除了遵循“六书”的普遍规律,还涌现出诸多诸候国所使用的特殊字形,它融合 着、发展着,它在侵略与交往中接受着其他文化,同时也推广着楚文化,而最终成为丰富而多元 的楚系文字。郭店楚简中的简化字形出现比其他六国文字要早一些,它为现今人们澄清繁简字并 用问题提供了可以研究的例证。

在一些通假字的利用上,也有一定的特色,这为当今人们使用篆 字创作拓展了思路。 楚文化,乃先秦时代一种历史悠久的区域文化。时间上讲,楚文化是随着楚国的发展而成熟 起来的。空间上讲,又是随着楚国疆域的不断拓展而扩散的。从文化性质来讲,楚文明更多地保 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同时也吸收了少量蛮夷文化的特点,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高 度发达且儒道兼容、“亦夏亦夷”的荆楚地域文化。漫长的积聚使楚文化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色, 它崇尚自由,富有激情,善于想象,善歌好舞,但也信鬼好祀,重神厚巫,原始文化的味道甚浓。 

而楚文化受道家“无为”“道法自然”“无意于佳乃佳”的处世原则和浪漫诡谲的神巫术文化的影 响及楚人的图腾崇拜,成就了楚系文学和书法的奇崛、崇尚新奇的艺术个性,成就了楚文化的博 大精深、精彩绝伦,并引导着楚人走向浪漫自由的境界。

千百年来,青铜冶铸的高度发展,丝织 刺绣的后来居上,竹简漆器的流光溢彩,老庄哲学的独树一帜,屈骚文学的浪漫优雅,美术乐舞 的动人心魄,漆器的神秘艳丽,楚人那种本性归真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如同《天 问》般的抒情,在文字及书写表达上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这些极具标志性的楚文化遗存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始终铭刻在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内核中,成就了湖湘文化,也成就 了中华文化。宗白华认为:“中国艺术境界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 空灵。”因此我们研究郭店楚简,须在儒道思维下考虑当时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 深入和理解。 

 三、郭店楚简重在书写性和实用性,以自然简约、快速、迅捷的书写方式,化繁为简,化圆 为方,化曲为直,开启书法审美的自觉——儒、道视野下的本性归真,清晰地诠释出篆隶书风演 变与脉络。 

 马宗霍《书林藻鉴》中说:“文字衍变,与世推移。书契初兴,形必至简,所谓物象之本也。…… 繁极必杀,故复减以趋急就而务省。其间更迭嬗蜕、率出于势之自然。”楚简书法恰恰处在中国 书法艺术的演变时期,即汉字从古文字系统的单一书体向后世文字系统的隶、楷、行、草嬗递发 展的过程。

姜寿田在《学术与思想——书学论稿》也指出:“总的来说,人们写字总是向着简化 的方向发展。中国书法在经历了繁化的殷周甲骨文、金文大篆系统的独立发展之后,至春秋战国 时期便出现简化的整体发展趋势——这可以视为隶变的先声。” 从汉字发展演变角度看,郭店楚简文字上承殷商甲骨文、金文,下接秦汉篆隶文字,对研究 汉字形体演变、古文字释读具有重要意义。

郭店楚简保存比较完好,墨迹比较清晰,内容丰富, 总的字数和单字的字数都非常大,且书写风格多样,艺术价值高,这些书写的真实墨迹,弥补了 先秦书法史上墨迹匮乏的缺憾,对我们重新认识隶书的产生、嬗变具有重要意义,为厘清隶书自 战国末期开始发生变化提供了新的史料依据。 

 郭店楚简以记录和实用为目的,书者以自己的审美观去书写,因此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 无论是笔法、墨法抑或章法,都充满了个性化和想象力。而这些自然简约、快速、迅捷的书写方 式,改变了篆书曲势、笔顺和结体的盘纡缠绕,化繁为简,曲直并用,方圆相融,以及结体上横 向取势,为隶书的酝酿成熟提供了技术上的先决条件,这既是隶变产生的必要条件,又是最终促 成隶变萌生、推动其发展的最终动因。 

 战国早期笔法以篆引为主,正锋取劲,结体风貌严谨而端庄,沿袭规整金文的书写特征。而 战国中后期的郭店楚简,用笔尤为灵动多变,由于左手持简,右手书写时不断调整笔锋,不断调 整书法角度,中侧锋互用;笔法有方有圆,有铺毫有侧锋,有悬针有垂露,有提按有转折。篆隶 一般认为不能连笔,但现在发现,郭店楚简文字率先有了草意和隶意,有了连笔。

它的点画线不 做平行列置,不论笔画曲与直,规律性差,单字内部点画无序无定型,且多呈回旋曲状。或点画 两端与中间对比明显,点画带刻意装饰;或点画中段略粗,行笔较快,两端与中间对比不明显, 点画不带装饰,自然呈现出诡异多变的字形。字体典雅,笔势清劲,逸逸草草,意态天然。

郭店 楚简书法恣意的笔法,不矫揉造作,并以奇逸的变化、丰富的内涵,蕴含了后世书法大量实用而 丰富的元素,也蕴含了书法特有的美质,成就了其特有本性归真的风貌。 王羲之《书论》说:“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凡作一 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

比如郭店楚简 中典型的古文蝌蚪笔法,如“者”,柳叶笔法如“妆”,在以后的隶书、行书、楷书中被广泛运用。 郭店楚简,它上承甲骨、钟鼎文的笔意及商周篆书佶屈的象形特征,却又摆脱了固定模式化的禁 锢,字距宽绰,疏朗灵动,风格似篆非篆,似隶非隶,既有古文之繁复,又不失今文之简易,故 而摇曳多姿。率意是郭店楚简的灵魂,从艺术美学角度看,率意虽然与当时的实用性有关,有一 点总是不会改变,那就是天道之下人的率真本性。

只是这些属于人的本性,被时代趋势所冲刷和 掩盖,尤其是在情态自由的状况下,自由灵动地书写,笔意放纵,还原了书写的本真状态,既保 留了全文的结构和用笔,也显露出浓重的抒情意味。用柔软毛笔在杀青的竹片上写就,透射出一 种天真烂漫、意趣横生的意味。

但它形成的自然情趣,是“无意于佳乃佳”,那种对自然美的追 求,流畅迅捷之余又不失干净利落,点画流转之际笔断意连,有一种变幻不居的流动之美,然而 整体上又从容不迫,留白有余,亦有章法可言,极耐玩味。透过那些精致的笔画仿佛构建起时光的隧道,我们能体味和感受到 2000 年前,书者的思想和智慧以及最朴素、最原始、最真实的书 写状态,体悟到游离在黑与白、动与静、轻与重、涩与滑中那份畅情达意的书写的快感,以及体 验到书者的精神面貌,儒道视野下的时代特征、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 

 郭店楚简自出土至今仅有 30 余年的时间,诸多文化研究学者都倾心于研究它的文字历史价 值和学术价值,而在书法取法和隶变挖掘方面的研究显然不够。一方面艺术观念滞后,艺术视野 狭窄,依然从事着常态的正、草、隶、篆、行书的常规书写;另一方面,楚简书法的带头人少, 楚简帛书法的创作骨干队伍力量偏弱。郭店楚简可以开阔视野,它不但对当今人们更加清晰、正 确理解儒道视野下古人传统文化艺术精神和中国特有的汉字发展脉络,也为当代书法界如何继承 与发展创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当代书法创新有了新的突破口和新途径。

郭店楚简虽然是以一 种民间俗体的形式来书写,但它因其保存比较完整、字迹清晰、字形优美、运笔遒劲、变化多样, 成为学习楚文字的最佳范本之一。作为墨迹,相较于商周后的鼎文而言逐渐摆脱刀刻痕迹而实现 了真正意义上书写的意味。它删繁就简,沿袭着书法的演变、继承与创新,因循而不守旧,既清 奇诡谲却又率真浪漫,并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与时代气息。

沃兴华说:“书法创作在结体造型上 要想数体俱入、字字意别,一个有效之方法就是借鉴古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和各种篆书中获取 灵感,字体书写渐趋一律,书法家的造型想象能力受到严重压抑,现代书法因而难于变形,建立 不起丰富对比性的构成关系。……要开掘上古书法,吸取其多变的结体形式。”研究楚系文字的 时代背景和隶变研究相结合,与甲骨文、金文、小篆、章草、行书相衔接,汲取更多丰富的艺术 营养,结合起来创作,只有当我们达到心手双畅、本性归真和率意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点画为依 托来表现作者情愫的时候,则我们或将会进入广阔无垠的境地。如果没有对书写动态的分析,只 停留在汉字理论的静态阶段,就会形而上学,缺乏对郭店楚简的书风演变和源流脉络缺少本质意 义上的认识。

 赵壹在《非草书》中说:“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析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透过郭店 楚简的书风,我们如能用儒道理念来规范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通过自身的不断修行和修炼,使生 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道的思想对个人是放逐的、自由的,主张无为,由无为中培养娴静文雅。 不造作,强调书写性,呈现出书法的本性归真艺术感染力。这就是道的玄机,也是书法最高境界 的本真表达。书法不是浮华的因果,而是“儒释道”思维下的本性归真。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GuoDianChuJianRuDaoSiWeiZhiXiaDeShuFaBiaoXianBenXingGuiZhe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