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研究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9-14 08:38180
内容提要:国画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绘画形式,兼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技法体系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学校教育中科学开展国画教学,既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充分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并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艺术审美意识与综合 素质。本文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国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旨在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容提要:国画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绘画形式,兼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技法体系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学校教育中科学开展国画教学,既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充分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并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艺术审美意识与综合 素质。本文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国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旨在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画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各地区学校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良 好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加强国画教 学的重要性:其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理解与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 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更能有效培养其审美能力与艺 术鉴赏能力。因此,教师须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合理 组织多样化国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传统艺术,细细品味 国画魅力,感悟作品精神内涵,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国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意境之美 

国画创作注重营造独特意境,优秀作品常呈现“画中有诗,诗 中有画”的艺术效果,使观者沉浸其中,切身体验国画艺术之妙, 并领悟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与人生哲理。从艺术本体论视角看,国 画意境指向精神理想境界,是创作者通过观物取象的创造性成果, 融入了个人真实情感与艺术风格。

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研究 国画教学 审美能力 第1张

图1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 浙江省博物馆藏

欣赏优秀国画作品时,有限画面 能引发无限思考,使观者品味到画外之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运 用虚实相生手法,将实景与留白有机结合,营造深远空间感,借助物象表达丰富情感,体现天人和谐理念。意境构建更强调艺术家与 自然的互动:通过日常观察与感悟,融合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最 终抵达物我合一之境[1]。 

(二)含蓄之美 

国画创作崇尚“以形写神”,历代优秀艺术家皆追求神似而非 形似。其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表现含蓄之美,通过简练笔触传递作 品丰厚内涵,寥寥数笔勾勒山川、花鸟、人物的神韵,为观者留足 遐想空间。创作中,艺术家情感表达含蓄内敛,不直抒胸臆而借景 抒情,借自然景物的精微描绘引导观者体悟深意。

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研究 国画教学 审美能力 第2张

例如“四君子” (梅、兰、竹、菊)形象的塑造,各具文化寓意与美好品格,既寄 托艺术家对高尚品德、坚贞节操的崇敬,亦彰显其独立人格的追 求。此种含蓄之美是中华传统美学的精髓,体现民族内敛的审美特 质,观者须基于自身文化修养主动解读画中意蕴。 

(三)气韵之美 

除了意境之美、含蓄之美,国画中通常还蕴含着独特的气韵之 美。国画气韵之美中的“气”指画面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动感,是艺 术家利用笔墨传达的内在能量;“韵”则指整体节奏的和谐统一, 使各部分元素交融呼应。国画中的气韵之美主要表现三方面。

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研究 国画教学 审美能力 第3张

图2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之无用师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

首先是线条墨色,借线条粗细、墨色浓淡表现物象形态与精神。比如在 我国山水画创作中,艺术家会借助线条粗细、墨色浓淡等变化传达 出自然山川的气势。其次是构图布局,画面的疏密、虚实安排,会 直接影响到气韵的流动。艺术家会通过合理运用留白,以“无”来 衬托“有”,增强作品画面的灵动感。最后是画面意境的营造,艺 术家会凭借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心境,利用艺术创作手法赋予国画作 品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创作出气韵生动的艺术作品[2]。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GuoHuaJiaoXueZhongPeiYangXueShengShenMeiNengLiYanJiu.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