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韩琦《信宿帖》师承探究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10-21 11:21450
【摘 要】韩琦不以书名于后世,且传世书迹较少,历代书家认为其师承仅限于颜柳之间。本文突破前人窠臼,试从《信宿帖》中探其对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等人取法,更加全面地了解韩琦书法风格形成原因。【关键词】韩琦;《信宿帖》;师承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韩琦为人正直,有“宋第一相”之美誉。曾与范仲淹共同抵御西...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摘 要】韩琦不以书名于后世,且传世书迹较少,历代书家认为其师承仅限于颜柳之间。本文突破前人窠臼,试从《信宿帖》中探其对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等人取法,更加全面地了解韩琦书法风格形成原因。

【关键词】韩琦;《信宿帖》;师承

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韩琦为人正直,有“宋第一相”之美誉。曾与范仲淹共同抵御西夏,有“韩范”之称。韩琦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为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另韩琦善诗文、书画

《宋名臣言行录》有言:“余暇则喜书札,素爱颜鲁公书,而加以遒健,自成一家,端重刚劲,类其为人。”[1]现有《信宿帖》《旬日帖》《观鱼轩诗刻石》等书法作品存于后世。诗文多见于《安阳集》中。韩琦凡到一处任职,便有为当地建造厅堂楼榭之习,徐度《却扫编》中云:“韩魏公喜营造,所临之郡,必有改作,皆宏壮雄深,称其度量。”[2]韩琦曾三任于相州知州,第一次为至和二年(1055年),《相州昼锦堂记》中载:“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3]韩琦到任后见州署后园遍地荒芜,廊庑堆满生锈的兵器,便以武康节度使名义上奏朝廷,新建甲仗库,并北移州署围墙,扩建园内面积,西为兵器库,中间营建堂舍,名为“昼锦”。《汉书·陈胜项籍传》记载:“项羽见秦宫已毁,思归江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4]韩琦取名“昼锦堂”,反其意而为之。昼锦堂竣,作《昼锦堂》诗,另请欧阳修作文以记之,有书《乞欧阳修记昼锦堂札》,欧阳修作《相州昼锦堂记》后,韩琦书《记成谢欧阳修札》以表谢意,此信札即《信宿帖》。并且立碑于昼锦堂中,欧阳修撰文、蔡襄书丹,邵必篆额,司马光撰《北京韩魏公祠堂记》于碑阴,世人称之为“四绝碑”。

韩琦《信宿帖》(图1)主要取法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等人,集众家之长。韩琦《信宿帖》用笔顺逆并用,方圆兼施,线条劲挺有力,清劲腴润,点画与纵向笔画厚重沉稳、浑厚刚健,笔画间多映带,有行书笔意;结体紧密,中宫紧凑,楷法严谨,字势疏阔朗畅,线条粗细对比强烈,变化丰富,整体寓崎侧于平正之中;章法纵有行而横无列,大小参差,错落有致,整体气息娟秀遒峻,力求平和蕴藉之气。

一、集三家之长

韩琦学褚遂良,主要在其用笔与字形结构。褚遂良用笔轻重转折细腻流动,提按顿挫变化丰富,线条劲挺,笔姿灵动,有行书笔意。王虚舟评其:“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动,笔尖之意,不可穷其端倪。”字形结构疏阔朗畅、空灵婀娜。观韩琦《信宿帖》,线条多细挺,粗细对比强烈,结体空灵之态应自褚遂良来。

韩琦《信宿帖》师承探究 韩琦 《信宿帖》 第1张

图2 韩琦《信宿帖》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阴符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李誉墓志》、颜真卿《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单字对比

如韩琦《信宿帖》中“无”与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中“无”字(图2),用笔与字形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用笔来看,横画起收多顿按,中部细劲,略带行书笔意;从字形结构来看,结体扁阔,横画舒展,竖画与点画整齐排列,秩序井然。韩琦又有所改易,如“无”字中主笔长横,韩琦多平直之态,而非像褚遂良有上弧之势。《信宿帖》中“宿”字与褚遂良《阴符经》中“宿”字对比来看,褚遂良用笔看似疏瘦,实则腴润,轻重转折细腻流动,提按顿挫变化丰富,结体疏阔朗畅,姿态空灵婀娜;韩琦字中流露出疏阔朗畅与空灵婀娜之气,与褚遂良极为相似。

韩琦《信宿帖》师承探究 韩琦 《信宿帖》 第2张

图1 韩琦《信宿帖》

韩琦取法欧阳询,主要在其结体。欧阳询楷书用笔方圆兼备、遒劲又不失婉润,楷法严谨,中宫紧凑,字形偏瘦长,重心上移。字内线条排列等距,长线条向外伸展,整个字外轮廓呈菱形状,斜画紧结、字势险绝,又寓险绝于平正之中。据传为欧阳询所作书法理论著作《八诀》中所言:“四面停匀,八面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5]可相印证。韩琦《信宿帖》中某些字在字形结构上与欧阳询相类似。如“奉”“退”等字。

从韩琦《信宿帖》中“奉”字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奉”字对比来看,韩琦“奉”字的结构与欧阳询所书“奉”字大体相同,欧阳询的楷书结体特点便是“险绝”,中宫紧凑、法度严谨。韩琦与欧阳询“奉”字横画右上倾斜,短线条之间等距,撇画的行笔轨迹均为起笔后右下行笔,起笔位置位于第一横靠左,整个撇画的行笔路线与倾斜角度相同。此外,韩琦还取法欧阳修长线条拉长的特点,捺画与竖画伸展拉长。

横向笔画收敛等距,纵向笔画伸展拉长,整个字的重心上移、中宫紧凑,“奉”字外轮廓为菱形,字势险绝又寓于平正之中。韩琦《信宿帖》中“退”字可见欧阳询影子,与欧阳询《李誉墓志》中“退”字对比来看,韩琦《信宿帖》“退”字中竖画笔画,韩琦取法欧阳询线条向内收敛之势,又取欧阳线条之刚健。另“退”字中韩琦将走之底中第二笔处理得更加紧密,捺画舒展,使字中宫更为紧凑,字内空间变化丰富,疏密对比强烈,字势更为险绝。

韩琦取法颜真卿主要表现在其中锋用笔,以篆法入楷,点画、线条厚重沉稳,富含“篆籀气”,以及颜真卿拙朴古雅、苍古沉雄之气。此外,韩琦《信宿帖》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取法颜真卿独有的捺划与勾划。颜真卿捺脚呈“燕尾”状;勾画出锋处,多采用下压旋转笔毫,后抬笔出锋。泰不华跋《信宿帖》云:“端谨遒劲,得鲁公法为多,垂绅正笏,端居廊庙之气,蔼然见于纸墨间。”如“可”“文”等字。

以韩琦《信宿帖》中“可”字为例,与颜真卿《麻姑仙坛记》中“可”字对比来看,可见韩琦汲取颜真卿独具特色的勾画,以及纵向笔画的厚重与外拓之势,长横画起笔与收笔处也多内敛含蓄。颜真卿独具特色的勾画不仅体现在“可”字之中,《信宿帖》中凡有带钩笔画之字,韩琦均用颜真卿下压旋转笔毫,后抬笔出锋之法。

《信宿帖》中“文”字与颜真卿如出一辙,尤其体现在其捺画。以《信宿帖》中“文”字为例,与《颜勤礼碑》中“文”字对比来看,颜真卿捺脚呈“燕尾”状,融隶法入楷,取隶法“蚕头磔尾”为“燕尾”。韩琦将颜真卿这一特点融入在自己作品之中,使作品带有古雅拙朴、苍古沉雄之气。除“文”字外,《信宿帖》中凡带捺画之字,韩琦均用“燕尾”。

二、师承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之可能

五代之世,干戈频仍,天下凋敝,国家几无宁日,文坛风流扫地,使大量书迹惨遭损毁。然时代衔接,积习未忘。北宋前期,书坛主要呈现两种现象,一为延续晚唐五代时风,二为“趋时贵书”。宋代开国帝王宋太祖武将出身,对书法也饶有兴趣。《铁围山丛谈》云:“太祖书札有类颜字,多带晚唐气味。……往往跋云‘铁衣士书’,似仄微时游戏翰墨也。”[6]至宋太宗,其充分利用降臣之书法特长,虚心请教,为北宋书法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学颜:北宋中期,欧阳修对时局甚为担忧,试图以自身之力改变现状。欧阳修对唐人书法极为推崇。《集古录》中云:“自唐末兵戈之战,儒学文章扫地而尽。圣宋兴百余年间,雄文硕学之士相继不绝,文章之盛,遂追三代之隆。独字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踪唐室,余每以为恨。”“[7] 余之所录如于学、高骈,下至楷书手陈游环等书皆有,盖唐之武夫悍将暨楷书手辈字皆可爱,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8]又云:“余尝与蔡君谟论书,以谓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9]又欧阳修重视书家人品,对颜真卿尤为敬慕。

文云:“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1“0] 鲁公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11“] 余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虽多而不厌也。故虽其残缺,不忍弃之。”[12]韩琦与欧阳修交往甚密,且韩琦与欧阳修为人刚正不阿,书学观均为“以人品论书品”,韩琦对颜真卿的人品与书法甚为喜爱。韩琦曾言:“余暇则喜书札,素爱颜鲁公书。”另韩琦《信宿帖》蔡景行跋文:“今观二帖银钩铁画,出入于唐贤颜柳之间。”泰不华跋文:“魏公所书二帖见示端谨遒劲,得颜鲁公法为多。”

“鲁公为唐之忠臣,魏公为宋之圣相,故其书法之妙,亦相仿佛若是也。”文彦博《寄相州待中韩魏公》并序:“晋公名画鲁公书,高出张吴与柳虞。幸得魏公挥宝墨,缘公楷法亦颜徒。”[13]又欧阳修作《集古录》时需广集资料,颜真卿《宋公(璟)碑》二本,便得于韩琦,《欧阳文忠公集》中记载此事,文云:“修启辱示谕边备有伦此巳得之传者久矣,阅古事迹尤见大君子之用心,动必有益于人也。……今者人至又惠宋公口二本事迹辞翰可令人想慕张迪,口并八关斋记此之所有,聊答厚赐,某惶恐。”[14]学欧:景祐三年,韩琦任右司谏,范仲淹奉诏回京,知开封府,为京师府尹,二人同朝为官。

范仲淹因言:“进退近臣不宜全委宰相,又上《百官图》指其次第。”[15]吕夷简以“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之罪将范仲淹贬谪饶州。韩琦、余靖、尹洙、欧阳修、苏舜钦等皆为其进言,蔡襄作《四贤不一肖》记载此事,流传于时。范仲淹被贬饶州后,此地盛行欧阳询之书,范仲淹将其拓千本卖于京师。

惠洪《冷斋夜话》中记载此事,文云:“范文正公镇鄱阳……时盛行欧阳率更书(荐福寺碑),墨本值千钱。文正为具纸墨打千本,使售于京师。”[16]此时韩琦于京师任职,韩琦或许可见范仲淹所售《荐福寺碑》拓片。另又有学者认为韩琦曾学柳公权,韩琦《信宿帖》蔡景行跋文:“今观二帖银钩铁画,出入于唐贤颜柳之间。”韩琦应是从柳公权上追欧阳询、颜真卿。

因此,韩琦在楷书中用笔与字形结构,追根溯源应是从欧阳询、颜真卿而来。韩琦不以书名世,且传世书迹较少,故历代认为其师承仅限于颜、柳之间。然颜真卿、柳公权书法风格的形成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取法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正如苏轼评颜真卿与柳公权,文云:“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17]学褚:北宋初,宋太祖历经五代战乱,为宋室长治久安,制定“以文治国”之政策,并立下“誓不杀大臣及言事官”,因此官员多以忠义自诩,纵横议论,以操守直节相吹嘘。韩琦更是“以天下为己任”,对忠义之士极为推崇。韩琦学褚,由人及书,褚遂良为“书如其人,人书俱佳”之代表,另韩琦将褚遂良之特点进一步夸张。

此外,韩琦学褚,从颜真卿来,师师之所师,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形成得益于褚遂良,王澍《竹云题跋》中称:“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稍险劲则为薛曜,稍痛快则为颜真卿,……步趋不为尺寸则为薛稷。”[18]综上所述,韩琦于政治、军事才能之外,又擅长诗文、书画。现存作品有《信宿贴》《旬日贴》以及少量刻石作品存于后世。从韩琦《信宿帖》中考其师承,韩琦集褚遂良之字势疏阔朗畅、线条之粗细变化丰富、行书笔意入楷;欧阳询之字势险绝、中宫紧凑、法度严谨;颜真卿之厚重沉稳、“燕尾”等特点于一身,自成一家。

参考文献:

[1]朱熹,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一[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241.

[2]徐度.却扫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四十八[M].元刊本,609.

[4]班固.陈胜项籍传:汉书今注[M].南京: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

[5]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卷三[M].《四库全书》本,207.

[6]蔡係.铁围山丛谈: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3:24.

[7][8][9][10][11][12]欧阳修.集古录:卷四[M].《四库全书》本,114.

[13]文彦博.文潞公文集:卷六《寄相州待中韩魏公》并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83.

[14]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书简卷五[M].元刊本,2299.

[15]汪圣铎点校.宋史全文二:卷七[M].北京:中华书局,359.

[16]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二[M].《四库全书》本,17.

[17]苏轼.东坡全集:卷九十三[M].明津逮祕书本,2632.

[18]王澍.竹云题跋[M].《四库全书》本,2623.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anXinSuTieShiChengTanJiu.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