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立于东汉中平三年(公 元 186 年),为谷城旧吏韦萌等为张迁 立的去思碑。碑高 292 厘米,宽 107 厘米,厚 20 厘米。碑阳文 15 行,满 行 42 字,凡 567 字,字径 3.5 厘米, 隶书。碑阴刻立碑官吏 41 人衔名及出 资钱数,计 3 列 41 行 323 字,字径 3.5 厘米,亦隶书。额篆“汉故谷城长 荡阴令张君表颂”,竖列 2 行 12 字, 字径 9.5 厘米。
《张迁碑》于明初出土, 立于东平儒学明伦堂前。当时,铭文 尚完好可读。明正德间,都穆《金薤 琳琅》始著录,时仅缺五字。1966 年 移岱庙炳灵门内,1983 年又移置岱庙 碑廊保护。 篆书发展到汉代,由圆变方,史 称汉篆,《张迁碑》碑额即是典型代表 (见图 1)。清方朔称 :“碑额十二字, 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书中缪篆。”此时隶书已普及,碑阳正文 和碑阴题名即是汉隶代表,且艺术水 平极高。《张迁碑》的审美特质,不仅 强烈地表现了汉代浑然朴实的时代特 征,同时也构成了汉代碑刻艺术重气 势、讲古拙的基本风貌。明王世贞说 : “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趣,终非永 嘉以后所可及也。”清孙承泽说 :《张 迁碑》“书法方正尔雅,汉石中不多见 者。”清郭尚先认为 :“汉碑严重平硬, 是碑为冠。”清刘熙载《艺概》称:“汉 碑萧散如《韩敕》、《孔宙》,严密如 《衡方》、《张迁》,皆隶书之盛也。”清 杨守敬《平碑记》:“学隶,宜从《乙 瑛碑》入手,近人多宗《张迁》,亦适 中。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 碑阴尤明晰,而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 此源始于《西狭颂》,流为黄初三碑(《上 尊号奏》、《受禅表》、《孔羡碑》)之折 刀头,再变为北魏真书《始平公》等 碑。”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张 迁表颂》其笔画直可置今真楷中。”
《张迁碑》艺术特点 :
结体方严高古,宽舒茂密 ;用笔 以方为主,笔致多变化,朴厚中有雄 秀之气。碑阴隶书尤为明显,意态雄 健而高古。此碑与 1973 年出土的《鲜 于璜碑》、三国《孔羡碑》风格极为相近, 同为隶中多用方笔的典型。《张迁碑》 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书法造 诣极高,多为后人效仿。在隶书的形 成过程中,笔法由圆变方,此碑是汉 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它不以秀逸取 胜,而是率真质朴、方朴古拙、峻实稳重,与东汉其它众多碑刻相比另具 一番气象,风貌极为强烈,堪称神品。
(一)用笔方峻,方朴古拙。此 碑用笔是典型的方笔,取势平直,运 笔劲折,起落笔恰似昆刀切玉,方折 凝重。用笔方整是秦以来隶书技法发 展的总趋势,而《张迁碑》在这一发 展过程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它在极意波发的同时,使点画的 形态、笔致的力度和字意的抒发,同 方整的用笔更为妥帖、协调地联系在 一起,使之更显示了方劲高古、拙朴 淳厚的艺术魅力。它落笔稳健,运笔 劲折,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 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力感强 烈,线条极具表现力。此碑在线条的 构筑上强调积点成线,使每个点步步 为营,力注笔端。
(二)线条雄浑,气象沉着。线 条粗细相间,对比强烈。粗者粗犷有力, 厚实奔放 ;细者含蓄深沉,内敛雄浑。 整体以较长的粗线条为主,较短的细 线条为辅,然两者相辅相成。另外, 线条直曲结合,方劲沉着,多平直朴实, 沉着痛快,方折意味浓厚。
(三)结构多变,险中求平。其 一,扁平匀称,端庄大方。此碑在体 态上多取横势,字形以扁平为主,同 时以长、方为辅,风貌古朴。在横向 上比较开张,纵向上则较为收敛,而 长和方的体态则是根据笔画的繁简而 产生的,在整体布局上起着协调变化 的作用。其二,错综揖让,生动丰富。 每个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非常谐和,讲究相互交错穿插,使每个部分都 成为具有生命力的个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变化极 为丰富。其三,辩证统一。隶书多以左右波发取势,故 字形多呈平扁状。而此碑,结字却方正峻古,点画的组 合穷尽变化,拙中藏巧,险中求平。这种结体特征主要 由欹正反差、大小对比、曲直相间三大因素构成,使之 更具有古拙之意。《张迁碑》空间分割关系错综复杂,对 比异常强烈。如上紧下松、上松下紧、左疏右密、左密 右疏等等,做到了密不容针、疏可走马的矛盾调和,其 空间对比丰富而多彩。它笔致雄健,气势磅礴,结体方 整丰腴,字里行间透出沉雄浑肆气息。同时,充溢着古 拙、天然的韵致。许多字看似不衫不履,或上下左右错位、 或粗细不均、或轻重失调、或方圆相斥,但总体却有一 种自然天趣,足以品得隽永之味。
(四)上松下紧,压低重心。对点画和结构调控,犹 如将军用兵布阵,胸有成式、指挥若定、无一不妥 , 往往 有令人始料不及击掌称绝的佳构。不少上下结构的字,下 部压到几乎无法安排,却能归于安稳,可谓“化险为夷”。
(五)气息浑肆,雄强朴茂。此碑在众汉碑中,是以 阳刚之美见长的。其点画方峻浑厚,笔致雄健酣畅,结体 方整丰腴,气势磅礴郁积,字里行间时时透出沉雄浑肆的 气息。这种气息,同时也充溢着古拙、天然的韵致。隶书 以篆书为宗,在其演变过程中,总免不了尚未蜕化掉的痕 迹(附图 2《张迁碑》整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anZhangQianBeiShuFaYiShuShangXi.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