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以来,中国画收获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人物画领域尤为突出。在我国绘画史上,黄胄对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被奉为“中国人物画史上里程碑式的画家”。本文以黄胄生平与学习经历为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探讨黄胄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及黄胄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胄;水墨人物画;艺术特点
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与西方绘画观念的交流、融合中,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如何推进水墨人物画的传承弘扬,是当代画家需要思考、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图1 黄胄 秋原放牧 146cm×367cm 1987
黄胄作为20世纪中国人物画大家,在继承传统水墨人物画的基础上,从积墨、技法、题材等不同方面进行探索革新。这不仅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变革发展,还为当代水墨人物画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1]基于此,对黄胄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黄胄生平与学习经历
黄胄(1925—1997),出生于河北蠡县,原名梁淦堂,自幼家境贫寒。在其绘画生涯中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但源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其立志成为一名画家。1942年,黄胄跟随朝鲜族画家韩乐然在八百里秦川徒步考察、写生,在此期间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西方绘画技巧。1943年,黄胄师从西北大画家赵望云,开始了其对中国画的潜心学习。
图2 黄胄 谈心 180cm×141cm 1964
1945年,黄胄跟随画家司徒乔前往黄泛区写生,归来于西安首次推出个展“河南黄泛区速写画展”,由此对画家绘画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身处社会动荡年代,黄胄始终与苦难为伴。尽管如此,他一直怀揣着刻苦学画的赤诚之心,最终天道酬勤,自学成才,成为一代大家。有别于众多画家,黄胄对速写青睐有加。
在他看来,为让速写与中国画笔墨充分融合,必须坚持用毛笔画速写。其后他凭借精湛的绘画技艺,让笔墨展现出极强的表现力,创作出大量令人惊叹的作品。黄胄还极具创新精神,其不拘泥于传统,将写意泼墨与传统重彩融合,在绘画创作上另辟蹊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创新发展。[2](图1)
二、黄胄水墨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一)线条特点
由黄胄的水墨人物画不难发现,画家对线条的运用富于变化且挥洒自如。黄胄的水墨人物画强调以线造型,但他并没有固守传统水墨人物画线描技法,而是采用了流畅自如、不受拘束且颇具表现力的线。众所周知,大多数画家在绘画时都会尽可能避免用复线,而在黄胄的作品中则经常出现不断重复的线条。
图3 黄胄 庆丰收 150cm×280cm 1959
一般而言,画作中对复线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对画面内容进行补充、调整,抑或为了提升画面层次感,让其变得更为丰富。而黄胄作品中对复线的使用,则有别于这种强调笔墨精准巧妙的追求。在他看来,一笔不准可以再来一笔,线没有画准,无须擦掉,就让它们都存在着,最后总有一笔是准确的。
黄胄在画面中切实保留了创作时的各种感受,让画面同时留存着创作过程和创作结果,以此形成了黄胄水墨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复线这一表现手法,不仅可实现对绘画造型的不断提炼,还可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及表现力。通过将复线表现手法与传统水墨人物画融合,黄胄的水墨人物画显得更为立体:尽管不存在明暗光影变化,却给人以厚实之感,营造出一种别样的韵味,使中国画的用线方式趋向多样化。
(二)造型、构图特点
黄胄水墨人物画在人物造型、构图上颇具特点。首先,在造型方面,画家作品中人物造型侧重于写实,但同时其并不局限于对人物面貌皮相的精准呈现,而是讲究在认真分析后恣纵挥洒,让人物造型在清雅中展现出一种豁达不羁的气质。值得一提的是,在该种独特造型表现中还有对造型细节的深入刻画。
图4 黄胄 运粮图 69cm×69cm 年代不详
换言之,在造型表现上,画家一方面追求对人物精神气质的表现,另一方面追求对人物外观细节的刻画,以此通过对人物外在的表现实现对其内心世界的精准展现,切实做到形神兼备。在画面整体上,黄胄尤为讲究对虚实、疏密、动势等的协调处理。其下笔大开大合、一气呵成,让画面显得生动活泼,同时在细节处理上也没有丝毫懈怠,对人物神情、肢体细微动作都进行了细致刻画。
这一造型手法,让黄胄的作品总能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构图方面,黄胄讲究画面的协调、均衡,通过对留白的巧妙应用,寥寥几笔将各种动植物用作点缀,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地将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营造得恰如其分,给观者带来美的体验。[3]另外,黄胄在一些画作中还对传统山水画散点透视法进行了应用,依托这一传统构图技法让画面布局变得更为自由、宏大。(图2)
(三)色彩特点
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应用经历了由简到繁、由单一到丰富的发展过程,传统中国画以笔墨为重,以色彩为轻。而随着西方绘画用色观念的引入,中国画家对色彩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黄胄水墨人物画在用色上颇为大胆,他通过将传统中国画中的墨色与油画、壁画、水彩中的用色观念相融合,创造出兼具传统特色和鲜明色彩表现的用色形式。
在黄胄作品中,有别于传统中国画的用色特征,其色彩除去用以表现各种物象的固有颜色,在传递人物情感、营造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黄胄偏好构建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并以此表达人物情感。画家通过对人物衣着、画面背景、道具等物象色彩的对比设计,很好地传递了人物情感,提升了画面表现力。
图5 黄胄 赛牛 147cm×95cm 1983
以黄胄作品《庆丰收》(图3)为例,其创作于1959年,画面对新疆当地各族人民在丰收之际的幸福、喜悦之情进行了定格。在用色上,画家将红色、黑色用作主基调,再搭配各种人物身上的红色、蓝色、绿色、灰色等颜色,富于变化又互为对比,人物特色得到充分凸显,整个画面沉浸在一种欢快、和谐的氛围中。[4]在其作品《运粮图》(图4)中,画家借助明亮的桃红色来描绘盛开的春花,与画面人物衣着颜色形成对比关系,刻画出一派富有生机的生活景象。
另一方面,黄胄还善于应用各种色彩,来营造氛围。例如在其作品《高山牧场》中,画家通过对绿色、蓝色等颜色的搭配应用,营造出了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和谐、宁静的生活气氛。在其作品《赛牛》(图5)中,画家通过对墨色、红色、大面积留白的应用,让观者可充分领略到藏族小伙赛牦牛时紧张、激烈的场景气氛。
黄胄水墨人物画的色彩应用,对传统水墨人物画中的简单着色与传统工笔重彩画中见色不见墨的两个极端进行了中和,不仅可进行浓墨表现,引入大面积明亮色彩与其形成对比,还可利用水墨渲染,搭配淡彩,形成一种不拘泥于传统的独特创作风格。
三、黄胄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中国画不管是人物,还是山水、花鸟题材,画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画家对笔墨的运用水平。为能够更好地用笔墨刻画人物,黄胄经常通过画毛驴来提高笔墨水平。在西方绘画观念影响下,不少画家将西方绘画的块面、光影与中国画结合起来,使得中国画用笔、用线显得十分板滞,陷入“有形无神”的尴尬局面。尽管黄胄的笔墨与传统中国画标准存在一定偏差,但其水墨人物画很好地契合了中国画所追求的“形神兼备”和意境表达,并且其画作并不受制于西方绘画法则,而讲究对人物形象的自然表现。
同时,黄胄的水墨人物画根植于生活,细致入微地刻画人民形象,尤其是为边疆少数民族描绘了一幅幅壮美多彩的生活画卷。黄胄多次前往新疆,在那里,画家不羁、敏锐的个性与边疆各族人民大气豪爽的性情产生了奇妙的碰撞。在美不胜收、多彩斑斓自然风光的浸润下,黄胄创造了理想的绘画表现形式,赋予其画作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慷慨激昂的气质。黄胄水墨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存在。
20世纪50年代至今,黄胄水墨人物画在绘画领域赢得了广泛关注。其画作凭借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及丰富的精神内涵,让画家得以享誉海内外画坛,深受社会各界人士青睐。黄胄水墨人物画不仅强调造型,笔墨灵动,线条苍劲,还彰显了画家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因而颇具感染力,可让其沉浸其中。黄胄被誉为新时代历史画卷的创作者,其水墨人物画充分展现了国人的精神风貌及时代特征。其绘画观念、创作技巧为当代水墨人物创作带来了极大启发。
结语
黄胄水墨人物画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其开拓创新的艺术实践精神,是当代画家学习的榜样。在未来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浪潮中,黄胄的艺术作品及精神遗产,将继续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会影响更多的艺术家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应有之力。
参考文献
[1]邱延晖. 浅论黄胄艺术作品的艺术特点[J]. 文学艺术周刊,2024(22):42-44.
[2]白瑜. 浅述黄胄人物画的艺术特色[J].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2023(2):54-56,60.
[3]王芳. 笔随意使 墨由情生:论黄胄水墨人物画的特色[J]. 美与时代(下),2016(2):39-41.
[4]李辉. 浅谈黄胄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笔墨语言的创新[J]. 国画家,2020(5):63-65.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uangShuiMoRenWuHuaDeYiShuTeDianYanJiu.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