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原称《急就篇》, 是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世传本共 32 章,每章 63 字。作者史游,西 汉元帝时(公元前 48—前 33 年) 官黄门令。《急就篇》书名,据宋 王应麟解释 :“急就谓字之难知者, 缓急可就而求焉。”这部书在魏晋 间很流行,当时的书家往往多有写 本。历代章草《急就章》写本,以 传为三国时皇象所书最古。宋克临 习章草书,即从此书得法。《急就篇》 在唐以前,因为辗转传写,内容颇 多讹脱。
《急就章》的书体,是当时从 隶书中解化出来的一种新兴草书, 人们把这种草书叫做“章草”。章 草后来又经过演化变革,成为流传 到现今的草书——“今草”,这是 草书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 宋克的章草,在书史上影响 极大,延续赵孟 、邓文原的风格 又有所发展,融入了今草和行书的 写法,更加流利、矫健。
《急就章》(局部) 明 · 宋 克纸本墨迹 13.8cm×232.7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宋克传世 书迹颇多,计有《李白行路难》《七 姬志》《杜子美诗》 《定武兰亭跋》 《刘桢公 诗》《形增影古诗》《急 就章》《书孙过庭书谱》等,均为 墨林至宝,翰中精品。其所书《急 就章》,不只一本,现存的就有北 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和天津艺术博 物馆藏本。此卷十接纸 1900 余字, 一笔不苟,心手相应,其书艺已臻 极境。除书法价值外,此卷对《急 就章》章草、正书二体的互释,以 及文字脱佚伪误的校勘等都具有 重要价值。
宋克(1327-1387 年),字仲温, 吴郡长州(今苏州市吴县)人。居 南宫里,号南宫生,人称南宫先生。 宋克能行、楷,而章草尤佳,为明 初闻名于书坛的“三宋二沈”(三 宋指:宋克、宋广、宋璲 ,二沈指: 沈度、沈粲)之一。清杨宾《大瓢偶笔》中说 :“二沈三宋俱有名于 国初,余仅见仲温书,谓可追拟古 人。其他皆未主见,以意度之,二 沈自是朝体,但未识仲珩。昌裔何如仲温耳。”
宋克自幼便博涉群书 , 因其 性豪爽,身躯魁伟 , 喜击剑走马, 有 任 侠 之 举, 家 中 蓄 养 门 客 甚众,喜饮好博 , 家财丧失。元末动 乱之时,意欲建功立业,北走中 原,举义旗而起事,不意中道受 阻,遂溯江游金陵,入浙江之金华、 会稽诸山,搜奇揽古。归家后因 其以气节而闻名乡里,张士诚屡 欲招其为幕宾,皆谢辞不赴。闭 门家居,辟一室,内藏历代法名 帖、周秦鼎,专心书画,日游其 间不以为倦,诗文亦名于时,与 吴门文士高启、张羽、徐贲、陈 则等为友,时称“十才子”。
晚年 (明洪武初)曾任陕西凤翔县同知, 不久又辞官还乡。在他隐居期间, 与 杨 维 桢、 倪 瓒 等 人 相 交 甚 契,以 诗 文 相 酬 唱。 特 别 是 杨 维 桢, 非常喜欢宋克的书法,若有新作 诗词,常请仲温书之。宋克学书 取 法 高 古, 从 魏 晋 上 溯 草 隶 之, 尤其是对皇象的《急就章》深有 研究。
相传,宋克曾师从元代的 著名书家饶介,深得其用笔之法, 且其于书十分用功。据《明史· 文苑传》谓 :“克杜门染翰,日费 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其真书 出自钟繇,行草兼二王及皇象《急 就草》之遗意,清劲古雅。最难 能可贵的是,他将章草融合到他 的行草中去,而别开生面。
吴宽《匏 翁家藏集》评其书谓 :“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 而风度翩翩可爱。”可谓中的之语。 此卷,为明洪武二年(1369 年) 宋克 40 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 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 离”。
其书法行笔劲健,章法严密, 气势相连,首尾相顾,给人以“结 意优美”的感受 ;用笔流畅,行、 草相杂,结构多变,笔意健峭,古 雅微存 ;粗犷的波脚与瘦劲的笔画 巧妙结合,相映成趣,较之赵孟 所临《急就章》更为生动精采,富 有感染力,又具有今草的灵性、跌 宕的艺术情趣。这是章草发展到宋、 元以后而形成的新风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ieYiChunMeiGuYaWeiCunSongKeZhangCaoJiJiuZhang.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