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菊香沁石——元·佚名《丛菊图》赏析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9-30 10:24910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其特别的象征。 中国人自古爱菊、崇菊,与民族文化传统一脉 相承。菊花的象征意义,首先在于表现人的正 直、崇尚高雅与清净隐逸的品性上。自东晋陶 渊明赋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始, 人们便对菊花性格坚韧、孤傲冰清的气节在认 识上趋于一致,并且将菊花与梅、兰、竹合称 为“四君子”;其次,菊花也常被一些文人与 诗家作为抒发自...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有其特别的象征。 中国人自古爱菊、崇菊,与民族文化传统一脉 相承。菊花的象征意义,首先在于表现人的正 直、崇尚高雅与清净隐逸的品性上。自东晋陶 渊明赋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始, 人们便对菊花性格坚韧、孤傲冰清的气节在认 识上趋于一致,并且将菊花与梅、兰、竹合称 为“四君子”;其次,菊花也常被一些文人与 诗家作为抒发自身伤感情绪的重要载体。

比如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曰: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把自己对丈夫 的思念之情浸入菊香之中;再者,因为九九重 阳节与菊花农历九月盛开的巧合,使菊花被赋 予吉祥高寿之意,深受人们喜爱。 赏菊的人越多,将菊花作为艺术表现对象 的艺术家就越多。宋代已经有画家关注于菊。 

菊香沁石——元·佚名《丛菊图》赏析 丛菊图 第1张

《丛菊图》元·佚名  绢本设色 139.8cm×7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流传下来的《丛菊图》,以扇面形式描绘之,初显当时画菊之一斑。元人所作的《丛菊 图》,较之南宋那幅《丛菊图》,在形式和内 容的丰富性上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扇面乃小品 之作,尺幅较小,内容亦相对比较单薄;而元 人之作已是气势充盈、画面繁复的菊花题材的 巨幅创作了。 

元代所传《丛菊图》在创作上有其独特之 处。画家在以绢为材质的画面上,塑造了上百 朵盛开的菊花,色彩以奶白色为主,辅之以浅 蓝、紫色、淡紫以及浅黄等不同色泽的花朵。 花多而不娇艳,花头以硕大为主,参差以平 顶与攒顶的不同形态;菊的枝梗作为花头的支 撑,基本上以中锋勾出,线条遒劲有力、疏密 自然;菊叶虽然多有重叠,但层次清晰犹如天 成。 

此幅《丛菊图》的最大特点,在于画家 对菊花生长环境的匠心独运。画中绘有湖石, 但在形体的塑造上却不拘泥于湖石本真的简单 还原,而是似石非石,初赏之下与树颇有几分 相似。湖石用笔简括,洞眼颇多,玲珑通透; 菊花绕转于湖石四周,与灵石相伴而生,清香 四溢。菊花的散布与湖石的嶙峋之状、坚韧之 质,以及菊的傲骨品格共同奠定了此图的不俗 格调。

在画面的中上方,画家还绘有几只蝴 蝶、蜂、蝗,以此来增加画面的生动性,使 整幅作品鲜活起来。对于此图所表现的场景来 源,评论界提出两种猜想:一是某位大户人家 的后花园,一是野外秋景。其中,有人依据对 画面中“奇石、溪涧、湍泉”等场景元素的分 析断定(参见《故宫书画录》卷八),此图描 绘的应为野外秋景。 

花鸟画在东晋与南北朝时逐步为画坛所 关注,至五代、两宋时期趋于成熟。虽然其独 立成科的时间要晚于人物画山水画,但它与 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程度并不亚于两者。在古 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工笔花鸟画占据主体地位,历代流传的花 鸟画名作便多以工笔画 为主。

《丛菊图》一图 的特质,足以证明工笔 花鸟画所具有的优势。 此图花虽繁多却不杂 乱,花姿亦正侧俯仰而 多变,花头形体肥硕而 圆润,花梗穿插自然有 序,花叶虽多有叠加却 层次丰富,整幅作品带 给观者以大方雅致的审 美感受。 花好众人捧,赏 菊留名篇。唐代黄巢的 《不第后赋菊》给人以 豪情:“待到秋来九月 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 尽带黄金甲。”而元稹 的《菊花》一诗则更显 自然:“秋丛绕舍似陶 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 开尽更无花。”这两首 赏菊诗中提到的“百花 杀”“更无花”,都将 菊花的尊与荣推向极 致。 通过对元代佚名 《丛菊图》的赏析,使 我们加深了对诗人吟菊 意境的理解,同时也在 这种极致中品赏菊花带 来的阵阵清香!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标签丛菊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uXiangQinShiYuanMingCongJuTuShangX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