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豪迈入神韵 潇洒出风尘·吴琚《桥畔诗轴》

书画艺术网书画天地2025-09-30 10:20990
吴琚,生卒年不详,字 居父,号云壑,南宋著名书 法家,主要活动于宋孝宗、光 宗和宁宗三朝。南宋乾道九年 (1173年),吴琚以恩荫授临 安府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 安军节度使,位至少师,判建 康府兼留守,世称“吴七郡 王”。谥忠惠。《宋史》录有 其小传,附于其父吴益之后。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据 《全宋词》记载,吴琚以词翰 受...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吴琚,生卒年不详,字 居父,号云壑,南宋著名书 法家,主要活动于宋孝宗、光 宗和宁宗三朝。南宋乾道九年 (1173年),吴琚以恩荫授临 安府通判,其后历尚书郎、镇 安军节度使,位至少师,判建 康府兼留守,世称“吴七郡 王”。谥忠惠。《宋史》录有 其小传,附于其父吴益之后。 

吴琚好书画,工诗词。据 《全宋词》记载,吴琚以词翰 受宋孝宗知遇,尊其为兄,并 常与之论诗作字;能作墨竹, 《图绘宝鉴》中曰:“尝作墨 竹坡石,品不俗。”吴琚虽出 身贵族,但性情谨敬温和,淡 泊好古,爱古梅,尤精书翰, 除了常临摹钟繇、王羲之的 法帖外,用力于米芾行书,形 神兼备,几可乱真。明代董其 昌云:“吴琚书自米南宫外, 一步不窥。”又云:“学米书 者,惟吴琚绝肖。”傅申先生 亦说:“南宋书家专以米书名 世者,自以吴琚为第一。” 此幅《桥畔诗轴》,作 者以大字写行书四行,诗云: “桥畔垂杨下碧溪,君家元在 北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 暖花香山鸟啼。”此诗内容为 北宋蔡襄所作《访陈处士》。 

豪迈入神韵 潇洒出风尘·吴琚《桥畔诗轴》 吴琚 《桥畔诗轴》 第1张

《桥畔诗轴》南宋·吴琚绢本 98.6cm×5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幅无署款,仅在左下方有一 朱文印“云壑书印”,后人以 此将其定为吴琚作品。 此作笔画跃动感十足, 顿挫有致,墨色变化丰富;字之结体倾斜生姿,有董其昌 所谓“俊俏”之特色;通篇行 气虽较米芾的书风含蓄,但又 纵恣自如,有一股潇洒意气随 笔触流动;笔势较一般小字快 速而强劲,结字紧密,以欹侧 取势,上下字相映带,与米芾 《虹县诗帖》《多景楼诗册》 有异曲同工之处。由于吴琚书 风酷似米芾,而受历代书家称 赞。苏东坡曾誉米芾书法“沉 着痛快”,这句话用来评价吴 琚的书法也十分贴切。

此幅 《桥畔诗轴》,不论线条与结 构,都透露出米芾书法俊逸洒 脱的神采,却又含有一股温文尔雅之气。 吴琚作为米芾的忠实追 随者,其宦游之地也多辗转 于米芾的祖籍襄阳和归宿处镇 江之间;再者,宋高宗赵构壮 年时期也曾精研米芾书作,作 为高宗内侄的吴琚或多或少也 会受到影响。如果不看落款或 印章,很难将吴琚与米芾的书 法做出判别。清代收藏家、鉴 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记其 《寿父帖》云:“初视之以为 米书,见款始知为云壑得意 书。”清代鉴赏家曹溶也曾将 吴琚所书《杂书十帖》误认为 米芾之作。

吴琚学习米芾之所 以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是因为他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 优势条件。据史书记载,吴琚 因受皇室恩宠,得以受赐王羲 之的《桓温破羌帖》并刻之于 石。《桓温破羌帖》又名《王 略帖》,全文80余字,米芾曾 花费15万钱,甚至靠“典衣” 才获得,珍爱有加,且在帖后 题跋700余字。这700余字,无 疑为吴琚学习米芾提供了绝佳 的取法范本。 

吴琚的书法,虽学米已 达到形神毕肖的程度,但终 是有所差异的。据《宋史》本 传云:“陈傅良在太学,琚执 弟子礼,惜名畏义,不以戚畹 自骄。”可见吴琚极有道德修 养、秉性温和,而米芾则是一 个轿顶碰着帽子就撤顶而坐的 怪异之人。性格上的天壤之别,终会导致书法风格上的差 异。

董其昌评吴琚书云:“书 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从 用笔上看,吴字丰腴温润,米 字则爽劲痛快、八面出锋;从 结构上看,吴字方正平和、中 宫较松,米字则欹侧有致、中 宫收紧;从章法上看,吴琚之 书缺乏米芾那种酣畅淋漓之 气,有圆熟之嫌,终不及米芾 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赵构在《翰墨志》中有 云:“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 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 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 以芾收六朝墨,副在笔端,故 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 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 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 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 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 然超逸也。”米芾的书法中常 有跌宕跳跃的风姿、骏快飞扬 的神气,再加以其自称“集古 字”的浑厚功底,故书作天真 自然,绝不矫揉造作。

南宋时 期,帝王的喜爱更加推动了米 芾书风的流行,学其书法者大 有人在。其子米友仁、同时期 被后人称之为“南宋四家”之 一的张孝祥、金代的王庭筠, 都是学米的高手,但能深入堂 奥、得其精髓者寥寥无几,吴 琚无疑是其间的佼佼者。 吴琚的《桥畔诗轴》, 还有着另一层重要含义——它 是现存所见最早的一件挂轴条幅形式的书迹。

徐邦达先生在 《古书画过眼要录》中评曰: “此轴笔法瘦硬,似老米晚年 书。宋人书轴真迹,生平仅见 此一幅。”台北故宫博物院书 画处研究员、处长何传馨先生 也认为此书轴“是现在所见最 早的一件挂轴形式的书迹”。 另有曹宝麟、黄惇等人在各自 编著的书法史中也都持同样的 观点。

这件作品的外观形式 通常被称为“条幅”或“挂轴”,与以往的横幅式“长 卷”或书信式“手札”有所不 同。“长卷”与“手札”易于 掌握,便于拿在手中欣赏,而 “挂轴”的出现则与当时鉴赏 的喜好、桌椅在生活中的普 及、住屋的营造变化等都有着 很大关系。书法作品从手卷到 立轴形态的变化,大约兴盛于 南宋末期至元代初期之间。因 此,吴琚的《桥畔诗轴》具有 重要的开创意义。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aoMaiRuShenYunSaChuFengChenWuQiaoPanShiZhou.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