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楚生 ( 1903-1975) 原名攫勋 , 号然犀 、 负 翁 、 一枝 、 非 叶等 , 别署安处楼 、 然犀 室 , 晚年 易字初生 , 亦作 初升 。 浙江萧 山人 。 西泠印社 社 员 、 上 海中国画院画师 , 现代著名书画篆刻家 。
来楚生先生 的写意花卉浑厚华滋 , 文人气 息浓 厚 , 书 法则 篆隶行草 皆工 。
其篆刻 , 与他 的书画艺 术一样 , 有着精湛 的造诣 , 在现代篆刻史上具有不 可磨灭 的重 要地位 。 来先生对秦汉 玺印有着深刻的 理解 , 雄厚 的古玺汉印基础 , 及对明清 、 近代流派 印的深究 , 继承和发扬了秦汉玺印的优良传统 , 无 论 在印章的形式或神韵上 , 都达到了炉火纯青 的极 高境界 。 我们读来先生的篆刻作品 , 无论 是白文或 朱文 , 乍看似乱 头粗服 , 实则美不胜收 . 来先生常 以虚实相生的巧妙章法 , 极其 自然的残破处理 , 出 神人化的表现 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 来 先 生 曾 说 : “ 篆刻的章法 , 要有特 点 、 有变化 , 没有 变化就无 艺术价 值可言 . ”
来先生正是 以他对秦汉玺印的理 解及独特 的表现方法来处理篆刻作品 章 法 、 字 法 的 , 他常在一些不为火们注意的地方 , 施 展自己对 篆刻艺术的独到见解 , 使精心安排的章法 , 看似偶 然 出现 的自然现 象却能显出大师的本色 . “ 西河 同乡 ” 印 , 来先生运用极其自然的表现 手 法 , 将四字在印 面中平分秋色 , 每字略向上提 , 使 印面出现大片留红 。 “ 西 、 河 ” 二字 以 简 笔 出 之 , “ 同 ” 字 下部 “ 口 ” 字的紧缩 , “ 乡 ” 字下部 的空旷 , 使 章法疏 密相生 , 趣 味盎然 。 大片留红 , 同时又给人一种明朗轻快的感觉 , 使章法显得更加 生动活泼 。 “ 形同搞木 ” 更是如 此 , “ 形 ” 字 上 提 , “ 木 ” 字略为下压 , “ 同 、 木 ” 二字之间的散 乱石花及 “ 搞 ” 字的并笔处理 , 使 印面产生一种强 烈 的虚实对比 , 加之来先生对 章法的精心设计 、 刀 法 的灵 活运用 , 更使此二 印千不经意 中见真情 , 两 印既有 共同之处 , 又有异趣之别 。
来先生在处理这 类 印时 , 运 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 , 使之绝无雷同 之感 . “ 取 意任无弦 ” 采用对 角虚实呼应的方法 , “ 取 、 弦 ” 二字 占地面积虽小 , 却体现出全部的空灵与舒展 , “ 任 、 无 ” 二字所占面积略小于 “ 意 ” 字 , 但毫不沉闷闭塞 , 巧妙之处在于 “ 意 ” 字下方 “ 心 ” 部中间的一 小块留红与 “ 任 ” 字单人旁 的小 块 留红 , 形成实中有虚 , 虚中存实的章法 , 看似无 意为之 , 实乃来先生精心按排 的巧妙之处 。 在来先 生 的篆刻作品中 , 类似的表现手法举不胜举 。 “ 息 交以绝游 ” 也是来先生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
此印 章法奇妙 , 疏密有致 , 印文线条流畅厚重 , 刀法苍 茫古朴 。 印面四面实 中间虚 , 上部所 占面积略大于 下部 , “ 以 ” 字下压与 “ 交 、 游 ” 二字并肩齐首 。 “ 息 、 绝 ” 二字紧贴印之两边 , 中间留以较大 的空 白 , 与印之下方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 。 在大章法统 一之下 , 来先生对局部章 法 也 同 样 苦 心 经 营 , “ 交 ” 字与印边 的扣瞅 , “ 游 ” 字与印 边 的 粘 连 等 , 使局部也产生疏密感 , 而且同大章法产生对比 呼应 , 加之印边 的微妙残破 , 使 此印虚实相生 , 极 赋艺术内涵 。 来先生对篆刻章法的表现是多种 多样 的 。
如我们常见的 “ 于无佛处称尊 ” , “ 于 、 无 、 处 ” 三字运用简笔处理 , 使印面上虚下实 , 平稳端 庄 , “ 纵意所如 ” 右实左虚 ; “ 大 蹋 (踏 ) 步便 出 ” 左 实右 虚 ; “ 宠为下 ” 上实下虚 , 亦有左右虚 中间实 , 中间虚左右实等童法 , 由此可见来先生对 篆刻章法的惨淡经营 . 来先生还经常利用印文笔画 的繁简 、 增损 、 挪让 、 伸缩 、 移位 、 离合 、 残破 、 粘连等诸多表现手法 , 加之苍茫雄浑的刀法 (冲 、 切 、 单 、 双刀并用 ) 使印面处处充满生机 , 方中窝 圆 , 圆中有方 ,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
来楚生的篆刻艺术之所以有其独到之处 , 与他 具 有深厚 的秦汉印功底及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 . 他 在 继承 传统 的同时 , 又能不断参以己意 , 对秦汉笙 印形象 _ 匕的把握 , 神韵上的追求 , 是深得个中三昧 的 . 正是 因为有此深厚的传统能力 , 来先生在娜方 印的处理方法上 , 都能结合印文 , 肺予 其艺 术 生 命 , 使 每方印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 从而显示出神眼 心独运的艺术境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aiChuShengZhuanKeZuoPinShangXi.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