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蓝瑛绘画技法与风格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09-10 08:49260
摘要:蓝瑛是明末清初江浙地域武林画派的创始人,他兼融南北,不仅吸取诸家之所长,还能融入自己的笔墨语言和思想,融会贯 通,成为一个集大成者。而且在不同时期他的绘画风格都有所不同,从临习古人到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自 立门户,创立“武林派”。 关键词:蓝瑛;笔墨技法;绘画风格蓝瑛(1585—约1666),号蝶叟,字 田叔,是明...

摘要:蓝瑛是明末清初江浙地域武林画派的创始人,他兼融南北,不仅吸取诸家之所长,还能融入自己的笔墨语言和思想,融会贯 通,成为一个集大成者。而且在不同时期他的绘画风格都有所不同,从临习古人到逐步走向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自 立门户,创立“武林派”。 

关键词:蓝瑛;笔墨技法;绘画风格

蓝瑛(1585—约1666),号蝶叟,字 田叔,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他出生于 杭州,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钱塘人”。晚 年住在杭州,享年约八十岁。 根据《浙江通志》记载,蓝瑛“少 颖异,八岁尝从人厅事,蘸灰画地…… 古人未有书先有图,图何必不名家”[1]。 

蓝瑛绘画技法与风格 蓝瑛 笔墨技法 绘画风格 第1张

图2 董其昌 昼锦堂图

由此可知蓝瑛出身贫穷,但天资聪颖,很 有绘画天分,小时候在故乡就已经有不小 的名声了。《余杭年鉴》谓其“曾赴京应 试,不第南归,参与过复社活动”[2],可 见他曾参加科举,但没能上榜。此后,他 摒弃了自己的举业,变成一名职业画家。 科举考试的失败,使他更加有决心成为一 名画家。明末时期蓝瑛移居到松江地区, 拜访了董其昌、孙克弘等人,并得到了他 们的赞赏。孙克弘不仅是画家,也是一位艺术收藏家。他为人热情好客,略有一艺 之长的人投靠到他师门中,都会得到他的 接纳和帮助。

蓝瑛曾多次在孙克弘家中观 赏学习他的藏品,并得到他的指导。这不 仅提高了蓝瑛的眼界,也对其早期的仿古 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蓝瑛通过孙克 弘认识了董其昌,在他那里不仅欣赏了大 量名画,还深受其“南北宗”理论的影 响。蓝瑛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向他们学 习文人画的技法与理论,在开拓人脉的同 时,也得到了良多临摹诸家名作的机会。 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的绘画作品,不同时 期的绘画风格也明显不同。 

一、早期绘画风格

早期蓝瑛的绘画作品是他二十多岁 到五十多岁之间所作,他通过大量临摹 古人的画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时期虽然继承了前人的笔墨技法,但未能形 成自己的特色。《图绘宝鉴续纂》一书中 记载道:“(蓝瑛)画从黄子久入门而醒 悟焉,自晋、唐、两宋,无不精妙,临仿 元人诸家,悉可乱真。”[3]可见蓝瑛的仿 古受“元四家”的影响颇深,尤其是黄公 望。

蓝瑛绘画技法与风格 蓝瑛 笔墨技法 绘画风格 第2张

图1 蓝瑛 溪山秋色图

在临习“元四家”时,做到集合诸家 之所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加强 自己的绘画技法,努力成为一个“集大成 者”。在此期间,蓝瑛的绘画技法以中锋 运笔,主要采用披麻皴和解锁皴,斧劈皴 在少数绘画中显现。对于山石的表达,多 以圆润的形态呈现,不会有过多的棱角, 石上的苔点也多饱满而温润,较多地运用 到浑圆的技法。

树木的表达形式上更为多 样,凸显出蓝瑛扎实的绘画功底。从构图 上看,近景中的树木与远景中的山石之间大多留有空白,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 间感。从作品中来看,此时风格秀润,笔 笔入古,能明显看到黄公望的痕迹。同 时,也反映出他受松江画派的影响很深。 

二十九岁的蓝瑛创作了《溪山秋色 图》(图1),该画是他艺术生命中最能 表现其特点的山水画之一。从构图上来 看,与董其昌的《昼锦堂图》(图2)有 异曲同工之处。谢稚柳对此画的观感是: “(蓝瑛)骨体大似华亭派,……乃知其 早年,亦在董其昌之藩篱中。”[4]此画作 用笔温和,设色淡雅清润。画面墨色润 泽,草木用墨较深,与淡雅的山石形成对 比,同时淡淡的荷叶皴若隐若现。

此画风 格与董其昌一脉相承,他对这幅画卷过于 喜爱,在上面落了大量题款。由此可以看 出,在当时董其昌及明代中后期画家对蓝 瑛画风影响颇深。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anHuiHuaJiFaYuFengGe.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