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锵鸣兮琳琅

1937年9月日寇入苏州,美专迁校,吴子深离苏去沪, 在上海英租界哈同路慈惠南里悬壶行医,很快医名大盛,于 次年即租下威海卫路祥麟里三层洋房以供看诊。空闲时拜访 吴湖帆、吴待秋等昔日苏州好友,并结识了冯超然。诸多同 好畅谈艺事,让吴子深心力又重偏向书画创作。 因天时、地利、人和之际会,自民国初年起,全国各地 的贵胄、遗老、耆宿、名士、地方大家等星聚沪渎艺坛,或 暂居或久寓,以书画为介,技惊四座有之,搅动风云有之, 领袖群英有之,黯然离去有之,使海上画坛一度成为这一时 期中国书画的重镇。 因吴氏天资学养迥出流辈,虽说20世纪30年代初曾在 《申报》上刊登润例,但此际重回沪上,鬻画可称非其亟需 之业,故可精心创作,且作品装裱精良,尤可衬托出其跌宕 淡雅的画风气韵。

吴子深 纸本设色 以介眉寿图 94cm×48cm 1948年

其品行学养及画艺使得他能在彼时人才 济济的海上画坛,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并称“三吴一冯”,绝非谬赞。 吴子深还曾为残损的元代李息斋所绘《枯木竹石》 绢本巨轴及庞虚斋藏吴仲圭绘《松竹》两轴补绘。须知 古代书画的补全实为一门大学问,当时以吴湖帆、吴子 深二家最得人信服,因这需要书画上的深厚造诣及对先 贤墨迹的缜密细致观察。 1946年12月,经陈定山介绍,吴子深三女吴浣蕙拜 入张大千门下执弟子礼,在李秋君的瓯湖馆中举行拜师 仪式,15岁的吴浣蕙成为大风堂中年纪最小的女弟子和 张大千的义女,从此张大千与吴子深以“亲家”相称。 席间吴氏将家藏元代黄溍《临大痴道人富春山图》作 为拜师之礼,张大千得之如获至宝。此可见子深收藏宏 富,出手豪迈,亦显其胸襟气度。 

1948年,吴氏受聘为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主办的 美术奖评审委员,评审委员均为上海书画名流,如朱屺 瞻、张大千、颜文樑、吴湖帆、吴待秋、汪亚尘、刘海 粟、郑午昌、冯超然、马公愚等。潘伯鹰访吴子深于其 寓所,著文《访吴子深先生》登载于《新闻报》上,介 绍其艺术上的成就。 此时吴子深的艺名颇高,在艺坛极富声望,抗战胜 利后陆续在上海、无锡、苏州举办画展,皆广受赞誉。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1950年1月,吴子深经广州赴香港,暂居在表兄包 天笑家中,未及一个月即迁至北角英皇道皇家公寓挂牌 行医。同时还在思濠酒店举行兰竹画展,一面行医一面 以鬻画为生。 因人生地不熟,而且作为满口吴音软语的外地人, 在港岛之初生涯颇为艰难。幸好吴子深深谙医术,不久 就立稳脚跟,打开了口碑。承张大千在港期间惠赠的明 清旧笺佳纸,并时常与吴氏合作,吴子深在港的鬻画成 绩也颇不俗。他的作品即便是简单的竹石图也含蕴着一 种富贵从容气度,因此受到移居香港人士和本地居民的 欢迎。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