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文书画讲究家族 传承。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书画世家是兴起于明代中期的文氏 家族。该家族以文征明为发端, 从明代中期(约15世纪末)开始一 直绵延到清代中后期(约18世纪中 叶),前后历经近三百年,在诗文 书画领域代不乏人,且被著录的就 有三十多人。文氏家族虽然才俊众 多,但是最有影响者当为文征明父 子。
文征明长子文彭、次子文嘉, 皆善诗文书画。如果选“双璧”的 话,无疑是文征明、文彭二人。文 嘉主要在绘画上用力,且未能跳出 文征明的笼罩。文彭则在书法上有 独创之处。学书伊始,他便遵从父命,追源溯流,上学魏晋,下学唐 人。明代许 在《文国博墓志铭》 中评价他说:“字学钟、王,后效 怀素,晚年全学孙过庭,而尤精篆 隶。”纵观文彭的各体书法,均带 有明显的家族风范。
《草书滕王阁序》(局部)明·文彭 纸本 28.5cm×229cm(全卷)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詹景凤在评价 文彭书法时说道:“(彭)才似胜 之,工力远不及父。”或许,文彭 先天气质里就带着一种“自我”因 素,并有自知之明。其书法用力之 处并不在法度工力,而是着意于性 情的表达。 文彭所书《草书滕王阁序》, 成熟老练,文雅从容。全篇61行, 每行字数不一,共计717字。
此作 曾入清朝内府收藏,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明显带有祝 允明、文征明等父辈的影子,不 过也很自然地体现出文彭长期学 习孙过庭的痕迹:在笔法上提按 变化丰富,使转圆转流畅又劲健 硬朗。在用锋方面,文彭也有很 大的突破。文征明作品主要使用 中锋,很少用侧锋,点画比较细 劲。
但是文彭的用锋则突破了中 锋为主而大量使用侧锋,这就使 得点画的形态变化多端。因为中 锋取凝练,能解决点画的质感,侧 锋取妍媚,能解决点画的形态。以 此作前半部分为例,许多钩挑,尤 其是向右上挑出的钩法,如“庐 ( )”“光”的末笔,以及大量的圆转出锋的处理,如“新”“兴 ( )”“而”“荆”“列”的末 笔,在经过轻提笔右转后迅速侧按 笔,增加点画的厚度和轻重对比, 再快速出锋变为中锋。还有“交” 字后两笔的侧锋转中锋的变化更明 显,这种笔法显然是由孙过庭转化 而来。
当然,若我们仔细看整幅作 品的用笔,则不难发现,尽管文彭 作品的线形对比明显,侧锋运用很 得体,但他的中锋运笔还是弱了一 些,点画有些琐碎感。 通篇来看,文彭在字的体势 上改变了平正的家风而增加了欹侧 跳荡,可以看出他或许借鉴了同辈 陈淳的结体方法。陈淳是文征明的出蓝高足,其祖上与文氏家族大有 渊源,他的父亲和文征明是好友。
陈淳年少时遵父命受业于文征明, 为其入室弟子。陈淳在父亲去世后 性情大变,崇尚玄虚,放荡不羁, 做派与老师渐渐不合,后来交往渐 少了。但是陈淳与文彭、文嘉等仍 然情谊深厚,且多有来往。陈淳在 书画上是个不落窠臼的人,绘画自 不必说,其书法亦是突破文征明的 笼罩,广学唐宋名家,书风率意奇 纵,对后来的浪漫写意书风很有影 响。
文彭在与陈淳的交往中,书法 观念受其影响是在情理之中的。陈 淳的结体纵横捭阖,以摇曳多变见 长。文彭的《草书滕王阁序》,结 体也有这种特点,但不是那么强 烈。看“尽东南”“美都督”等字 组的处理,皆体现出结体的左顾右 盼,照应生情。 另外,从这件作品也可以看 出明代中后期“吴门书派”书风开 始变化,已经从应规入矩转向注重 抒情。
文彭书作中强调取势,用 笔略有狼藉感,并且一丝不安之气 也已露端倪。当然,这也是时代使 然。明代中期,江南一带出现了我 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 发达,市民阶层兴起,小说、戏 剧、曲艺等市民文艺形式得到蓬勃 发展,对个性的追求和抒发日益成 为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这股风气 发展到晚明,浩然掀起了一股个性 解放思潮。“吴门书派”也受到了 影响,文彭的作品就是一个明证。
总之,文彭在文氏家族中努力避开 了父辈的某些影响,成为其家族书 风传承创新中的佼佼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QingJianShenYiBuDuoJiaFengWenPengCaoShuWangGeXu.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