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微笑而退,虎王昂首 而来。在十二生肖中,老虎的 地位仅次于龙。因为传说中的 龙能呼风唤雨,天上与水里皆 归它管辖。老虎虽没有龙的这 些优势,但在地上也是名副其 实的一霸。虎头虎脑、虎虎生 威、猛虎下山、饿虎扑食等词 语,都足以得见人们为何“谈 虎色变”。 然而,在艺术作品中的 老虎并非那么令人生畏。尤其 是孩童的鞋帽以及一些服饰打 扮,不仅采用很多虎的形象, 而且很受人们的欢迎。
清代画 家马负图创作的《虎图》,就 是一件别具寓意的佳作,从中 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高妙与丰 富之一斑。 图中款曰:“建州马负 图。”有评者言:“此作,一胖 虎立于山涧之中,神情聊赖,似 山中已无敌手。”初看这只胖虎确实有几分形态,而在仔细品赏 分析之后,便可发现尚有细节与 深层意境值得挖掘。 首先,关于作者所言“建 州”,历史上有南、北两处建 州。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洪武时 期,在女真聚居地设立辽东指 挥使司,建州卫管辖女真人分 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东南, 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 过图们江;南方也有一地历史 上称为建州,即清时福建的建 州府,后改为建宁府,建州府 首府地址为现今的建瓯市。 其次,是画家马负图的身 份。
《虎图》清.马负图 纸本设色 158.1cm×91.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画家辞典》与《中国 古今书画家年表》中均未有记 述。有评论者做过简略介绍,一 说“马负图,生于1614年,字伯 河,一字希文。山东长山人,顺 治十一年(1654年)举人,善画 山水”;另一说“马负图为明末 清初江南武进人,生于1614年,字伯河,一字肇易,晚号一庵。 明亡后行医以养母。治理学有所 得,后讲学延陵书院,从学者甚 众,有多部医学著作于世”。
这 两种介绍虽然人名与生时吻合, 但生活地与职业差别明显。长 山县在公元599年时由武强县改 名,现为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 而江苏常州的武进区,在晋武帝 时已设置武进,清时分置武进与 阳湖两县。以上可见马负图确有 其人,而他的生活区域与职业存 有较大争议。
《虎图》是一件动物类作 品,马负图善画山水兼工动物 的可能性比较大,况且此虎的 身后便是山水景貌,艺术水平 非一般作者所能及,山水形态 也具北方山水的特点。从这个 角度分析,马负图为山东长山 籍画家更为可信。 其三,老虎虽号称百兽 之王,但在绘画史上以画虎著称者较其他动物作品更为 少见。
宋代画家李公麟以画 马著称,传闻他画马名绝一 时,被他看中而画后的马会 死,而他画的《虎》往往不 画尾巴,一旦画了尾巴老虎 便活了、会伤人……宋代另 一位画虎名家石恪,其《二 祖调心图》中的老虎则成了 他的仆从,可以当枕而睡。 与上述名家画虎故事相 比较,马负图的《虎图》值得 研究的主要意义,有以下两 点:其一,《虎图》中的虎 纯粹置于山中,位置显赫, 有百兽之王的寓意,山高岭 陡,旷野寂静,具有虎与背 景相衬的审美效果。
唐代诗 人张籍在《猛虎行》诗中描 述:“山南山北树冥冥,猛 虎白日绕林行。向晚一身当 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马负图此作也具有这种情景 诗意,尤其是“当道”而 食、信心百倍的神情堪称一 绝;其二,宗白华在《中国 艺术意境之诞生》中讲道: “得其环中,超以象外…… 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 宋元人的画境。”马负图的 《虎图》即诗境与画境融合 之佳作。拓展分析后能隐现 李公麟画虎的生动、石恪画 虎的幽默、张籍诗中老虎当 道开食的神威。一幅虎图能 拥有诸多优点,足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QingMaFuTuHuTuShangXi.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