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意山水在中国山水画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历代艺术家所青睐。李天锁的创作静而不滞,自然天成,营造出空、寒、悠、 远的意境。李天锁的画面将北方地域特征与南方的烟波浩渺相融合,寂寥之中隐含勃勃生机。他的雪意山水通过富有张力的构图以及 山体线条与块面的塑造,赋予画面强悍和雄浑的特质。其创作通过留白、水墨渲染,营造出苍茫深远之意境,冷寂之外,更具有磅礴 的动势。李天锁的美学观是单纯而朴素的,他所创作的雪意山水是对生命的观照,是对中国艺术精神的传达。
关键词:雪意;生命价值;雄浑;苍茫;自然永恒
雪意山水创作的呈现,是当代中国 画家李天锁的“惊艳”之作。他的雪意山 水恬而不俗,静而不滞,闲庭信步,自然 天成。 雪是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一类独特 意象。究其原因,人们往往将其与对自 身命运的关注与思索联系在一起。树木萧 条,万物沉寂,其中的悲悯意识大大深化 了人对生命观照的敏感度。
李天锁 玉雪坡 纸本设色 180cm×192cm
从禅宗的“见 雪”到庄子“澡雪而精神”,中国传统哲 学的介入,也使得有宋以来的雪景山水 被赋予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和高洁不俗的 价值尺度。李、范、郭的雪景寒林为后 来明清的雪景图提供了优秀的笔墨语言范 式,石涛在题画跋中说:“呕血十斗,不 如啮雪一团。”将雪与培养高旷通澈的心 灵联系在一起,从形而上的层面确立了雪 景图式在精神上的合法性。
可以说,雪景 所营造的荒寒、高古、清冷、空寂的苍茫 之境,为古代文人画家提供了追求精神境 界的捷径。目及现代,雪景山水的使用语 境和思想基础随社会发生变化,多样的现 代文明促使雪景山水朝更加多元的方向发 展。新生代艺术家们比之古代前辈,少了 一份对荒寒苍凉的营造,反而更加追求张 扬的生命力和理想的个性化,李天锁即其 中的重要一环,他的“雪意山水”以古代 雪景笔墨语言的“空、寒、悠、远”为出 发点,在传统形式构成中寻求当代生命价值的表达。 李天锁大学本科、硕士毕业于河北 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深厚的学院学养积 累为其后来的艺术创新提供了传统笔墨语 言的功底。
李天锁 玉雪坡之二 纸本设色 200cm×200cm
他钟情北方山河雪景,足迹踏 遍太行山乃至华夏中西部各个名山大川, 因而其作品具备很强的地域性特征。面对 华北平原一带的寒林平野,他大胆借鉴倪 瓒的“一江两岸”构图,将烟波浩渺的南 方山水图式完美地移植到北方山水之中。 “渴笔枯墨”与“烟林清旷”的结合,分 别从笔墨和构图上大大强化了“空”的特 质,蕴含“空无一物”的佛学思想。
但这 种“空”却又不是寒冷雪景空无一物的死 寂,而是以自然界的空旷和宁静无功来体 现“涅槃”的本体含义:在表面的一片寂 寥之中,无论是前后景破雪而出的新芽, 还是傲然挺立的枯枝,都在提示我们生命 无时无刻不在绽放,而雪只是为其提供了 短暂的凝结,静待万物回暖,厚积薄发。
李天锁 滏水寒色之一 纸本设色 70cm×140cm
艺术家借助淡墨勾勒而不采用晕染来表现 远山枯枝的似隐似现,突破了传统山水题 材中水汽氤氲的既定印象,观之似一股冷 气骤然袭来,令人不觉为之颤抖。换句话 说,李天锁对“寒”的表达不仅是靠对具 体物象的表现,更是综合氛围的营造,从 视觉和心理上深入浅出地营造一种似真而 幻的寒冷体验,让观者的视线随着画面被 一并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