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说文解字 注》释“纤” 书法之“纤”

书画艺术网书画艺术2025-09-17 10:28390
一、“纤”之审美意义的发展 “纤”字源本义为“细、小”,《说文解字 注》释“纤”:“细也。从糸韱声。息廉切。”段 玉裁注:“细者, 也。《魏风》:‘掺掺女手。’ 《韩诗》作‘纤纤女手’。《毛传》曰:‘掺掺犹 纤纤也。’”“纤纤”以形容女手之貌。由细、 小之意引申至形容衣服纤缟(细白绢),如《楚 辞·招魂》:“被文服纤。”〔1〕 《尚书...

一、“纤”之审美意义的发展 

“纤”字源本义为“细、小”,《说文解字 注》释“纤”:“细也。从糸韱声。息廉切。”段 玉裁注:“细者, 也。《魏风》:‘掺掺女手。’ 《韩诗》作‘纤纤女手’。《毛传》曰:‘掺掺犹 纤纤也。’”“纤纤”以形容女手之貌。由细、 小之意引申至形容衣服纤缟(细白绢),如《楚 辞·招魂》:“被文服纤。”〔1〕 《尚书·禹贡》: “厥篚玄纤缟。”〔2〕 “纤”在诗文中常与“秾”合用,较早见于 战国时期宋玉《神女赋》:“振绣衣,披袿裳, 秾不长,纤不短。”〔3〕 形容女性恰到好处的体 态之美。

《说文解字 注》释“纤”  书法之“纤” 第1张

图1 [南朝齐]王慈  汝比帖(唐摹) 纵26.3厘米 纸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曹植《洛神赋》:“秾纤折衷,修短合 度。”〔4〕 以“秾纤”形容宓妃曼妙身姿,身材苗 条而体态丰盈。“纤”在文论中一般形容诗文 优美细腻、清秀纤丽,刘勰《文心雕龙·隐秀》: “深浅而各奇,秾纤而俱妙。”〔5〕 表现诗文之浓艳细腻。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单列《纤秾》 一品:“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 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说文解字 注》释“纤”  书法之“纤” 第2张

图2 [明]唐寅 采莲图卷之文彭跋(局部)35cm×520.7cm 纸本墨笔 台北故宫博物院

柳阴路曲,流莺比 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 新。”〔6〕 此之“纤”解为细腻精微,《浅解》:“纤 以纹理细腻言,秾以色泽润厚言。”〔7〕 “纤”在指代人时,一方面形容气质柔美 之人,如王粲《神女赋》“体纤约而方足”〔8〕 ,或 形容女性体态优美,如王通《中说·事君》“谢 庄、王融,古之纤人也”〔9〕 。此“纤人”即纤美之 人。

《说文解字 注》释“纤”  书法之“纤” 第3张

图3 [晋]王羲之兰亭序》(唐摹)之“诞”“茂”“地”“犹”字

另一方面与“君子”相对,指心思缜密之“小 人”。《资治通鉴》:“陈夷行曰:‘宗闵曏以朋 党乱政,陛下何爱此纤人?(宗闵结党乱政,陛 下为何偏爱此等小人?)”〔10〕 此处“纤人”即“小 人”。“纤人”在这里并非审美判断,而是道德判 断。这种道德判断在宋代以后占据了主导位置, 导致对“纤”的审美评价始终边缘化。

《说文解字 注》释“纤”  书法之“纤” 第4张

图4 [宋]米芾  惠柑帖 22.7cm×33.2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论中的“纤”延续了文论诗品之义,指用 笔精微纤细、画风纤丽优美,《图画宝鉴》记吴 元瑜师法崔白,善画花鸟、人物、山林,“描法纤 细,傅染鲜润”〔11〕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尤精士女,大约体近周昉而更増纤丽。”〔12〕 记载周文矩擅画仕女,与周昉相近,而比之更 增纤美秀丽。 书法之“纤”在文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 了多种审美内涵,书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 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前代篆隶朴厚拙趣的纤美 形态。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uoWenJieZiZhuShiXianShuFaZhiXia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