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世的绘画作品极少,《枯木怪石图》 一幅可抵千卷,它浓缩着东坡的艺术观。米芾评 价这幅画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 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怪怪 奇奇”是美吗?米芾作了回答:“但知好之为好, 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陋劣之中有至好,就 是“美”与“丑”的辩证规律。
[北宋]苏轼 枯木怪石图 26.3cm×185.5cm 纸本墨笔
清代刘熙载《艺概· 书概》云:“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 处,一丑字中丘壑未易尽言也。”这是详解了苏东 坡的丑美观。东坡有自注:“石文而丑,一丑字则 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丑怪石头的美在于它 打破了均衡和规整的一般规律,而呈现出偶然的美、动态的美,乃至活力的美、意趣的美。朱光潜 论述过“丑”之美、残缺之美、悲怆之美、苍凉之 美……此类美,是“对和谐整体的破坏,是一种完 美的不和谐”。
在我看来,很多对“美”的认知是 对旧有审美习惯的颠覆。徐渭、八大、凡·高、毕加 索都曾争议不绝,连略俗一格的郑板桥都被列入 “怪”。今天,这些争议都不复存在了。 大写意的出现,颠覆了寻常审美习惯。士夫 和文人用“写“取代了“画”,落款往往是“某某 人写”而不是“画”,这就与寻常画工有了区别。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东坡观点明确, “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世之工人(指画匠),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 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与可之于竹石枯木,如 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 达畅茂,根茎叶节,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 袭而各当其处。
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 所寓也欤。”(苏轼《净因院画记》)这里的“挛 拳瘠蹙”“未始相袭”“厌于人意”大抵都不是 “美”的常态,都不是乖乖巧巧的美,而是“如虬 如风,若跄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 骤,将攫将斗”(白居易《太湖石记》),更像“如 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袁宏道《徐文长 传》)。
如此夸赞徐渭,丑矣?美矣?这正是苏轼
的美学主张—“取其意气所到”。
《枯木怪石图》绝非庸常画家手笔。不巧,
不媚,不甜,而真真切切地表达了“胸中盘郁”,
就像凡·高,用太阳表达“胸中盘郁”。他把太阳
画成旋转的黄球,在疯狂地舞蹈。“丑”到极处,
也美到了极处,震撼着读者的心。
隽江庭论画绝句十首选四
一
逸情逸笔逸心境,真气真元真胆肝。 坐忘绝离名利窟,光明一片到毫端。
二
借花寄草托微波,六脉清和奇景多。 一片苍霞飞不定,老来偏喜云水歌。
三
各家绮丽学而删,锦轴瑶章不与攀。 健笔犹存不息力,敢将古调作新翻。
四
只将岁月作炉膛,炼作钢筋绕指藏。 美丑深究为自省,乌丝行内见含章。
甲辰正月,师心居主于海口隽江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uDongPoKuMuGuaiShiTuDeChouMeiGua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