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唐代隶书巨匠史惟则与《裴系墓志》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10-15 13:31600
唐代书法艺术空前繁荣,书学达到鼎盛,在篆、隶、草、行、楷不同书体中,都涌现出一大 批有造诣的书家。这些书家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异彩纷呈的书法面貌,为 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他们中很多人的墨迹作品没有被妥善保存下来,而由他们书丹 的碑碣、墓志也深埋于地下。近年来,随着河洛地区考古发掘的深入,大量碑志能够重新与我们 见面。在出土...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唐代书法艺术空前繁荣,书学达到鼎盛,在篆、隶、草、行、楷不同书体中,都涌现出一大 批有造诣的书家。这些书家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异彩纷呈的书法面貌,为 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遗憾的是,他们中很多人的墨迹作品没有被妥善保存下来,而由他们书丹 的碑碣、墓志也深埋于地下。近年来,随着河洛地区考古发掘的深入,大量碑志能够重新与我们 见面。在出土的唐代墓志里,以真书为大宗,隶书墓志较为少见。本文深入考释唐代隶书大家史 惟则的《裴系墓志》(如图),揭示其在书法艺术和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为理解唐代隶书提供 新的视角。

唐代隶书巨匠史惟则与《裴系墓志》 《裴系墓志》 第1张

《裴系墓志》拓片

《裴系墓志》首题“唐故太中大夫河南少尹上柱国裴府君墓志铭并序”,长 76.5cm,宽 76cm, 隶书,有界格,凡 30 行,满行 39 字,共 1109 字。有盖,志盖盝顶。盝顶题为“唐故河南尹裴公墓志”,拓长 43cm,宽 41cm,楷书。该志刻立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十一月十七日,近年 河南省洛阳偃师出土。墓志为段谅撰文,史惟则书丹,裴衮题志盖。 

 一、《裴系墓志》的考据、文学价值 

 (一)考据 

 志主裴系(689—747),字系,出身河东闻喜裴氏,属于关中郡姓。关于裴氏的族源,史学 界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出自欧阳修《新唐书》的记载,周僖王封解君裴陵。另一种说法 是晋平公封秦桓公之子针(qián)于周川之裴中,号裴君。据志文记载,春秋时秦国征讨晋国, “既置官司之兵”,与第二种说法更为接近,可补史阕。 其家族历代显赫,曾祖裴纬于隋朝担任皇祠部郎中;祖父裴琰之,作为唐代文学家,以文章 和断狱判词著称,曾任皇仓部郎中,并被追赠鸿胪少卿;其父裴勔则担任皇右金吾卫长史。裴系 是裴勔的长子,门荫入仕,候补太庙斋郎。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历任周至县尉、长安县尉、太 子司议郎、户部员外郎、右司员外郎、主爵郎中、兵部郎中,拜谏议大夫国子司业、太仆少卿, 累迁太中大夫、河南少尹。 

 (二)文学价值 

 该志志文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且具有初唐墓志铭文的显著特征。在篇幅方面,相较于 北朝和隋代的墓志,《裴系墓志》千言以上的体量,可谓宏富。体式方面,该志呈现出模块化的 特点,后人将其总结为“十三事”,即“曰讳、曰字、曰姓氏、曰乡邑、曰族出、曰行治、曰履 历、曰卒日、曰寿年、曰妻、曰子、曰葬日、曰葬地”。

这种模块化,在初唐的墓志创作中基本 是固定的。如行文风格上,该墓志沿袭庾信之后在南北朝逐渐流行的“骈四俪六”余习,讲究“四 六铿锵”,如: 银钩洒露,仙台列宿,利剑无留,剖曹成务。拜太常博士。玉帛罇俎,能宄庄敬之源;金石 笙镛,必移风俗之化。 美绩与星汉同悬,芳尘共江河竟远。……赏兼朝野,趣入烟霞。故旧不遗,新知莫弃。秋临 南浦,春望东溪。 以志文中此数句为例,在句式上以四六句铺陈,“银钩”与“仙台”“玉帛”与“金石”“南 浦”与“东溪”等对仗工整。声韵上,行文讲究韵律和谐,“星汉同悬……江河竟远”句平仄交 替,节奏鲜明,读之朗朗上口。

修辞上,注重雕琢藻饰,大量运用“烟霞”“星汉”等意象,此 类妙笔在南北朝墓志中十分常见。除此之外,文中也多处用典,如“星居毕昴”之“毕昴”即为 用典,典故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毕”指“毕星” “昴”指“昴星”,合用常表示天将黎明。诸如此类用典,志文中还有很多。 

 二、《裴系墓志》书法技法分析 

 (一)丰丽圆厚的用笔特点 

 (1)方圆兼备 

 凡作书,莫不先谈用笔。《裴系墓志》为史惟则书丹后经刻工镌刻而成。先写后刻在一定程 度上会对原本的书法点画细节造成失真。所以启功在《论书绝句》中提出的“学书别有观碑法, 透过刀锋看笔锋”观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透过刀痕可看出,史惟则的八分书笔法远绍汉魏, 近承隋唐,方圆兼备,具有浑厚劲健的特点。史惟则对于八分书的临习并不是直接生搬硬套的, 而是不断吸收融合了隶书名碑之长,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风格。《裴系墓志》以浑穆厚重为基 调,不失灵动劲健。其笔法或许受《曹全碑》《乙瑛碑》等的影响,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以 中锋为主,刻意弱化了提按的动作,线条如折钗股、锥画沙。 

 姜夔《续书谱》载:“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一起一倒,一晦一明,而神奇出焉。”点画 起笔上,《裴系墓志》多以圆笔藏锋为主,偶有方笔露锋。进一步看,横、竖、长波磔等主要点 画以圆笔藏锋为主,点、短撇等次要点画多方笔露锋。如表 1 中的“无”字,第一画的点露锋, 下面的横、竖皆藏锋,且形态不同,主笔的波磔藏锋,最下面的四点皆露锋,且有大小参差的变化;“公”字,一左一右的两点与下面的短撇,皆露锋;“在”字,长撇收笔快速顿住向上出锋, 有快剑斫阵之感。最后一笔波磔的笔锋徐出,与长撇的顿笔出锋形成呼应。表 2 的“长安”二字, 其中“长”字的短撇露锋,以及“安”字的一撇,是唐楷撇的写法。还有部分字的波磔起笔先点 一点,如悬崖勒马,然后快速调锋运笔,如表 1 的“曹”字等。这样的处理在视觉上增加了激荡 跳跃之感,带有史氏笔法强烈的个人特征。该墓志点画,不论大小,普遍呈现出“S”形的面貌 特征。如“曹”字的波磔,从藏锋起笔、提笔行笔到最后的下压出波挑,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个 优美的“S”。横、竖这类点画,“S”形的特征不甚明显。以书写一个竖画为例,笔锋从点画左上 端入,经向下运笔后,最终笔锋从运行轨迹的中间或者偏右提起,最终形成一个若隐若现的“S”。 一般位于左边的竖,“S”形会更明显。这与人手握毛笔书写的姿势有关,也符合书法艺术的自然 规律。收笔处,不带波磔的笔画如横、竖、折、挑等,均为自然住笔,笔锋徐徐提起,无明显的 顿笔动作。多个相同的笔画并排,如“无”“桂”这类横画居多的字,在处理时收笔形态各不相 同。有的笔锋偏上、下斜出,也有的笔画平出,这受笔势影响。

唐代隶书巨匠史惟则与《裴系墓志》 《裴系墓志》 第2张

(2)粗细变化 

 整体来看,该墓志单字点画粗细对比明显,字间整体粗细相对统一。具体观之,受隶书字形 扁方的影响,横画相对细长,竖画相对短粗。如表 2 中的“图书”二字,字中横、竖的粗细十分 明显,比例约为 1:2;“和凤”二字,“禾”的短撇粗重,横画相对细长,下面的长撇尖锋直入, 逐渐加粗,力透纸背。右边的“口”笔画较少,相对粗重。“凤”字左边的“丿”十分厚重,右 边的弯钩如折钗股,侧锋逆入逐渐提细,然后逐渐加粗,调锋后向右下拖出,最后下压笔锋,右 上出锋。左边“丿”的粗重与右边弯钩细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个字在厚重与灵动的对比中 实现和谐统一。

唐代隶书巨匠史惟则与《裴系墓志》 《裴系墓志》 第3张

(二)平正宽博、上紧下松的结体特征 

 (1)平正宽博的体势 

 张怀瓘《书断》之《论八分隶书》:“点画发动,体骨雄异,作威投戟,腾气扬波,贵逸尚奇,探灵索妙。”张怀瓘用短短几个富有意象的词语,就概括出了隶书的宽博而富有张力的气势。这 种概括对于《裴系墓志》也同样适用。史惟则的八分书结体完善,处处体现出“计白当黑”的巧 思。其结体扁方,寓险绝于平正,左右舒展,体势宽博,带有体现盛唐气象的雍容之美。如表 2 的“翰墨”二字,结构平正严整,仪态威严,如唐大明宫外穿盔戴甲、手持兵刃的军士。若是过 于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字易呆板,而缺少韵味。为了避免呆板,史惟则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 种是整体结字端正,小笔画写灵动,另一种是结字欹正统一。表 2 的“翰墨”二字就是运用的第 一种处理方式。又如表 2 的“烟霞”二字,“火”微微左倾,动感较强,而右边部分端正,一左 一右动静结合。“霞”字的“雨”字头端庄,“叚”左拥右簇,富有动感,最后一捺加重,让整个 字的结构立住。偏旁部首组合成字,有一种你侬我侬的情侣擎伞走在雨天里的意象,令人回味无 穷。 

 (2)上紧下松的结构 

 史惟则的隶书法度森严,具有上紧下松的结字特点,该墓志也不例外。如表 3 中的“清雅” “南浦”两组字,每个字均为擒上纵下的体势,重心偏上。上紧下松的结字,区别于《张迁碑》 《好太王碑》“大头娃娃”那样拙朴霸悍的风格,而与《曹全碑》更为相近,优雅俊逸,风度翩 翩。

唐代隶书巨匠史惟则与《裴系墓志》 《裴系墓志》 第4张

(三)异体字 

 《裴系墓志》中,有部分字在写法上区别于常见的隶书经典,属于异体写法。进一步划分, 该墓志中的异体字在字法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异写字,即记录同一种意义的汉字,因文字书写不同而与原本字产生形体变异的字。 该志中“竟”字(表 3)上半部分写作两个“立”,以及“奸”字(表 3)左边女字旁写作上下两 个“女”,这种改变构件数量的处理方式,与《曹全碑》的“曹”字类似。 另一类是篆隶杂糅。受《说文》的影响,该志中多数异体字采用部分或整体直接将小篆隶化 的方式。部分隶化者,如“金”及带“金”字旁的“针”“银”“钩”“镜”“铭”等字,“金”(或 金字旁)的处理即为小篆“金”由圆变方隶化而成的。又如“趣”“越”“起”左边的走之旁,并 未出八分书标志性的波磔,也是变小篆“走”的写法而来。单人旁的字如“代”,其上面撇画有 两笔,有小篆遗风,与《夏承碑》中单人旁的字处理方式类似。“殁”字右上类似“回”的写法, 则是直接继承于《说文》。整体将小篆隶化者,如“垂”字,与《曹真残碑》及《夏承碑》中“垂” 字的写法类似;另有“异”“室”,也为小篆的直接隶化,与《夏承碑》中字的字法相类。

 (四)与《曹全碑》《曹真残碑》《石台孝经》比较 

 笔者认为,《裴系墓志》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特征,是吸收融合了汉魏至唐多种隶书风格的 结果。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本文将《裴系墓志》与东汉的《曹全碑》、曹魏的《曹真残碑》以及唐李隆基的《石台孝经》分别进行比较。与《曹全碑》相比,《裴系墓志》方笔更多,点画提按 分明,中宫更为紧收,在保留一定古朴韵味的同时,更显书写的节奏感与灵动性,如“延”“里” 字的捺画,起笔轻按,行笔渐重再轻提,出锋干脆。与《曹真残碑》方硬平直的点画形态相比, 

《裴系墓志》的点画多弧度,粗细对比更为明显,变化也更为丰富,在刚劲中又不失柔和之美。 两者均杂糅篆籀遗意,在许多字形结构的处理上非常相似,如“以”“石”“公”“为”等字同出 一脉,由此可以看出魏晋隶书对唐代隶书的影响。唐玄宗大力提倡写隶书,君为臣纲,《裴系墓 志》在风格上极力向《石台孝经》靠拢,字形上紧下松。两者虽然用笔都比较规整,但审美却略 有不同。区别于《石台孝经》雍容华贵的“皇家风范”与“庙堂气象”,《裴系墓志》稍显活泼, 古朴自然,线条更有弹性,结构更为奇崛,多了几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天真烂漫。 

 (五)整饬有序的章法特点 

 孙过庭有言“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史惟则自写下《裴系墓志》的第一个“唐” 字起,就为全篇的章法确立了标准和准则。该墓志的章法特点有三:其一,整饬有序,字依界格 而书,竖有列,横成行,给人精致美观之感;其二,字距略大于行距,整体具有舒朗匀净、舒展 飘逸的风格特征;其三,字间轻重均匀,和谐统一。 

三、《裴系墓志》书法价值与局限分析 

 (一)《裴系墓志》的书法价值 

 史惟则作为盛唐隶书的代表书家之一,他书丹的《裴系墓志》具有显著的风格独特性。 首先,《裴系墓志》的笔法突破了汉魏八分书传统的束缚,融入了唐楷的笔意,丰富多变, 笔画线条更有弹性和张力,体现出汇通求变的美学追求。特别是其藏头护尾的笔法运用得精妙绝 伦,既展现出了八分书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书写性意味,使笔画起止处含蓄自然。

其次,《裴 系墓志》结体宽博,上紧下松,通过巧妙处理笔画的长短、粗细和疏密关系,使每个字都显得稳 重大方。同时,该墓志的书法在审美取向上好异尚奇,在融入篆书遗意的基础上,又能于平正中 求险绝,写得妙趣横生,富有动态美。再者,史惟则在隶书创作中注重对整体章法的把控。

《裴 系墓志》行列整齐但又不死板,字距和行距的安排恰到好处,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性美感。 此外,《裴系墓志》书法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史惟则对气韵的把握上。他的八分书真气弥漫,字里 行间透露出一种豪迈奔放的气概。这种艺术化的加工与表达不仅彰显了史氏个人的风格独特性, 也反映了盛唐隶书大气磅礴的时代面貌。 

 《裴系墓志》可以帮助我们从多种维度了解到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审美观念以 及书法发展的状况,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而且,以《裴系墓志》为例的唐代隶书在书 法史上处于隶书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它上承魏晋隶书,下启宋元明清隶书,对于研究隶书从汉 魏古朴风格向后世多样化风格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裴系墓志》的审美局限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裴系墓志》在审美上也有局限性,包括时代的局限性,以及书家 个人的局限性。 从时代看,在唐高宗、唐玄宗的身体力行下,隶书得以复兴,而形成圆厚的“唐隶”风格。 这种风格服务于封建统治秩序,必然会具有审美单一的弊端。杨守敬说“唐人书以整齐为工”, 与史惟则同时期的隶书名家如韩择木、蔡有邻、梁升卿等,在审美取向上也趋同,隶书风格大多 工整严谨。 史惟则个人的局限有两个方面。

其一,受楷书尚法的影响,过度提倡“法度”,自然会落入 “法度”的窠臼,形成程式化的笔法与风格。其二,史氏隶书中杂糅篆书笔意以及楷书的点画, 有取“巧”的成分。 

 结语 

 综上所述,《裴系墓志》为近年于河南洛阳出土的一方唐代隶书精品墓志。墓志文体量宏富, 由段谅撰写,详细记载了志主裴系的身世、生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墓志的文体具有唐初的时代特征,具有模块化的特点。行文风格上,该墓志沿袭庾信之后在南北朝逐渐流行的“骈四俪 六”的余习,辞藻华丽,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墓志正文由唐代隶书大家史惟则书丹,在用 笔、结体、章法的处理和异体字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出史惟则在隶书上的深厚造诣。史惟则将自 己对篆书笔意和楷书笔势的理解杂糅于隶书中,强化了线条的弹性和骨力,丰丽圆厚,具有明显 的个人风格特征。该墓志的隶书结体平正,上紧下松,左右宽博,寓险绝于其中,具有动感美。 

与《曹全碑》《曹真残碑》《石台孝经》相比,《裴系墓志》与它们既有共性,也有独特的风格特 点。且该墓志横有列,竖成行,整体和谐统一,具有整饬有序的章法面貌。《裴系墓志》为深入 探究唐代墓志文学、隶书艺术以及其对后世隶书风格演变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例证。

当然,事物 具有两面性,《裴系墓志》的书法在审美上也带有局限性。史惟则的隶书服务于治具,重“法度”, 有审美单一、程式化的问题。瑕不掩瑜,用我们今天的客观视角来看待《裴系墓志》,它为隶书 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反思的案例,有利于促使当代隶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百花齐 放。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angDaiLiShuJuJiangShiWeiZeYuPeiXiMuZh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