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隋《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补遗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10-15 13:39660
刊刻于隋开皇十一年(591)的《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图 1),2020 年出土于河南安阳, 是研讨北朝后期胡汉民族融合与稀见姓族繁衍迁变的珍贵文献,为探究邺城故地白素之地的历史 地理沿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我国书法史册增添了绚丽的一页。《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图 1)该墓志虽是隋时刻石,但也承袭了南北朝风格。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对东晋书法的继承和开 拓...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刊刻于隋开皇十一年(591)的《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图 1),2020 年出土于河南安阳, 是研讨北朝后期胡汉民族融合与稀见姓族繁衍迁变的珍贵文献,为探究邺城故地白素之地的历史 地理沿革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我国书法史册增添了绚丽的一页。

隋《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补遗 《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 第1张

《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图 1)

该墓志虽是隋时刻石,但也承袭了南北朝风格。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对东晋书法的继承和开 拓。魏晋时期“尚韵”思想体现在系列著作当中,比如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中写道:“体有 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 緼。扬波振激,鹰跱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 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西晋索靖的《草书状》中写道:“举而 察之,以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窈娆廉苫,随体散布。纷扰扰以猗靡, 中持疑而犹豫。

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 东晋刘劭《飞白赞》中写道:“索草锺真,爰有飞白之丽,貌艳艺珍,若乃敷 毫芒纤微,和惠素翰,冰鲜兰墨,电掣直准,箭飞屈拟,蠖势繁节,参谭绮靡。循致有若烟云拂蔚交纷刻继,韩 卢接飞,宋鹊游逝。”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美学整体承接魏晋“尚韵”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所 突破,开始有脱离书体书势的微观审美而从精神层面上分析书法的论著,比如南朝鲍照的《飞白 书势铭》中写道:“鸟企龙跃,珠解泉分。轻如游雾,重似崩云。绝锋剑摧,惊势箭飞。差池燕 起,振迅鸿归。”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象来描绘书体的形态美,以物象的动态来比喻各种书 体的动态美。

对书法作品风神个性的品评,更直接地显示出创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北碑千面,各有各的风格与气质,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 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当前留存南北朝时期的刻石绚丽多彩,令人应接不暇。隋碑作为北碑的继承, 同样一脉相承了魏晋“尚韵”的意识,体现在作品之中,也是自在行事,自有主张,有种天然的 姿态。 

 隋碑既有北碑的方严峻整,还有南帖的秀美俊逸,集六朝风韵于一体,上承南北朝“尚韵” 之风采,下开“唐楷”端庄之象,康有为曾说:“隋碑风神疏朗,体格峻整,大开唐风。” 根据以上论述,细细品咂《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发现里面隐约有碑中兰亭《张黑女墓志》 的神韵,化篆分入楷,用笔自然,摇曳多姿,雍容秀美。

《张黑女墓志》首次出现在北魏普泰元 年,现仅存清何子贞旧藏拓本。其书法风格既有魏碑的俊迈,又含有帖的文雅,被誉为北碑中的 佼佼者。不仅承袭了魏碑的神韵,还开启了唐楷的法则,对后世书法有着深远的影响。康南海在 《广艺舟双楫》中写道“盖承汉分之余,古意未变,质实厚重,宕逸神隽,又下开唐人法度,草 情隶韵,无所不有”。

现参照《张黑女墓志》对《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书写特点进行简略分析, 试举几例以作论述: 

 1.中侧锋并用。在《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中,中锋和侧锋互用,中锋使笔势圆浑,侧锋则 显得方峻。例如“卫”字(图 2)的单人旁撇画用侧锋,而右边横画用中锋,使得字显得刚柔相 济。

隋《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补遗 《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 第2张

2.方圆结合。在转折处理上,《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既有方折也有圆转,例如“即”字(图 3)上面转折为方折,而下面转折则圆转。字中横画或圆起方收,变化丰富,形成多样的字形。

隋《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补遗 《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 第3张

3.提按明显。提则瘦劲,按则粗重,提按结合使得笔画富有变化。例如“小”字(图 4)的 中间笔画提按动作明显,整个字显得俏皮而富有意趣。

隋《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补遗 《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 第4张

4.隶书笔意明显。例如“成”字横画波磔、“之”字(图 5)捺画波磔。

隋《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补遗 《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 第5张

5.许多字中包含行书的连绵之意,如“复”“即”等字(图 6)中用连笔书写,增加了字的灵 动感。

隋《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补遗 《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 第6张

以上是对《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简略的分析,该墓志延续了自隶而楷过渡书体的基本风貌, 充实丰富了隋碑书法内涵,进一步证明北朝刻石确实是楷书书体最为多彩的时代。此碑刻有一遗 憾,就目前现有拓片资料来看,原碑有三字残损。即在最后一句“乃为铭曰:小年易殁,大运难 留,忽辞神宇,奄□□□(图 7),悲风不息,陇树垣秋,呜呼永矣,长夜修修。”

隋《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补遗 《成氏故土孙夫人墓志》 第7张

经过多方查证,笔者认为该三字应为“别”“啙”“辀”。为什么确定为这三个字呢? 首先要从骈文说起。《说文》对“骈”的解释是“骈,驾二马也”。从字面的意思来看,“骈” 是两匹马并驾拉车,因此有对偶之意。骈者,即两两相对之谓。

骈文就是主要由对仗文辞构成的 文章,以两两相对的对偶句为主组成。骈文最大的特征就是对仗。清人李兆洛在《骈体文钞序》 中说:“自唐以来,始有古文之目,而目六朝之文为骈俪。”骈文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对仗 的艺术进行了充分的完善:从宽对逐步向严对发展;从最初的单句对向复句对(隔句对)发展, 并且还创造出当句对的严格形式;从最初的意对向方位对、数字对、颜色对、人名对、物名对、 叠字对、双声对、叠韵对、典事对等复杂化、精密化方向发展。 骈文的对仗是中国文化的产物。

汉语言文字的独特性使骈文的对仗得以实现:汉语的单音节 结构使对仗所需要的整齐与对称能够完成;汉语语法的灵活性使对仗得以自由调遣词的位置;汉 语量词、形容词的丰富性及形容词再生的组合化使对仗有丰富的词汇。 其次,对仗通过出句与对句的组合达到了一种平衡。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或相近或相反最终 都是具有同一目的,从而达到相成的平衡;在形式上词性、词法的一致,字数的相对称也取得了 均衡的效果。 骈文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声韵。声韵指声律和叶韵两个方面。

虽然声韵不是骈文能否成立的必 备条件,它是骈文大盛时期才形成的特征,但它也是骈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整体而言骈文不能 算是韵文,因为并非自始至终、所有的骈文都遵循这一准则,但用声韵却是大多数骈文的特点。 清人阮元曾指出就句中平仄而言,“四六乃有韵文之极致”。 

 具体来讲,对仗可以是单字对仗,双字对仗,多字对仗。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字数相等:对仗要求上联和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形成对仗的基础。例如,上联是五 个字,下联也必须是五个字。 

 2.字类相对:古人评判对仗的根据是传统“字类”理论。关于字类的划分,明代的《对类》 中论述,字之有形体者谓之实,字之无形体者谓之虚。而虚字则有死有活。死字是自然而然的, 如高下洪纤之类;活字是使然而然的,如飞潜变化之类。当代学者孙则鸣先生对之进行了研究, 作了较简易明白的解释:“表人和事物名称的字为实字,可简称名物字,与之相对的非名物字即 为虚字。动态的非名物字为活字,静态的非名物字为死字。”《对类》中的死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死字包括了实字和虚死字,狭义只指虚死字。如果只取死字的狭义,则虚实死活四大字类落 实到对偶法则之后,实际上只有三个类别了,即:实字、活字和死字。所谓字类相当,根据《对 类》设定的原则,就是:实字对实字,活字对活字,死字对死字。 

 3.平仄对应:对偶句的出句与对句在节奏停顿点的平仄是呈逆向对应关系的,即出句节奏停 顿点为平声,则对句相当位置为仄声,或反之。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 中前两个是平声,后两个是仄声。 

 4.意义相关:对仗不仅要求形式上的对称,还要求意义上的相关或对立。例如,“两个黄鹂鸣 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上下联不仅在形式上对称,而且在意义上也相互映衬。

根据以上骈文对仗的特点要素,可以判定“小年易殁,大运难留”为对偶句。其中“小年” 对“大运”,“易殁”对“难留”,均为工对,平仄协调,对仗精工。“奄”与破损的三字一起组成 的句子,和“忽辞神宇”为对偶句。并且破损的第三个字为韵字。根据上下文韵字“留”“秋”“修” 三字可以判断,该段骈文依平水韵十一“尤”部,从拓片来看,破损缺失的第三个字左边部首为 车,平水韵十一尤部有車的只有一个字“辀”。辀字,《说文解字》解释为辕也。从车舟声。古诗 有句“神京背紫陌,缟驷结行辀”“叠鼓陪仙观,凝笳翼画辀”等。 破损的第二个字,原拓片很明显看到左上部有一撇,中部有一长横,下部为两个口。

并且该 字与上文“神”形成对仗关系,和“辀”形成一个词语。以此推定该字应为“啙”字。啙字,《说 文解字》解释为“窳也”。就是粗劣、坏的意思。异体字包括“疵”“訾”。 破损缺失的第一个字,比较模糊,仅能判断是左右结构的字,左上部是个“口”。

根据骈文 特点,该字和“辞”形成对仗,并且应该为仄声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推定该字为“别”字。 综上所述,将三字补充以后该段文字如下: 乃为铭曰:小年易殁,大运难留,忽辞神宇,奄别啙辀,悲风不息,陇树垣秋,呜呼永矣, 长夜修修。 补充完毕以后,“小年”对“大运”,“易殁”对“难留”,“忽辞”对“奄别”,“神宇”对“啙 辀”,“悲风”对“陇树”,“不息”对“垣秋”。其中“留”“辀”“秋”“修”四字全归属于平水韵 十一“尤”部。这样对仗工整,声韵协调,平仄对应,是合情合理的完整篇章。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uiChengShiGuTuSunFuRenMuZhiBuYi.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