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唐宋“簪花”风尚与图像内涵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9-07 09:164470
摘要:“簪花”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传统习俗之一,在唐代开始盛行,于宋时迎来高峰。“簪花”不仅是唐诗宋词中的重要意 象,同时也是人物画中的重要点缀,其反映了不同场合下的各类社会风俗与文化内涵,有着自身独特的意蕴象征。 关键词:唐宋;簪花;习俗;图像内涵一、时令鲜花与像生花 唐代作为中国最为繁盛的时期之 一,强盛的国力、安定的社会及开放...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摘要:“簪花”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传统习俗之一,在唐代开始盛行,于宋时迎来高峰。“簪花”不仅是唐诗宋词中的重要意 象,同时也是人物画中的重要点缀,其反映了不同场合下的各类社会风俗与文化内涵,有着自身独特的意蕴象征。 

关键词:唐宋;簪花;习俗;图像内涵

一、时令鲜花与像生花 

唐代作为中国最为繁盛的时期之 一,强盛的国力、安定的社会及开放的思 想文化为唐人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和开 放的社会氛围。在此背景之下,人们便会 更加关注到自身的生命价值,通过各类娱 乐活动来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而花草作 为随处可见的景物,自古以来就常被人们 赋予意象、寄托情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唐 人的日常生活中,并逐渐发展出了买花、 卖花、赏花、簪花等一系列以花为主角的 社会风尚。 

唐宋“簪花”风尚与图像内涵 簪花习俗 图像内涵 第1张

图1 唐 簪花仕女图 局部

每到赏花时节,便处处可见花海 与人海,正如杨巨源所形容“若待上林 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城东早 春》),文人或士人阶层围聚一起,呼朋 唤友,赏花沽酒。据传,贾耽所撰《百花 谱》中载,唐人赏花的对象包括牡丹、 梅、杏等数十种花卉,其中尤以牡丹最受 喜爱,素有“国色天香”之称,被誉为花 中之首冠。

唐人爱花,宋人亦是如此。手 工业和商业的发达,科学技术的进步,市 民阶级的壮大,以及统治阶级对于美的追 求和重视,都使得美学与社会群众开始建 立起较前代更为广泛和紧密的联系,“簪 花”则成了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同 时宋代的赏花群体不再局限于文人士大夫 阶层,而是不论贵贱、年龄,较之前更为 多元化,男女老幼皆在赏花之列,正如欧 阳修《洛阳牡丹记》中记“洛阳之俗,大 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1] 唐宋簪花,首选时令鲜花。簪花品 种多随时令而定,四时之景不同,盛行 花类亦不同。

唐宋“簪花”风尚与图像内涵 簪花习俗 图像内涵 第2张

图2 弈棋仕女图 局部

《梦粱录》卷十三“诸色杂 买”中有:“四时有扑带朵花,亦有卖成 窠时花、插瓶把花、柏桂、罗汉叶。春扑 带朵桃花、四香、瑞香、木香等花。夏扑金灯花、茉莉、葵花、榴花、栀子花。秋 则扑茉莉、兰花、木樨、秋茶花。冬则扑 木春花、梅花、瑞香、兰花、水仙花、腊 梅花。更有罗帛脱蜡像生四时小枝花朵, 沿街市吟叫扑卖。”[2]上述所涉鲜花皆可 簪戴。 赏花、簪花的习俗使人们有了大量 需求,而这一需求又会催生大范围的花 草交易,于是鲜花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商 品,各地都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随后, 长年累月的实践使得种花技术迅速发展, 花卉的栽种、培育与嫁接技术都趋于成熟 且臻于完善,最终促进了花市的出现和演 变。

宋时常有城市以生产某种花卉而著 称,与之相关的著作也不胜枚举,如:牡 丹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芍药有刘 攽的《芍药谱》,菊花有范成大的《范村 菊谱》,海棠有陈思的《海棠谱》……数 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书 中多记某种花类的品种、形态及产地,而 这些以花闻名的地方,就会有不少农民将 花卉作为换取温饱的商品,大量种植出 卖,甚至出现了一些专以种花、接花为生 的“花户”。接花工尤著者,便谓之“门 园子”,是权贵们争相邀请的人才,一双 巧手称得上是“百花皆可接”,也因此培 育出了很多新奇的品种,如:“于茄根上 接牡丹,则夏花而色紫;接桃枝于梅上, 则色类桃而冬花;又于李上接梅,则香似 梅而春花,投莲于靛瓮中,经年植之则花 碧,用栀子水渍之则花黄。”[3]

支付0.1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支付查询订单
 

像生花,即人造花,相比时令鲜 花,更加经久耐用,且不受四季限制,所 以备受人们喜爱。古代女子的发髻本身就 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簪花既簪在发髻上, 就需要具备坚挺、轻盈、能固定这三个特 点,时花(尤其是花型较大的花朵)容易 损伤且无法长久保鲜,故像生花就成了最 为合适的替代品。制作像生花的常见材料 包括绢、罗、纱、绫、绒、纸、通草以及 宝石、金银等。

苏轼《四花相似说》记: “荼䕷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8]洪迈《夷坚 志》载,民间有专门制作通草花的手艺 人,将通草染制不同颜色,然后编织成花 卉,以供簪戴。绢和罗也是像生花里的常 见材质,二者虽同为丝织品,但质地略有 差异,前者薄而坚韧,后者组织稀疏、更 为轻软。缯与帛也可混称绢、罗,古今并 不细辨。[9]南朝也曾流行罗帛像生花,但 耗费了大量财富,后被皇帝下令禁止。

唐 朝国库充盈,贵族的奢靡生活有足够的物 质基础作为支撑,罗帛花的制作规模便大 胜从前。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中, 五位分别簪有牡丹、海棠、荷花、蔷薇和 芍药的仕女应当是宫苑的后妃,所簪戴的 花应该就是罗帛像生花(图1)。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中有: “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 遇大辽人使在庭,则内用绢帛花。……春 秋二燕则用罗帛花。……凡对御则用滴粉 缕金花。”[10]可见,宋时像生花和时花 一样,已经进入了礼制范畴,成为一类赏 赐物品,且有明确的等级划分。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angSongHuaFengShangYuTuXiangNeiHan.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