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第八位皇帝,亦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具备卓越艺术成就的帝王书画家。其在花鸟画、人物画及书法(创“瘦金体”)方面造诣极高。基于其绘画才能与热爱,宋徽宗在继承西蜀、南唐宫廷绘画基础上,创立了制度完备、服务于朝廷的“宣和画院”,并制定画院规范。宫廷画家多以其审美趣味与创作方法为准则,涌现出王希孟、黄居寀、赵昌等名家。“宣和画院”成为后世画院典范,对两宋绘画发展影响深远。其组织编撰的《宣和画谱》成为后代研究美术史的珍贵典籍。宋徽宗的艺术实践与制度建设,为中国绘画史书写了重要篇章。
关键词:宋徽宗;瘦金体;花鸟画;宣和画院;院体画
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指出:“近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1]此论精辟地概括了宋代绘画在中国传统绘画史长卷中的独特地位与成就。而作为宋朝第八位皇帝的宋徽宗赵佶(号宣和主人),其个人在书画艺术领域所达到的高度,更是这一时期艺术繁荣的璀璨代表。
宋徽宗不仅是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极其优秀的书画家。出于其本身的艺术兴趣爱好及宫廷政治文化生活的需要,他广泛召集画家,创办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和画院,并为之规定了完善的制度规范。其绘画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听琴图》(图1)、《池塘秋晚图》(图2)等;在书法上,他自创了独具一格的“瘦金体”。
一、精丽典雅的院体花鸟画
北宋时期堪称中国绘画史的一个盛世。宋徽宗赵佶自幼成长于文化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培养了对诗词书画的深厚热爱,加之与当时绘画名家的交往,获得了诸多艺术启迪。即位后,他更从各地广泛搜寻珍禽瑞鸟、奇花异石。在上朝理政之余,观察这些花鸟的生长形态与动态成为他最大的爱好之一。
图1 北宋 赵佶 听琴图 147.2cm×51.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他对植物生长规律和动物习性了然于心。出于对书画艺术的热爱,他悉心钻研宋朝以前花鸟画大师的作品,尤其致力于从五代大家徐熙(风格“野逸”)和黄筌(风格“富贵”)的艺术中汲取营养,融汇二者之长,结合其自身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与时代文人风尚,逐渐发展出兼具“黄家富贵”之精工富丽与“徐熙野逸”之平淡野逸的独特艺术风格。
元人汤垕在《画鉴》中评曰:“徽宗性嗜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徽宗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生动表现了芙蓉花下锦鸡与蝴蝶相映成趣的场面,画中徽宗的自跋将自己比作“锦鸡”,流露出对安逸高贵品格的赞许。该作品工整富丽、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是对“锦鸡”形象生动而真实的艺术再现。
作品中绘有芙蓉、锦鸡、蝴蝶、菊花,画中一枝芙蓉从左侧伸出,花枝上栖一只锦鸡,右上角两只彩蝶追逐嬉戏,左下角一丛秋菊迎风而舞。整幅画层次分明,疏密相间,秋意盎然,表现出平和愉悦的境界[2]。色彩搭配和谐有序,生活气息浓郁,创意十足。画内藏印有“天历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3]。
此作具有鲜明的北宋宫廷院体画特征——用笔工整细腻,设色富丽堂皇,严谨中蕴含变化,构思巧妙,物象布局合理,留白处理引人入胜。这幅作品真正实现了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这种综合艺术模式在宋以前有萌芽,在宋代宋徽宗等人的推动下得以成熟发展,至元明之后,便演变为中国画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
图2 北宋 赵佶 池塘秋晚图 33.5cm×2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的花鸟画是在继承五代西蜀、南唐优良艺术传统基础上的重大发展。西蜀画院黄筌的花鸟画符合帝王宫廷的审美趣味,其子黄居寀入宋后继承并发展了黄家风格。宋代花鸟画以其高超的写实技巧、精丽典雅的格调和浓郁的贵族气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前代,并对后世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宋徽宗的花鸟画创作,无疑是这一艺术高峰的卓越代表。
二、形神兼备的工笔人物画
除了在花鸟画上取得的优异成果,宋徽宗赵佶在人物画领域同样建树颇丰。他的人物画创作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古代名作的精心摹写,如《摹虢国夫人游春图》《摹张萱捣练图》《摹唐人明皇训子图》等。这些摹画作品工笔细致,线条细腻流畅,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可谓形神兼备,充分体现了赵佶本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二是具有创作性质的人物画作品,如《听琴图》《十八学士图》《文会图》等。
赵佶作画极为讲究形神兼备,在对人物的描绘中,不仅注重对客观形貌的精准传达,更强调捕捉和表现人物的内在心理特征与精神状态。这与顾恺之“以形写神”、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追求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在其人物画代表作《听琴图》中,其描绘了官僚贵族松下抚琴赏曲的情景。
画面正中一枝苍松,枝叶郁茂,凌霄花攀缘而上,树旁有翠竹数竿。松下抚琴人身着道袍,轻拢慢捻。另外二人坐于下首恭听,一侧身一仰面,神态恭谨。[4]此画氛围营造极为成功,尽显典雅富丽。其一,人物刻画精到,尤其是居中的抚琴者,神情雅俊,器宇不凡;画中陈设虽简(仅高几、香炉、奇石),却皆非凡品。其二,色彩运用精妙。
抚琴者身着黑袍,与两侧听者的红衣、蓝衣形成对比,色彩单纯而富有变化,典雅和谐,与环境相得益彰。其三,用笔极其匀整细腻。人物衣纹线条富有弹性,其纤细匀净的质感甚至能传达出一种与古琴音韵相符的清爽、纤劲之感;数竿翠竹虽小,皆以双钩法绘出,笔笔细劲严谨,足见画家营造整体静谧高雅意境时的匠心独运。[5]整幅画作人物的举止神态刻画得生动传神,衣纹工细,敷色艳丽,是宋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三、别具一格的瘦金书
除了对绘画的喜爱,宋徽宗在书法方面也有着极度的热爱。这种热爱与其成长环境和北宋皇室的文化政策密切相关。宋太祖在位时就对文人十分重视。到了宋太宗时,设立了御书院,“募求善书者以充翰林;并建造秘阁,供藏前代墨迹数千轴”[6]。自太宗以后的诸帝,没有一个不爱书法的,竭力搜求名家法书,征召书法大师,“到徽宗即位时宫中收藏字画早已超过盛唐,多达几万件”[7]。由于宫廷对书画的重视,当时的平民百姓也对书画非常喜爱。宫廷对书画的极度重视也带动了社会的艺术风尚。
图3 北宋 赵佶 瘦金体千字文(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宋徽宗自幼浸润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奠定了其超凡的艺术修养。论及宋徽宗本人的书法特色,其可谓博采众长。他与权相蔡京交好,一个重要原因即蔡京乃当时著名书法家,二人常切磋书艺。宋徽宗书法初学黄庭坚,后转习褚遂良、薛稷及薛稷之弟薛曜,并大量临摹褚体。
在融汇行书、草书、楷书等多种字体的基础上,加之自身对王羲之书法飘逸脱俗风神的偏爱,通过不断临摹与融合创新,最终形成了极具个性的书体—瘦金体(原名“瘦筋体”,因笔法瘦劲刚健,如屈铁断金而得名,后因其帝王身份改称“瘦金书”)[8]。瘦金体的艺术特点极为鲜明:笔画瘦削挺劲、舒展飘逸,运笔迅疾流畅,如游丝行空。侧锋取势,锋芒显露,如兰似竹;转折之处藏锋、露锋、提按顿挫的痕迹清晰可见,节奏感强烈。
宋徽宗《瘦金书千字文》(图3)是其众多作品中的杰出代表。在书法史上,“瘦金体”的创立开创了一种以瘦硬劲健为美的新颖审美范式,影响深远。可以说,“瘦金体”与宋徽宗在绘画上的艺术成就相辅相成,共同奠定了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不朽地位。
四、影响深远的艺术制度建设
宋徽宗的艺术贡献远不止于个人创作。他基于自身的艺术才能和对绘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朝廷文化形象建设的需求,在继承西蜀、南唐宫廷绘画机构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完备的皇家绘画机构——“宣和画院”。该画院不仅是一个创作中心,还兼具一定的政治功能,专为宫廷服务。
宋徽宗为画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涉及画家的选拔、培养、考核、待遇及创作方向等。尤为重要的是,他通过亲身参与指导和树立典范,将自己的艺术观念、欣赏趣味和创作方法(如注重格法、强调形似、追求诗意)确立为画院的核心准则。宫廷画家竞相追随,奉为圭臬。
正是在这种制度保障和艺术导向下,“宣和画院”聚集并培养出了如王希孟、黄居寀、赵昌等一批才华横溢的画家,创作了大量代表宋代院体画最高水平的作品。这种将最高统治者审美理念制度化并深刻影响艺术生产的模式,使得“宣和画院”成为后世画院体制的典范,其影响力贯穿整个南宋时期,并对后世宫廷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宋徽宗还主持编撰了重要的绘画著录文献《宣和画谱》。该书系统地著录了宫廷所藏魏晋至北宋的绘画名迹,按画科分类并附画家小传及品评,不仅是对北宋皇家艺术收藏的总结,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特别是唐末至北宋绘画发展的珍贵史料,为后世美术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艺术收藏之富,亦为历代罕见。
总结
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都极为少见的“帝王艺术家”。后世对其政治得失评价复杂多元,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史上,其地位之崇高、贡献之卓著,远非其他帝王所能比拟。从个人艺术成就来看,无论是精丽典雅、融汇“富贵”与“野逸”并达到形神兼备境界的花鸟画,工致细腻、传神写照的人物画,还是独树一帜、开创新风的“瘦金体”书法,皆取得了极高的、足以彪炳史册的成就,尤以其花鸟画最为精妙绝伦,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从艺术史的整体推动力观之,他创立并制度化的“宣和画院”,极大地提升了宫廷绘画的水平和地位,塑造了影响深远的“院体”风格;其主导编撰的《宣和画谱》,为后世留下了系统研究古代绘画的宝贵文献;其建立的艺术品鉴标准与教育方法,深刻影响了两宋乃至后世绘画的发展轨迹。宋徽宗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与“天子”的独特影响力,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长卷增添了最为浓墨重彩、光华璀璨的篇章,其留下的丰富艺术遗产,至今仍为世人所珍视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M]//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65.
[2]子衿. 中国名画 世界名画全鉴[M].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310.
[3]宋德印. 国宝档案[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163.
[4]张小梅. 中国绘画[M].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40.
[5]姜正成. 丹青雅韵:一本书读懂中国绘画[M].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6:112.
[6]姚瀛艇. 宋代文化史[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462.
[7]杨丽. 独坐大雄峰:论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J]. 文艺评论,2005(5):94.
[8]雷艳玲. 瘦金体的前世今生:宋徽宗书法艺术探微[J]. 美术教育研究,2021(13):28.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TianCaiZaiZuoTianZiZaiYouSongHuiZongShuHuaYiShuYanJiu.shtml




















